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涛说大秦(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晋悼公继位

晋厉公当上国君以来,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胜利,扫了秦、楚两大强国的威风,可在处理内部时却显得能力不足。

众所周知,晋国执行的是六卿体制(晋厉公时为八卿),大权向来被几个世家掌握。晋国现任中军将是栾书。栾书跟郤克是同一辈的人,算起来是郤克之子郤锜的前辈。他能当上中军将,郤克帮了很大的忙。栾书知恩图报,对郤锜很照顾,栾、郤两家关系也很密切。后来,他们联合晋景公屠杀了赵家,使得赵家只剩下一个孤儿赵武。

赵家一倒,晋国高层就出现了很多空缺之位。于是,郤锜就把堂弟郤至拉到了决策层中。几年之后,他的叔叔郤犨担任了新军佐,进入了八卿行列。这样一来,郤家就在晋国八卿中占了三席。这样的实力,也只有赵盾当权时赵家拥有过。著名的“三郤”体制终于形成了。他们的势力大到什么地步?“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

“三郤”都是很有水平的人,大家从鄢陵之战中郤至的建议就可见一斑。更可贵的是,他们还总结了赵家的灭门教训。赵家就是内部太不团结,全族人数那么多,只一个早上就垮掉了。所以,郤家三人很团结。虽然有时内部意见不统一,但对外时绝对铁板一块。不过,这三人的人品却很有问题。

就拿郤犨来说,他就做过强抢有夫之妇的事。事情是这样的:某次,郤犨访问鲁国,知道鲁国大夫声伯有个妹妹,就向声伯求娶。声伯苦笑,他有个妹妹不假,可妹妹早就嫁出去了。

声伯是鲁国公室的后代,郤犨既然来鲁国出使,不可能不了解鲁国公室的情况。既然知道人家已经出嫁,却还要求娶,这就给声伯和鲁成公出了一个大难题。要是答应,鲁国公室颜面扫地;可要是不答应,郤犨在晋侯面前说几句鲁国的坏话,鲁国就要遭遇更大的屈辱,甚至有可能面临刀兵之灾。最后,声伯没有办法,只能强迫妹妹和妹夫施孝叔离婚。郤犨就这样得意扬扬地带着声伯的妹妹回到了晋国。

如果只是欺负一下周边的小国,估计晋国的其他高层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可他们对自己人也毫不手软。郤锜看上了夷阳五的田地,二话不说就抢过来了。夷阳五气得要命。郤犨也有样学样,霸占了长鱼矫的田地。

如果郤锜和郤犨抢的是别人的田地,问题倒是不大,可夷阳五和长鱼矫是晋厉公的宠臣。得罪国君的宠臣这种事,一般人可不敢做。郤锜和郤犨不仅做了,还做得很过分。他们既然连国君宠臣的田地都敢抢,欺负其他人更是不在话下了。

大家都恨他们,连栾书也开始跟他们离心离德,尤其是在鄢陵之战时,郤至一点也不给他面子,还抢了他的风头。不过,栾书处事老到,虽然很生气,但绝对不像“三郤”那样张扬。而且,客观地说,虽然郤至向晋厉公进言的时候有点不客气,但其列出的依据条条在理。正因为如此,最后晋国才能把楚国打败。这样一来,栾书就更不能说什么了,他只能默默地寻找除去“三郤”的机会。

鄢陵之战结束后,晋厉公志得意满,觉得自己是复兴晋文公基业的出色人选。而在此战中立下功劳的“三郤”就更加得意了,他们没把晋国的任何人放在眼里。中军佐士燮看不惯晋厉公和“三郤”的作风,从鄢陵回来就天天盼着自己早死,后于鄢陵战后的次年辞世。栾书是个政坛老手,他知道搞垮“三郤”的机会就要成熟了。而“三郤”却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一无所知。

栾书把在鄢陵之战中被俘的楚国的公子伐找来,很阴险地对他说:“你可以到我们国君那里告密,告诉他郤至很早就派人到楚国游说。郤至对楚王说,齐、鲁等国盟军还没有开到,要楚国赶快行动,并说等晋国打了败仗,他们郤家就废了国君,再立公孙周当晋国新君。”

