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诠释方法的两种原初样态
在了解了诠释的原初设定内涵以后,对于诠释方法的理解,自然应该从方法说起。方法(Method)一词于1541首现于法语,希腊语词源Methodus意指科学的“研究和研究方法”,兼有“追求,跟随”的意义内涵,词根由meta (超越,…… 后)和 hodos(行走,路径)组成。Methodus在哲学领域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的哲学思考中,是一种包含有艺术或者技术内涵的知识体系,产生于人们对事物探究的过程,并具有传承的功能,[11]从而使“方法”在古希腊哲学运思的观照下与传承之需要产生了一种连接。诠释方法的初始建构正是在对经典文献的收集和传承工作中实现的,而且使诠释方法在形成伊始就打上了技艺的标签,并将“方法”一词内涵中所具有的“研究”和“超越”的要素吸收进诠释方法的构建中,从而使诠释方法不但关注文字意义的研究,也关注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意义的超越性。
诠释方法的运用要比诠释学作为学科的设想出现早很多,有学者认为,早期的诠释学更多的是作为许多学科的辅助性学科的形式出现的,这一点在古希腊语文学领域体现得尤为突出。诠释理论对于自身的方法之建构,缘起于人们对于事物解释有效性之危机,当“语言不能有效地解释事物的时候,(诠释方法的构建)便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12],而这个重要的问题早期出现在了古希腊学者对于经典诗歌的考证和编撰工作中。大约从公元前4 世纪开始,“口头传送的诗歌已经不再流行,学者开始收集残存诗篇”[13],在这个过程中古典诠释学开始了自己的方法构建之路。在特洛伊战争过去了近千年以后,希腊人惊奇地发现,当他们再次吟唱那些经典诗句时,感受到的却是一种兴起于远古时代的创造性冲动正在慢慢流逝,所以他们试图通过文献搜集与考证工作使古典精神得到传承。他们对不同的经典文献进行搜集和整理,并用当时的文字重新记录下来,力求重新“恢复与过去了的精神世界的联系”[14]。他们将这项工作发展成为以语法和考证为基础的古典语文学。这种古典语文学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其作为欧洲文学起点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为古典诠释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即提供了两种基本的诠释方法——历史语法诠释和隐喻诠释,前者关注语言的字面意义;后者关注语言文字背后的精神内涵。
按照伽达默尔的观点,隐喻诠释“在智者派就已经非常流行”[15],人们希望通过隐喻诠释的使用,挖掘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层含义,这种深层含义使文本具有了隐喻的内涵,从而表达特殊的意义。直到公元前1 世纪,这种文字背后的深层意义都被统一归类到“隐喻”(allegoria)这一概念之下而被应用到古典文献,特别是经典诗歌的归类和考证工作中所进行的诠释工作采用的方法也被称为隐喻诠释。这种始于经典诗歌考证的语文学隐喻诠释的方法,后期逐渐进入犹太教和基督教圣书文本的解释中,从而使隐喻诠释方法注重文字背后意义挖掘的功能成为解经学的重要方法。
与之相反,历史语法诠释方法重视词汇意义的重新确定,主要用于将一些由于历史原因而变得晦涩难懂的词汇翻译成当时通行语言的工作中。[16]这种方法注重对于文本写作时间、地点以及历史传承等要素的考证。在诠释的过程中,不仅关注相同作者的对于特殊词汇的使用方法,同时还关注作品产生时代的整体创作风格。很多对隐喻诠释持反对观点的学者甚至发展出一种基于文本内容和体裁形式的审美式的文本理解方法,这种理解方法对于辨析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的原初内容起到了一种很特殊的贡献,因为以此为依据,可以对作品不同版本中内容、体裁和风格等方面违和的部分进行有效识别,从而删去哪些与写作时代不符的内容,以期通过诠释达到尽量恢复作品原貌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