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查尔斯·金斯利
(Charles Kingsley,1819—1875)
查尔斯·金斯利是小说家,做过牧师,并热衷于社会改良。他的思想在当时有相当的影响。金斯利生于德文郡一个牧师的家庭,曾在伦敦的国王学院和剑桥大学就读。1844年,他做了汉普郡伊文斯利地区的教区牧师,一直到他过世。1860年至1869年,他任剑桥大学现代史教授。1873年,他被任命为西敏寺大教堂的教士。
金斯利的社会改良思想受到当时的思想家卡莱尔和基督教社会主义运动倡导者莫理斯的影响,常把狭小的教区活动同他广泛的社会活动联系在一起。他的改良思想中常渗透着基督教伦理道德观念。这两者的结合使他的改良思想与当时宪章运动所持的激进态度不同,他不主张暴力。然而,他在作品中却以满腔的激情和强烈的现实感对社会的不公正现象、对劳动者受剥削和压迫的状况,做出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如《人民的政治》(1841)、《基督教社会主义者》(1850—1851)等。
金斯利一生的创作甚丰,其中包括自然史、在剑桥大学的演讲、在西印度群岛的见闻录以及杂文。他的小说重要的有1848年在当时的著名杂志上连载的《伊斯特》和《阿尔顿·洛克》(1850),两部作品都表现出对工人阶级的同情,涉及社会改良问题。
金斯利也创作了一些诗歌作品。他曾创作六音步的诗作《安德罗米达》(1858),还有以素体诗形式和细腻的心理刻画描写圣者莫拉的独白诗。他创作的歌和民谣至今仍广为流传。《迪河的沙滩》和《爱丽·彼耿》是金斯利诗歌创作中有代表性的、重要的作品。
迪河的沙滩
“啊,玛丽,去唤牛羊回家,
去唤牛羊回家,
去唤牛羊回家,
跨过迪河的沙滩。”
西风狂号,带着湿气,浪花,
她去了,孤孤单单。
西来的海潮冲上了沙岸,
冲刷又冲刷沙岸,
盖过又盖过沙岸,
望过去没边没沿。
滚来的暮霭降临大地,笼罩地面,
而她呀,一去不返。
“啊!那是水草,是鱼,是漂移的头发——
是一束金色头发,
溺水女孩的头发
在海中渔网的上面?
鲑鱼也没有这样美丽的光华
在迪河的木桩中间。”
他们把她划运过卷滚的浪涛,
那残忍的滚动的浪涛,
那残忍的饥饿的浪涛,
运她到坟墓中,在大海旁边;
可至今船夫们还听到她唤牛羊的呼叫
响彻迪河的沙滩。
爱丽·彼耿[27]
爱丽·彼耿,爱丽·彼耿,
哦,那是多么美好的风光——
从爱丽·彼耿眺望州郡和市镇啊……
而我的情郎正朝着我爬上山冈!
爱丽·彼耿,爱丽·彼耿,
哦,那时光过得多么欢快——
我们俩躺在爱丽·彼耿的深草中,
在夏天,从早到晚地谈情说爱!
爱丽·彼耿,爱丽·彼耿,
哦,这个教我生厌的老地方,
我孤零零的,在爱丽·彼耿
带着他留下的婴儿在我的膝上!
丢失的洋娃娃
我有一个可爱的洋娃娃,亲爱的,
那是世界上最美的洋娃娃;
她的双颊呀白里透红,亲爱的,
她有一绺绺迷人的卷发。
有一天我在草地上游戏,亲爱的,
我丢失了我那可怜的洋娃娃;
我为她哭了不止一星期,亲爱的,
可是我一直没有找到她。
又一天我在草地上玩耍,亲爱的,
我找到了我那可怜的洋娃娃;
她一身油漆全被冲蚀了,亲爱的,
人们说她模样变得真可怕,
她两只胳臂被牛踩折了,亲爱的,
她的头发全变得邋遢遢;
可为了我们过去的情谊啊,亲爱的,
她仍是世界上最美的洋娃娃。
(方谷绣、屠岸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