晋厉公听了公子伐的话后大怒,马上命人把栾书找来商量。晋厉公问栾书:“他们真的会造反吗?”所有的情节都在栾书的预料之中,栾书也早已做好了全套方案,一听晋厉公的问话,便说:“这个还真不好说。为了谨慎起见,还是先派郤至到洛邑去朝见周天子,然后看看郤至是不是去找公孙周了。”

晋厉公一听,言之有理,就按照栾书的方案先做好布置,派人过去监控公孙周,再派郤至去洛邑。

晋厉公不知道,这其实是栾书下的一步很大的棋,郤至更是被蒙在鼓里。本来,郤至跟公孙周一点往来都没有,倒是栾书经常跟公孙周通信。在晋厉公安排时,栾书也派人给公孙周送去一封信,告诉他,郤至要到洛邑去了,请公孙周一定要跟他见面。郤至听说公孙周请客,没有办法拒绝,只得去了。

郤至一去拜访公孙周,晋厉公的监控人员马上把消息传给晋厉公。晋厉公一听,心想郤至这家伙果然想要对自己不利,于是对他充满了怨恨。

怨恨的种子已经埋下,但这并不足以让晋厉公下决心除掉“三郤”。真正促成晋厉公除掉“三郤”的是一次打猎活动。

打猎过程中,郤至打到了一头野猪,就想把它献给晋厉公。哪知还没等他有所动作,侍奉晋厉公的侍从孟张就把野猪抢到手里,一脸笑容地献给晋厉公。郤至顿时大怒,一个侍从居然敢骑到一国之卿的头上?于是一箭射过去,孟张应声倒下,当场毙命。

晋厉公一看,也有点懵了。自己身边的侍从,郤至怎么想杀就杀?现在是杀自己身边的侍从,估计下一步就要杀自己了。本来,晋厉公已经意识到郤家的权力太大了,心里很不舒服,想把他们的权力分散甚至夺走。哪知他还没有行动,郤至却挑战了他的权威。晋厉公当场大声指责郤至:“你竟敢欺负寡人!”

这件事看起来合情合理,但仔细琢磨,却透着圈套的味道。说不定这一幕就是晋厉公一手导演的。孟张不过是一个伺候晋厉公日常生活的侍从,哪敢做出抢郤至猎物的举动来?如果没有人在背后为他撑腰,孟张肯定打死也不敢做这事儿。负责谋划的人肯定非常了解郤至的性格,判断郤至一定受不了这种气,会做出极端的行为来。果然,郤至上当,一箭把孟张射死了。

大家一看,郤至太嚣张了,连国君的侍从都敢一箭射死,谁知道他还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这样一来,郤至在众臣心目中马上就成了目无国君的佞臣。晋厉公就有了拿下“三郤”的借口。

晋厉公七年(前574),晋厉公决定动手。[6]郤家势力很强大,到处都是他们的眼线。晋厉公那边一有动静,他们便在第一时间知道了。以他们家族的势力,对付晋厉公根本没有什么困难。郤家人迅速集中在一起,商量着如何渡过这个难关。

郤锜主张坚决以武力对抗,表示就算自己死了,也不会让晋厉公好过。郤至不同意,他认为,跟晋厉公对抗就是不忠,还是不对抗的好。郤至虽然是“三郤”中最年轻的,但他的智商最高,平时那两个人都听他的。既然郤至已经做出了决定,其他两人也不再说什么。于是,三个人就在那里等死。

不久,晋厉公就命胥童和夷阳五带着八百名甲士攻打郤氏。长鱼矫认为,根本用不着那么多人,自己带上几个勇士就足够了。晋厉公想了一会儿也同意了,就派大夫清沸魋帮助他。当时,“三郤”都聚在一起。长鱼矫冲上去,挥戈杀死了郤犨和郤锜。

