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章 信命,但从未认命
在蓟州的这六年,每到林曼的忌日,祖母陈氏都会去佘山上小住几日,抄经诵经。
每每谈起林曼时,话在嘴边张口难,只剩一句叹息。
“你阿娘只见了沈国拥一面,就定下了终身。当时的沈国拥,已经是朝中新贵,正是意气风发少年时。来林府提亲,曾向我许诺,只林曼一人,此生不再娶。”
在祖母眼中,林曼生性潇洒,不愿被世俗所束缚,是个自在人。难得动了成亲的念头,对方家世清白,前途似锦,当即,便应下了这桩姻亲。
所以当沈国拥被斩首的消息传到林府时,祖母马不停蹄地赶到京都,本想接回林曼和尚在年幼的沈梨。
没想到,接回的是一具冰冷的尸体。
“你阿娘说,她信命,但不认命,我怎么也没想到,她会为了沈国拥去殉情,”说到这,她早已泪不成声。
作为当时在场人之一,沈梨亲眼见证了自己的阿娘几番挣扎,后又欣然赴死的全过程。
祖母总是喊着沈梨的小名说:“阿珂,你别怪你阿娘,她不过是想和你的阿爹团聚。你要相信,人只要活着,就一定会有希望。”
其实,沈梨从没有恨过她。
又或者说,她甚至比其他人更懂她。
这也是为什么,何玉莲写信给她,说能将林氏的牌位请回沈氏祠堂时,就算路途再远,沈梨还是日夜兼程地赶来了。
“我要达成我阿娘此生的执念。”
这是临行前,沈梨对祖母说的话。
只可惜,上一世的沈梨,在将阿娘的牌位请回沈氏祠堂后,和当年的林曼做了同样的选择,只一眼,便匆匆嫁与他人。
在之后的半年内,沈梨仿佛过完了这一生,直到死,都不曾认输。
“我总说不信命,我和阿娘是不一样的,但到现在才发现,我这一生,受命运掣肘,信不信命对我来说,还重要吗?”
沈梨站在原地,自嘲笑了笑。
夙音将锅铲随手抛至一侧,小心翼翼地安慰道:“小姐,佛骨断了可以想办法再修的,京都这么多能工巧匠,修这个肯定没问题的!”
元九扛了筐菜进来,见到沈梨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夙音捂了嘴:“我劝你,现在最好不要说话。”
元九乖顺地点了点头。
接过手刚撒开,就听他开口问:“姊姊,你别伤心,我认识不少工匠,那给他们看看,或许他们能修……”
夙音满脸黑线:……
“你还是闭嘴吧!”
说完,反手又将他的嘴捂住。
“无碍,”沈梨将断了的半截佛骨小心收好,将原先的断骨重新戴上,藏在了里衣,“断了就断了,不是说挡灾嘛!”
信命也好,不信命也罢,只要还活着,她便不认命!
“对了,今日做了什么好菜?”
沈梨换了个话题,试图缓解这低迷的氛围。
“什么都有,”夙音讪笑道,转过身去正要介绍,突然“啊”的一声,抓起锅铲就往灶头跑,“完了完了,菜糊锅了……”
沈梨:……
元九:……
当晚,本来说好痛快吃一场,因为一锅糊了三道菜,几人扒了几口饭就早早回屋了。
一大清早天还没亮,沈梨叫上夙音和元九出了门。
还没来得及上马车,就被何玉莲身边的湫水姑姑拦住了去路:“小姐一大清早的去哪儿啊?”
沈梨冷不丁问了句:“你谁?”
笑容一瞬间凝固在脸上,湫水轻轻推了推头上的发髻,傲慢地看了一眼沈梨,说:“小姐多年不曾回府,竟然连老朽是谁都忘记了,如此……”
“如此便不必介绍了,”沈梨俏皮一笑,试图蒙混过关,“我们有事要办,如果没什么急事,等我们回来再说。”
“沈府家风严正,小姐你初到京都就到处抛头露面,实在不妥,容我禀告夫人,夫人准许后,再……”
“姑姑好大的口气,”沈梨狠狠地剜了她一眼,撩开帷帽将脸凑过去说,“昨日,二妹妹甩了我一耳光,我当她年纪小,不与她计较,可我这张脸,若是毁了,姑姑可愿负责?”
昨日在听雨楼闹成这样,何玉莲连夜让人封了口,私底下都用了点手段,骨头稍硬的奴仆,连夜就发卖出去了。
再加上,沈梨尚未出阁,何玉莲料定小姑娘脸皮薄,不会往外说。
所以沈府上下,除了何玉莲屋内的,其他人并不知道,这个从蓟州来的嫡女,在她眼中,多少还是有些份量的。
“昨日夫人已让人给小姐送了焕颜粉,这药,如果不好用,我让夫人再送点其他更好的药过来?”湫水压低嗓音问。
刚还一口一个家风严正,这会反倒拘谨了起来。
“不用,”沈梨放下帷帽,好似少女情怀,竟无端伤悲了起来,“昨日,二妹妹摔碎了我阿娘的耳坠,我想找人帮忙看看,能不能修。”
“小姐若是放心,不如将耳坠交给我,我托人去看看?”她一脸讨好。
“说的也是,”沈梨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刚掏出怀中的手帕,还没交到她的手上,又迅速收了回来,“这个是阿娘的遗物,若是可以,我还是想自己去。”
“这……”
“现在想想,还是姑姑考虑的最为周到,那何姨娘那边,还请姑姑代为转告。”
话音一落,趁她不备,沈梨连忙上了马车。
待她反应过来时,马车早就拐弯驶出了巷口。
“还不快追!”
湫水急得直跺脚。
这才哪跟哪儿啊?几句话就被这个小丫头骗子给骗过去了,到时候何玉莲要是问起,这口锅不得由她背?
湫水越想越恼。
转身跑回内院,直奔何玉莲的风澜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