组织的进化(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团队制组织结构

我们先总结团队制组织结构的特征(见表2-3),然后再详细阐述。

表2-3 团队制组织结构的特征

简单的创新性工作可以交给单个的创新性岗位完成,但是,有些创新性工作环节比较多,需要成套的有效自选动作才能应付,这就需要组建团队制组织。团队制组织是互补的创新环节的组合。团队的规模越大,越能完成更复杂的创新性工作。如果是企业单位,所组建的团队规模越大,可争取到的差异化优势就越明显,将来能够沉淀出的“财路”也就越有“油水”可捞。

当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遇到创新性工作时,不应交给模仿性部门,而应该交给团队制组织。否则,就是混淆了管理中的创新性和模仿性,管理效率会大打折扣。


必读案例

集团公司总部的创新性工作与模仿性职能部门

某广电网络公司通过一番兼并以后,原来的主干网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一跃成为集团总部人力资源部。主干网公司时期,人力资源部是集体制的部门。

该广电网络公司摇身变成集团以后,马上面临一项新任务。由于转企后,原来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不能再使用,需要重新给分支公司设计薪酬制度。总公司领导一开始没有创新性与模仿性的概念,想都没想就认为,既然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那就肯定应该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这项任务。结果,无论模仿性的人力资源部如何绞尽脑汁,新的薪酬制度总是难产,导致分支公司怨声载道。

万般无奈之下,该公司只得招标咨询机构,并委以重任。咨询机构发挥团队制组织和首席制组织的创新优势,利索漂亮地设计出了《薪酬晋级定级标准》。集体制的人力资源部则发挥模仿性优势,贯彻执行这些标准。两年悬而未决的问题,终于得到妥善处理。


组织如果希望成为百年老店,能够长久存在,就需要不断培育种子,即新的团队。下面通过两个案例,介绍企事业单位如何设计团队制组织结构。


1 必读案例

某栏目组的组织结构调整

某栏目组从事新闻访谈类节目的制作,该栏目一直是电视台的品牌栏目。由于已经有了八年的经验积累,其管理、运作已经转化为模仿性的,策划组负责选题,编导组负责导演,摄像组、录音组、记者(主持人)组派人跟随编导完成拍摄,编导完成后期制作。这种流水作业体现在组织结构上,就是集体制组织。但是,随着观众口味的变化以及栏目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该栏目组的收视率每况愈下。由于电视台依据收视率淘汰栏目,该栏目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为了让栏目焕发生机,制片人决定对节目进行转型,要从正面的社会访谈类节目,转变为更有挑战性的“揭内幕”调查类节目。

这种转型意味着栏目组从承担模仿性工作转向创新性工作,需要全新的有效自选动作才能完成任务。如果继续按照先前的工作程序,栏目组成员只会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规定动作,然后对新出现的问题袖手旁观、相互指责。为此,该栏目组引入团队制组织的概念,首先调整组织结构,打破以往流水作业的方式,重新组合成3个以团队制为基础的制作团队。每个制作团队都有自己的编导、记者、摄像师和录音师,都有一定的财权、人权和节目制作决策权。每个制作团队都要自行决定选择做什么节目,怎么做,并且为节目的收视率负责,见图2.8。

图2.8 节目制作部门从集体制转为团队制

在原来的集体制组织中,编导、记者、摄像和录音代表模仿性岗位,是规章制度和流程将大家串到一起,像流水线一样作业,只需要精准,不需要激情。而在新的团队制组织中,编导、记者、摄像师和录音师代表的是不同的工种,在各自能力范围内,他们有充足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此次组织结构调整后,由于其中一支制作团队的表现尤为突出,所以就配备了更多的人手,甚至有逐步吞并其他团队的趋势,这是从团队制过渡到首席制的表现,是有助于组织进化的。

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及其他管理手段的更新,新的有效自选动作得以发现并且沉淀。该栏目组的收视率稳步提高,口碑日盛。


2 必读案例

某智能建筑公司的项目团队

某建筑公司旧有业务已经成熟,由销售部、技术部和工程部三个集体制部门构成无缝衔接的流水作业。此后,该公司将业务触角伸展到了智能化建筑领域。所谓智能化建筑,就是为新建设的楼堂馆所安装楼控系统、会议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等。

虽然该公司的智能化建筑业务模式还处在摸索阶段,但是公司领导想当然地以为,新业务的操作流程和旧业务差不多,交给三个旧有部门去操作是完全可以的。这违背了一些管理原则:创新性工作需要交给创新性岗位或者团队制组织去完成。事实也证明,由于新业务的很多灰色区域无法明确分工,各部门都抱怨权责不明确,矛盾愈演愈烈。

引入团队制组织的概念后,该公司对于新业务不再采取流水作业,而是针对每个工程项目都组成一个专门的项目团队,团队成员包括销售经理、技术经理和施工经理,分别从旧有部门中抽调。在传统教科书中,这种组织结构称为矩阵制。矩阵制属于临时性团队,是团队制组织的特例。

根据团队组建流程,首先,销售经理要搜集并跟踪项目信息,与潜在客户进行公关沟通。如果可行性高,总经理批准立项,销售经理就可以邀请自己信得过的技术人员作为该项目的技术经理。这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如果技术经理认为销售经理不靠谱,也可以拒绝加入。业绩突出的销售经理和技术经理都有权配助手,业绩越突出,可配的助手越多,但只有销售经理和技术经理的组合才算是团队制组织,经理和其助手的组合属于首席制组织。如果项目进入到中标阶段,则由销售经理和技术经理共同邀请某个施工经理加入,三人组成更大的团队。

该公司的团队组建过程是自然选择与淘汰的过程,如果某个销售经理、技术经理或者施工经理在才干或诚信方面有问题,其他人就不会找他合作,他就会出局。

该公司规定,如果项目最终中标并且赢利,那么项目团队都可以从收益中获得好处。但是如果投标失败或者项目亏损,那么项目团队就会白忙活。共同的利益追求为项目团队注入了动力。

通过上述变革,该公司的管理得到明显改善。员工的观念也悄然发生改变: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到像总经理一样思考问题;从别人要我干到我要干;从别人要我学到我要学;从推卸责任到共同寻找解决方案;从靠分工、靠领导到学会自己化解矛盾;从艺不传人到多带徒弟;从定位成谋生手段到定位成发展平台。该公司的总经理一直感慨,她需要的并不是部门经理或者技术人员,她需要的是像自己这样有才干、愿打拼、肯承担责任的总经理。通过团队制组织的建设,她的愿望实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得以大幅度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