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家庭生活(5)
【离婚?你们有没有想过我的感受?——如何对儿子谈离婚?】
小胡今天一走进家门就觉得气氛不对,父亲的烟灰缸里满是摁灭的烟头,母亲在一旁轻轻啜泣。
“儿子,来,坐下,爸爸妈妈今天要和你谈谈。”父亲起身拉过小胡,让他坐在侧面的沙发上。
“我和你妈妈离婚了……”父亲艰难地说出了这句话。
小胡惊讶地浑身颤抖了一下,没想到发生在许多同学身上的噩梦会降临到自己身上,他咬着嘴唇说:“是已经离婚了,还是准备离婚?”
“已经离婚了。”父亲回答。
“已经离婚了?呵!你们有没有尊重过我?有没有想过我的感受?”小胡愤怒了,“是不是那个女人?”
小胡的父亲是一家大型企业的老总,虽然小胡从不说什么,但他从心底一直是非常敬佩父亲的。然而去年,小胡一直担心的一件事终于发生了,他得知父亲在外面包养了“二奶”!虽然没有发现最有力的证据,但是他已经很多次有意无意地从父亲手机的短信、接电话时的神色和时间安排上看出了端倪。有一次,父亲甚至跟小胡说起一个老总包养女人的事情,当时小胡就很严厉地回了他一句:“把钱大把大把地花在这种女人身上是最愚蠢的!”结果父亲冷笑了两声,没下文了。现在看来,父亲是准备抛妻弃子,去和那个女人过了。
面对小胡的问题,父亲恼羞成怒:“这是大人的事,你不要管!”
“我不管,我想管也管不起,你们都离完婚了,我还怎么管?以后我结婚、离婚也不会和你们说的!因为你们也管不着!”小胡说完便摔门而去。
读懂孩子心理
离婚,对夫妻双方都是一种痛苦的经历,对孩子来说,更是世界的末日。当孩子被告知这一消息的时候,很多都会感到悲伤、气愤和忧虑,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这一生活的巨大转变。当然,父母离异时,孩子所处的年龄也将影响孩子的态度、反应和他们对新家庭结构的理解。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13~15岁的孩子会对父母离婚提出责备,离婚可能会使孩子感到抑郁、心烦意乱,并可能导致喝酒、吸毒、性行为、对抗行为、学习成绩下降等后果。16~18岁的孩子已基本自立,具有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孩子想看到父母幸福,但不愿看到父母中任何一方与别人约会,认为宽恕一方与别人约会就是对另一方的不忠,这么大的孩子也会由于父母离婚而产生抑郁、离家出走、犯罪、学习成绩下降等不良后果。
专家给你支招
离婚就意味着完满家庭的解体,从孩子的角度来说,父母离婚将使他的生活发生重大的转变。如果父母不得不离婚,如何与孩子谈呢?
1.提前告诉孩子 “爸爸妈妈准备离婚”的决定
一些父母在选择离婚后,常常不愿或不敢告诉孩子,而孩子常常是在以后的事情中,逐渐知道爸爸妈妈离婚的事实。一些父母认为,离婚是大人之间的事情,和孩子无关。所以,不必提前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要离婚”的决定。但是,让孩子突然接受这无情的事实,多少有些残酷,他要忍受亲人的突然分开。所以,父母一旦感情发生破裂,双方最好选择在离婚前和孩子讲清楚。跟他解释离婚的含义:“妈妈和爸爸因为大人的一些感情因素,不能继续生活在一起了,但我们还会像往常一样爱你。”当然,如果过早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要离婚”的信息,他可能会花大量的时间忧虑、猜想,甚至还想知道这种事情最后会不会真的发生。所以,在离婚前一两周告诉孩子,可能是最佳的时间选择。还应注意的是,最好由父母双方一起将离婚的决定告诉孩子,这样,他心里可能会更容易接受一些。如果只由一方告诉孩子,他便会认为父母只是发生了争吵,很快会和解。由父母一起来告诉孩子离婚的决定,还可以避免让他听到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减少他对父母双方矛盾的困惑。
如果夫妻中一方因故不能在场,应在另一方和孩子谈话之后立即给孩子打个电话或写信。任何时候,孩子都需要听到来自父母双方的信息。
向孩子通报“爸爸妈妈准备离婚”决定的谈话不同于家庭中的一般谈话,因此,选择好谈话的时间、地点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在公共场所,也不要在父母上班前或孩子上学前告诉他这个消息。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让他发表意见,接受现实。在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时,父母双方应尽力保持平静、客观,不管父母对婚姻的破裂感到多么生气或不安,也不要将情绪发泄到孩子的身上。当然,可以把悲伤与不安向孩子诉说,但一定要保持镇静。
