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晋楚鄢陵大战
麻隧之战三年后,一直保持友好关系的晋、楚两国爆发了一场大战。说起来,点燃这场大战的导火索的不是晋、楚两国,而是郑成公。
晋厉公四年(前577),郑成公携参加过麻隧大战的余勇向许国发动了进攻。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早在郑悼公在位时,郑、许两国就结下了梁子。许灵公不知哪根筋搭错了,在楚共王面前说了一大堆郑悼公的坏话。于是,郑悼公就派弟弟公子睔去楚国解释。结果,解释不成,楚国还囚禁了公子睔。后来,还是郑悼公亲自跑过去处理这件事,公子睔也因为跟楚共王的叔叔子反[4]关系不错,得以释放。[5]
几年过去了,公子睔成了郑国国君(郑成公),又参加了晋国主导的麻隧之战,就想找许国报受辱之仇。当然,他并不是傻瓜,在做出找许国报仇的事情之前,也进行了一番衡量。一来,许国近来跟楚国走得很近;二来,上次诸侯联军去痛扁秦国时,许国没有参加。所以,郑成公认为,打许国,晋国是不会作声的。于是,郑成公就派子罕去攻打许国。
哪知子罕水平没有他预想中的高,不但没有占到许国的便宜,反而被许国打得大败。郑成公非常生气,立即亲自率军再向许国发动进攻,郑国的军队几天就进入了许国的外城。许国一看大事不妙,赶紧割让封田向郑国求和。
许国向来是楚国的跟班,楚国一看郑国竟然敢欺负自己的“小弟”,就打算教训一下郑国。
于是,就在郑、许讲和的第二年,楚国直接向郑国开战,一直打到了暴隧,然后又进攻卫国,拿下了首止(就是齐桓公举行首止之盟的地方)。
面对楚国的挑衅,郑国也没有当软柿子。郑国大将子罕看到楚国居然舍郑伐卫,马上抓住机会袭击楚国,夺取了新石。与此同时,晋国也在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栾书认为,目前楚国的战斗力并不强,晋国可以趁机去占楚国的便宜。可韩厥表示反对。在韩厥看来,楚国会因为失去民心而自取灭亡。
楚共王这时也意识到,扩大战争规模对楚国不利,于是就答应了许灵公的请求,“迁许于叶”。随后,他又派公子成到郑国去,表示要以汝阴之田为代价,跟郑国讲和。郑成公见利眼开,立刻表示要追随楚国。
当然,如果仅仅如此,晋国大概还可以忍一忍。毕竟郑国长久以来就是“夹心饼干”,朝晋暮楚是常态。哪知郑成公的本质是个好战分子,他通过攻打许国得到汝阴之田后,又去攻打宋国。虽然先输了一阵,但主动权还掌握在郑国手里。
晋国知道后,再也沉不住气了。于是,晋厉公一边催动四军准备向郑国开战,一边派人向卫、齐、鲁等国请求援助。
郑成公虽然很嚣张,但很有自知之明,他马上向楚国求救。楚共王当然不能袖手旁观。双方在郑国的鄢陵相遇,楚、晋史上最后一次大战——鄢陵之战就此爆发。
双方的首发阵容如下。
晋国:晋厉公亲统四军;中军将栾书、中军佐士燮、上军将郤锜、上军佐荀偃、下军将韩厥、新军佐郤至随军出征,下军佐荀罃留守国内,新军将郤犨赴卫国乞师。
楚国:楚共王亲统三军;司马子反将中军,令尹子重将左军,右尹子辛将右军。楚共王亲兵彭名驾驭战车,潘党为车右。郑成公亲率郑军,石首驾驭战车,唐苟为车右。
楚国只有郑国一个盟友,晋国还有齐国、鲁国、宋国、卫国等盟友。现在这些国家的军队正在路上疯狂行军,前来参战。因此,楚共王决定在他们到来之前就跟晋国开打,免得到时被诸侯联军群殴——三年前秦国的教训不能不吸取啊!
