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后下
“先上后下”这里说的可不是挤公共汽车“潜规则”,而是要讨论:古人是先知上下,还有先定左右?这问题看似简单,却简单到无法回答。在已知的古代文献中,“上下左右”这四个字,同时存在于甲骨文中。我只能自以为是地认定:先上下,后左右;而且,上下二字,上为先诞,下为后生。
最初的“上”,造得很像个“二”。只是一短一长的两横都略向上弯。那长横显然是作为基础面——地面——出现的,而短横则是标示位置的。在饶宗颐先生的《吴城字符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江西吴城出土的商代陶器符号中,已经有一些符号有了某种“上下”的意思(见图1.4)。祖先最初的“上”,近于广东人今天还在说的“上位”。
图1.4 江西吴城出土的商代陶器,其符号已经有某种字的意思,“上下”的标示,在饶宗颐先生的《吴城字符表》中也略露一二
接下来,似乎不用说“下”字了,它刚好是一个翻过来的“二”,一长一短的两横略向下弯。意思显而易见。上下二字,在金文向小篆过渡时,为了不与计数的“二”相混淆,增加了一竖,上下二字就此改造成近于今天的样子。
从一出生,“上”就不是纯粹的指事字。“上”的位置,很快被表现为层级文化。上是一个好的位置,在甲骨中它就很是“上位”。商人将其先公列为“上甲”,其甲字上加一横,或两横。金文中的“帝”字,上面的“点”原也是“一”横。“上帝”与“上甲”表示的都是上和初的意思。上是个好位置,于是成就了许多好词。上进、上升、上层,上级、上流……
与上相比,下就不是一个好位置,很少有客观的下。下在层级文化中,被描绘为谦卑的身份和命运的可怜。如,在下,下级,下层、下乡、下岗、下人、下流、下贱……
上与下定位清楚,贵贱分明。不清不楚时,就全靠自己体会了。比如,领导对你说“能上能下”时,多半是要让你下去。而说“上不去也下不来”时,那注定是难言的尴尬。说“上上下下的享受”时,那是某电梯借暧昧意味在做广告。当然,把空间位移化作娱乐与调侃,那是人们消解痛苦的智慧:“寡妇睡觉,上面没人”“李莲英讲故事,下面没了”。
现存甲骨方位词中,“上”字出现500多处,“下”字也出现500多处,它们是甲骨方位词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两个词。“上”与“下”看上去是最简单的位置标示,演绎的却是最复杂的世界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