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和合性”的大前提,就是对“生”、对“生命”的肯定。其来源是因为地域、地理环境,华夏民族成为世界最古老的农耕民族,并发展成全世界最大、最成熟的农业文化——以人为主体的生命文化。
在长期农业生产的经验中,人们看到了生命的发展,感受到生命,并肯定生命。因此在甲骨文中他们以“花蒂”的“蒂”,作为生命之始,也作为上帝的“帝”,换言之,中国“上帝”就是“生命”本身。
美国人曾写一份报告,说中国人没有宗教及信仰,是个可怕的民族,因为他们没有“上帝”,所以“没有底线”。
其实中国人有宗教、有信仰。中国人的宗教与信仰,在“生”,在生命的本身。至于生命,由谁创造,远古时代,中国人就说那是自然的演化。老子甚至如此评论“道”:“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也就是说,有道才有上帝,上帝因道而存在。所谓的“天地之大德曰生”,就是说这天地宇宙最伟大的创作、最伟大的德行表现,就是创造了“生命”。
“生”“生命”,是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中国人肯定活着的重要性,认为是人生中最高的价值;中国人认为“活着”就是件好事,就有希望,一切不好的事物都可以改正。因此中国崇尚天地,因为天地是生命之源;崇尚祖先,因为祖先是人的“生命之始”。所以中国人以感恩的心对待山川、自然、天地、人类,因为他们都是生命的助成者,“有利于生”,有利于人类大群好好活下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诗经》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中国人肯定“德”,以其有利于生,也有利于众人之生。“生”是人类的共同处境,也应该是人类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生命价值。而这唯有用“德”才能达成,所以《论语》说:“为政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