楚共王将开打的日子选在六月二十九日。这天是农历的晦日,按照惯例,晦日不宜用兵,可楚共王根本不信这一套。他知道,过了这天,晋国的盟友就会到来,等到那时候再打,还有什么主动权?于是,楚、郑联军在浓雾的掩护下冲到晋军的营前。
晋国没想到楚共王居然不按常规出牌。由于楚、郑联军突然迫近大营,再加上晋营前面有泥沼,晋军根本无法把战车开出来列阵迎战。晋国高层只得开了个紧急会议,讨论如何应对这一突发事件。
中军将栾书认为,坚守待援才是硬道理。理由很通俗易懂:楚军行动迅捷,利在速战;我军只要坚守待援,不出三天楚军就会失去耐心。我军可以趁其撤军的时候追击他们,到时一定会取胜。
郤至反对,认为可以直接开打,理由是楚军及其盟友弱点太多,具体来说有六个:第一,楚军的中军将领子反跟左军将领子重向来意见相左,矛盾很深;第二,楚王的警卫团不是精锐;第三,郑军军容不整;第四,跟楚军一起来的蛮军虽然战斗力不俗,但对阵法一点也不了解;第五,楚军于晦日布阵不吉利;第六,楚军各自为战,根本没有斗志。
晋厉公听后,觉得郤至的道理比栾书更有说服力,当场拍板:迎战!
双方终于面对面了。
楚共王讲究兵贵神速,但并没有蛮干,他带来了伯州犁。伯州犁是谁呢?为什么有伯州犁在,楚共王就那么有把握呢?伯州犁是伯宗的儿子。伯宗原来是晋国的高官,因得罪了“三郤”被杀。伯州犁跑到楚国来避难,目前正担任太宰一职。楚共王认为,伯州犁深知晋国内情,当这个参谋正合适。
晋厉公一看,对楚共王极为鄙视:你让晋国人担任参谋,就能稳操胜券?难道我晋国就没有楚国人?晋厉公立刻派人把苗贲皇叫来。苗贲皇是楚国前任令尹子越的儿子,在老爸被杀后逃到了晋国。苗贲皇对楚军极为了解,他对晋厉公说:“楚国最精锐的部队都在中军王族那里,左、右两军的战斗力根本没法跟中军相比。咱们可以把精锐部队分成两支,猛攻楚国的左、右两军,肯定会取得胜利。”
晋厉公觉得有理,就命手下各军按照苗贲皇的建议去做。
这场大战很激烈,晋国大将魏锜一箭射中了楚共王的眼睛。楚共王捂着眼睛把神箭手养由基叫来,递给他两支箭,吩咐他射杀魏锜。魏锜看到自己一箭射中楚共王的眼睛,兴奋得要命,却忘记了楚军中还有养由基这号人物,而这名可怕的神箭手就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养由基一箭命中了魏锜的脖子,随后把另一支箭还给了楚共王。
双方鏖战到傍晚都没结束。此时,楚军受的损失比晋军的大一点,连公子伐也成了晋国的俘虏。楚共王不服,准备明天再战。子反负责做好战前动员及准备工作。他派军吏去慰问伤兵,为各军补充兵员,叫大家做好准备,等鸡鸣时分饱餐战饭,然后突袭晋军。
晋厉公听到楚军这边的动静之后忧心忡忡。不过,苗贲皇自有办法。他也进行了战斗动员,大声宣布明天再跟楚国交战。其实,苗贲皇是故意的,他这么做,就是为了让那几个听到动员报告的楚国俘虏逃走,把消息带给楚共王。
苗贲皇料事很准,那几个俘虏果然在半夜里逃走了,并向楚共王汇报了他们了解到的情况。楚共王一听,马上就派人去请子反。哪知子反晚上喝醉了,无论怎么叫他都叫不醒。楚共王没有办法,又怕晋军偷袭,只得率领楚军连夜撤退。
楚军退到瑕地后,楚共王越想越生气,就把子反叫进来,狠狠地责骂了他一通,说要对他进行问责。随后,一向跟子反不和的子重又教训了子反一番。子反早已醒酒了,他看到大王很生气,觉得与其被楚共王问责,不如自杀。于是,子反自杀了。
楚共王其实并不想收拾子反,只是想给子反一个教训。他之所以大骂子反,是因为太生气了。但他很了解子反的性格,知道子反被自己这么大骂一顿,肯定会想不开,于是赶紧派人过去防止子反自杀,但哪里赶得上?
此战到最后,晋国又取得了一场胜利,霸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晋厉公觉得,晋文公事业的复兴就在眼前。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复兴晋文公事业之人并非晋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