郤至看到他的叔叔和哥哥都死了,就一边大叫一边起身逃跑。本来他有充足的时间逃跑,可那时他偏偏不跑,现在叔叔和哥哥被杀了,他才想到逃跑这件事,那还来得及吗?长鱼矫很快就追上去,杀死了他。

第二天,“三郤”被陈尸朝堂。正当众人唏嘘之际,胥童、长鱼矫二人抓住了栾书和荀偃。长鱼矫对晋厉公说:“现在不杀这两个家伙,您的性命以后就会有危险。”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这个建议很正确。

晋厉公很早就有结束晋国八卿执政体制的打算,可此刻却犯了浑,说了一句:“一天已经杀了三卿,寡人不忍心再多杀了。”

长鱼矫恨铁不成钢地说:“您现在不忍心,人家可不会客气。”然后,他还阐述了一定要杀死栾书和荀偃的理由,可惜晋厉公怎么都听不进去。长鱼矫看到晋厉公这个样子,就知道事情已经不可挽回了,他也不愿意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就辞别晋厉公跑到狄国去了。

长鱼矫走后,晋厉公不但宣布栾书和荀偃无罪释放,还向他们进行了诚恳的口头道歉,让他们官复原职。当然,他没有忘记胥童的功劳,提拔其为卿。

栾书和荀偃口头上对晋厉公感恩戴德,心里却想吃了他的肉。对此,晋厉公一无所知。他杀了“三郤”、提拔了胥童之后,觉得自己安全得很,就开始享受人生了。就在他在匠丽氏游玩的时候,栾书和荀偃派出的武士出现了。他还没来得及弄清楚是怎么回事,那些武士就一拥而上,把他抓了起来。六天之后,这位自诩文公事业继承人的晋厉公就悄无声息地死了。

晋厉公本来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他利用栾书和“三郤”的矛盾,逐步深入挖掘,最后把“三郤”和栾书全部控制住。如果他不妇人之仁,不放过栾书和荀偃,晋国的八卿体制也许就可以寿终正寝,历史就可能被改写。可晋厉公一时心软,竟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

栾书虽然杀了晋厉公,但绝对没有自立为君的打算。那时权臣的思维方式跟后来的大不一样,他们只把自己定位在权臣这个层面,没有进一步的想法。因此,晋厉公死后,栾书等人接下来要做的第一步就是选出一位新国君。栾书认为公孙周年纪轻,阅历浅,长年生活在洛邑,没有什么人脉,容易控制,因此就派荀罃、士鲂两人去洛邑接他回国。

公孙周当时才十四岁。栾书看到一脸稚气的他,心里很高兴,心想以后晋国百分之百是自己说了算。然而,公孙周发表的第一次讲话却表明了一个事实:这位新国君一点都不嫩。

公孙周说:“我本来是没有资格当国君的。现在大家都拥护我,我很感激,但要告诉大家一句话:如果只让我当个挂名的晋侯,表面上是你们听我的命令,实际上大权全在你们的手里,当你们不爽的时候,就让我走上厉公的老路,那你们不如不让我干。你们要先考虑好。”

大家一听,全身紧张得直冒汗。这位新国君不简单啊!可人家都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了,根本不可能不表态。于是,大家都表示,今后一定都听国君的话。栾书肯定后悔了,本想着一个小孩子好对付,没想到这孩子比厉公还难对付!

就这样,公孙周走马上任,成了晋国的新任国君晋悼公。

晋悼公继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逐不臣者七人”,铲除了晋厉公时代的余孽。随后,晋悼公又进行了一次权力重组,大力提拔了一批新人,让吕相、士鲂、魏颉、赵武都进入了八卿的行列。值得注意的是,赵武就是当年的赵氏孤儿。

栾书一看晋悼公这样大刀阔斧地改革,根本不问自己的意见,很不高兴。晋悼公也很聪明,除了让魏家、士家的人进入八卿,还让荀家、韩家的人及栾书的儿子栾黡成为公族大夫。这下子,栾书无话可说了。从此,史书里失去了栾书的踪迹。晋悼公二年(前572)夏天,被晋悼公破格提拔的韩厥首次以中军将的身份出兵伐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