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暖人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海城的空气中弥漫着咸湿的海风味道,与京都的干燥截然不同。

林雨晴拖着行李箱走出高铁站,迎面而来的是一座现代化滨海城市的喧嚣与活力。远处,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近处,站台上匆忙的旅客与来接站的人们组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卷。

“林医生?“一个温和的男声从身侧传来。

林雨晴转头,看到一位身着白色衬衫的年轻男子正向她微笑。他个子不高,但站姿挺拔,黑框眼镜后的眼睛明亮有神,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第一印象。

“我是陈思源,海城精神创伤研究中心的临床心理医师,李主任派我来接您。“他伸出手,友善地自我介绍道。

林雨晴礼貌地与他握手:“麻烦你了,初来乍到,多有打扰。“

“不麻烦,能和您这样的专家共事是我们的荣幸。“陈思源接过她的行李箱,引领她走向停车场,“听说您在京都做过不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案例研究?“

林雨晴点点头:“是的,主要集中在突发事件受害者和亲历者的心理干预上。“

“那正好与我们中心的研究方向契合。“陈思源的语气中透着兴奋,“现在我们正在尝试构建一套更系统化的创伤评估与干预模型,特别是针对长期受创伤困扰又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群体。“

车子驶出站台,陈思源一边驾驶,一边向林雨晴介绍海城的基本情况。作为一座沿海开放城市,海城近年来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也带来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心理问题。

“我们中心是三年前才成立的,隶属于海城大学附属医院,但有相对独立的研究和临床权限。“陈思源解释道,“团队不大,目前有六名专职心理医师和四名兼职研究员,加上您就是十一人。“

林雨晴听着陈思源的介绍,心中对即将开始的工作充满了期待。这个规模适中的研究团队,正是她期望中能够发挥专业所长的环境。

车子停在一栋现代化的公寓楼前,陈思源解释道:“这是中心为研究人员提供的住宿,您的公寓在12楼,已经基本布置好了。如果有什么需要调整的,随时可以提出来。“

林雨晴跟着他乘电梯上楼,走进1204室。公寓不大,但采光极好,客厅落地窗外就是海城的城市景观,远处还能看到一线碧蓝的海岸。简约的现代家具,温暖的暖色调装饰,处处体现着细心的布置。

“太完美了,谢谢你们的安排。“林雨晴由衷地说。

陈思源微笑:“李主任特别交代,要让您住得舒适。明天上午九点,我会来接您去中心报到。现在您先休息,适应一下新环境。“

送走陈思源,林雨晴站在窗前,望着这座陌生而美丽的城市。此刻,她感到一种久违的轻松与自由。没有过去的阴影,没有复杂的人际纠葛,只有全新的开始和未知的可能性。

她深吸一口气,打开行李箱,开始整理自己的物品。衣物进衣柜,书籍上书架,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宣告:这里,从今天起,将是她的新家。

第二天早晨,林雨晴早早起床,精心挑选了一套浅蓝色的职业套装,搭配简洁的银色耳环,既专业又不失温度。八点四十五分,陈思源准时敲响了她的门。

“睡得还好吗?“陈思源关切地问。

林雨晴点头微笑:“很好,这里比京都安静多了。“

海城精神创伤研究中心位于海城大学医学院内,是一栋独立的四层小楼。建筑风格融合了现代简约与传统元素,给人一种沉稳而开放的感觉。进入大厅,墙上挂着“以人为本,心灵守护“的标语,正是林雨晴所信奉的专业理念。

“林医生,欢迎加入我们!“李维正,一位六十出头的资深心理学教授,亲切地迎上前来,“听说你的创伤后干预方案在京都取得了不少成果,我们都很期待与你的合作。“

林雨晴谦虚地回应:“李主任过奖了,我只是做了一些临床尝试,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正好,这里就是让你尽情施展才华的地方。“李维正拍拍她的肩膀,“思源,带林医生去会议室吧,其他同事都在等着呢。“

会议室内,八位医师和研究员已经落座。陈思源为林雨晴做了简短的介绍后,每位团队成员也依次自我介绍。有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医师,也有刚从海外归来的年轻学者;有专注于药物治疗的精神科医生,也有擅长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治疗师。这个团队的多元化构成,正是林雨晴所期待的协作环境。

“好了,既然大家都认识了,“李维正走到投影仪前,“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目前的核心项目——'春风计划'。“

随着李主任的讲解,一个系统化的心理创伤干预体系逐渐在林雨晴面前展开。这个计划旨在建立一套从评估、干预到随访的完整流程,特别针对长期处于创伤状态却未得到有效治疗的人群。

“我们已经完成了初步的理论框架构建,现在正处于临床验证阶段。“李维正指着屏幕上的流程图,“林医生,考虑到你在创伤后心理重建方面的专长,我想请你加入B组,负责认知重构与情绪调节部分的研究。“

林雨晴认真地点头:“很荣幸能参与这么有意义的项目,我会尽力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

会议结束后,陈思源带林雨晴参观了中心的各个功能区:治疗室、观察室、小组活动室、冥想室等。每个空间都经过精心设计,既考虑到治疗的专业需求,又注重患者的舒适感受。

“这里是你的办公室。“陈思源打开三楼尽头的一扇门,露出一个阳光充足的中等大小房间,“李主任特意安排的,说是希望你有足够的空间思考和工作。“

林雨晴走进办公室,感受着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的温暖。墙上的书架已经摆放了一些专业参考书,桌上的电脑是最新型号,甚至连桌旁的植物都选择了有助于舒缓心情的绿萝。

“太周到了,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林雨晴由衷地说。

陈思源微笑:“不用客气,其实...我读过你在《心理学报》上发表的那篇关于创伤叙事疗法的论文,给我很大启发。能和你共事,是我们的幸运。“

林雨晴有些意外,她没想到自己的学术成果会被如此重视:“那只是一些初步的临床观察,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正因为你的谦虚和严谨,才更让人敬佩。“陈思源真诚地说,随即看了看手表,“噢,快到午餐时间了。要不要一起去食堂?可以顺便认识一下其他同事。“

林雨晴点点头,跟着他一起走出办公室。走廊上,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面上,形成一条明亮的光带。林雨晴走在这光带中,心中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期待与憧憬。

离开京都的决定,或许是她人生中最艰难却也最正确的选择。在这座陌生的海滨城市,在这个全新的专业平台上,她将有机会重新定义自己——不再是谁的妻子,而是一名专业的心理医师,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女性。

午餐时,同事们热情地围坐在一起,讨论着各自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发现。林雨晴静静地听着,时而加入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在这个氛围中,她感到一种久违的归属感——这里的人们关注的是她的专业才能和学术贡献,而非她的婚姻状况或个人生活。

“林医生,下午三点有个新病例讨论会,你有兴趣参加吗?“临床部主任张教授问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可能对你的研究有所启发。“

“当然,我很乐意。“林雨晴立即答应。

陈思源在一旁补充道:“这个案例很特殊,患者经历了多重创伤事件,常规治疗效果有限。我们正在尝试一些新的方法。“

林雨晴点点头,眼中闪烁着专业的光芒:“复杂性创伤确实是个挑战,但也正是我们研究的价值所在。“

午餐后,回到办公室的林雨晴开始熟悉电脑系统和研究中心的资料库。窗外,海城的天空湛蓝如洗,几朵白云悠闲地飘过。这一刻,她感到内心的平静与充实,仿佛经历了一场暴风雨后,终于看到了彩虹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