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涛说大秦(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齐桓公称霸

按理说宋国已经走上了正轨,可管仲却认为,还可以把文章做下去。当然,这个文章是为齐国做的。但宋国会那么乖乖听话吗?按常理说不会,但这次宋国不得不听。因为御说虽然当上了宋国之君,但还没有履行手续。

原来,按照周礼,诸侯换届时,周王室虽然不能内定继承人,但换届之后,诸侯得把换届结果上报周王室。由周王室备案下文承认后的诸侯才拥有合法的地位。

这些年来,诸侯们早就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了,换届工作从头到尾都由自己完成,根本不再浪费时间去办这个无聊的手续。因此,管仲就抓住了这个把柄,请周僖王委托齐桓公作为主持人,召开诸侯会议,履行这个手续。这样,齐国的行为就名正言顺了。

还能这样操作?齐桓公什么时候跟周王室关系这么好了?其实,齐国和周王室一直没有断了交往。齐襄公继位初年,就迎娶了周庄王的妹妹周王姬。齐桓公也在继位的第三年又从洛邑娶回了一位周王室的王姬。齐桓公五年(前681),周庄王去世,他的儿子周僖王继位。

周僖王已经是周王室东迁后的第四位君主。以前新的周天子上任时,诸侯们都会带着礼物齐聚王都隆重祝贺,可现在不是以前了。周僖王继位,诸侯们反应冷淡。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毋庸置疑,齐桓公和管仲从这位天下共主身上看到了价值。这次受周僖王委托召开会议,解决宋国新君的名分问题就是最好的证明。

齐桓公获得周僖王的委托后,马上着手选址,布置会场,然后发出通知。因为开会地点在北杏,所以这次会议就被称为“北杏之会”。虽然近年来齐国实力大增,又有周天子的委托,但前来参加会议的,除了齐国之外,只有宋、陈、蔡、邾四个小国。像比较有实力的晋、楚、鲁、郑等国都在冷眼旁观,根本没露面。

虽然与会人员太少,与会国家实力太差,让齐桓公心情有一点不爽,但北杏之会还是顺利地召开了。这个会议名义上说起来很隆重,其实议程很简单:第一步,由齐桓公代表周僖王宣布御说就任宋国国君,御说从此可以合法地行使宋公的权力,谁要是再不服,大家就可以对他群殴,一直打到他心服口服为止。

不过,谁都看得出,眼前这个仪式,其实都是齐国的借口,下一步才是齐国真正的目的。解决完宋国内政之后,齐桓公进入了正题,要求与会国家会盟,而且自己的名字要排在会盟名单的第一个。这就有点难办了。

为什么呢?原来,当初周朝封建的时候,把诸侯分成公、侯、伯、子、男五个级别。宋国的第一任国君是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当初为了安抚武庚之乱后惶惶不可终日的商朝遗民,周王室就将宋国国君封为公爵。齐国虽然是姜太公的后代,但齐国之君的爵位是侯爵。也就是说,如果会盟,齐桓公应该排在宋桓公后面。

当然,此前,宋桓公还没有获得合法任命,让齐桓公代理一下盟主,那是没有问题的,可现在既有合法的宋公在这里,齐侯却仍然不肯让位,这就说不过去了。可现在齐国实力雄厚,谁也不敢去触齐桓公的霉头。于是,大家只好按照齐桓公的安排会盟。

对此,《左传》的记载是“(鲁庄公)十有三年春,齐侯、宋人、陈人、蔡人、邾人会于北杏。”除了齐桓公称齐侯,其他四国君主都变成了某人。

其实,除了实力雄厚,齐国还有一重道义上的优势。当年,武庚和管叔、蔡叔等人发动叛乱,周成王就曾派召公给齐桓公的祖先姜太公送去了一道命令。命令的具体内容是“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汝实征之”。估计身为武庚伯父后代的宋桓公也想到了这一点。

北杏之会是齐桓公首次以周天子代表的身份与诸侯会盟。有观点认为,这次会议标志着齐桓公成了春秋第一霸主,但更多人认为,两年之后的鄄地会盟才是齐桓公确立霸主地位的标志。无论如何,齐桓公终于完成了从春秋小霸到春秋霸主的蜕变,将齐国带上了新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