2.离婚后,要一如既往地关爱孩子
离异家庭易使孩子失去一方的爱,经常处于分裂与矛盾之中,一些孩子甚至会以极简单的方式来承担父母离婚的责任。如有些孩子会想“如果我学习成绩再好一点,在家里再乖一点,爸爸就不会离开我们。”这些孩子会为此深深地自责,认为自己是导致父母离婚的根源。
离婚后的父母,不要因为双方有了新生活而忽视孩子,这不仅会让孩子觉得失去了家庭依靠,还会使孩子的性格发生变化,变得孤僻、冷漠,甚至将自己脆弱的内心封闭起来,不愿与别人交流,自暴自弃。因此,离婚后的父母应更加重视、疼爱孩子,因为此时的孩子是很敏感的。
妈妈送给女儿的母爱小纸条
离开并不等于失去。
【我走了,别找我……——如何打消孩子离家出走的念头?】
一位离家出走的男孩对后来找到自己的警察吐露了心里的烦恼。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经济特别拮据的家庭中,爸妈的收入都不高,成天为了生活上的事愁眉苦脸。尤其是最近两年,我爸下岗了,家里的生活更是入不敷出。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我,从小就形成了一种内向、孤僻的性格。
在家里,我最怕的就是父母的争吵,他们一争吵,我就会感到胆战心惊,并产生一种离家出走的念头,希望自己哪一天能走出这个家门,再也不用听那揪心的争吵了。
今年4月,我期中考试考砸了,我爸知道后,便一个劲儿地责骂我:“你平时都干什么去了?成绩这么差!读书这么不用心,还不如别读算了。”当时我的眼泪就像豆珠似的“滚滚”而下。
说句心里话,考试没考好,我的心里更难过。何况我家的经济条件又不好,爸妈供我读书挺不容易的。可我无法忍受的是父母的责骂,我觉得他们太不理解我了。他们不知道,从小生活在一个争吵不断的环境中,让我感觉度日如年。当我觉得读书无望,而家中又无法容纳我时,我就自然而然地选择了离家出走。
在离开父母的那段日子里,我也曾想到过回家。可一想到回家后,爸爸妈妈肯定会更加生气,他们还会无休止地争吵,我就又放弃了回家的念头。当时我想,哪怕是饿死在街头,也决不回去。
读懂孩子心理
近年来,青少年离家出走的现象时有发生,且呈不断上升之势。那么,孩子为什么会选择离家出走?
首先,与孩子的心理特点有关。离家出走是青春期叛逆的一种反应,处于这个时期孩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动荡性:他们思想活跃、性格敏感、控制力差;易走极端却又不善于自我调节;敢作敢为又盲目冲动,一旦受挫就无法承受。这些心理特点都易使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波动,他们既渴望被人理解,又不愿意敞开心扉,无处倾诉种种烦恼,只好选择离家出走。
其次,与家庭的氛围有关。父母关系和谐的家庭,孩子离家出走的比例较低;父母关系不和的家庭,孩子离家出走的概率就大。在一个吵吵闹闹的氛围中,孩子对父母有厌恶感,有苦恼不能诉,认为自己孤立无援,所有的人都与自己做对,很容易由沉默变为激烈的反抗,最后愤而出走。
第三,外界的诱惑与模仿心理作祟。学业的繁重使孩子们无暇顾及外面的精彩世界,但年轻而骚动的心又无法抵御来自外界的诱惑,因此便想拿父母的钱到外面去大开眼界。另外,一些少年由于看武侠小说、传奇文学,便盲目崇拜那些武艺高超、浪迹天涯的英雄人物,于是便想离家出走,模仿心中的偶像去闯江湖。
专家给你支招
青少年离家出走的危害性极大,一个人流浪在外,生活没有规律,睡眠饮食没有保障,远离父母和亲人,由于孤独和恐惧,很容易使孩子情绪忧郁,产生偏激和愤世嫉俗的心理。另外,流浪在外的孩子更易染上不良习惯,学会偷盗、抽烟、酗酒和说谎等,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善于发现孩子不正确的思想苗头,并及时采取措施,以避免孩子产生离家出走的念头。
1.采取多种形式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
由于青春期本身的生理特点,孩子很容易激进逆反,面对不愿意对家长倾诉心声的孩子,家长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比如:可以把印有心理咨询热线的报纸“无心”地放到孩子的书桌上;如果孩子有聊QQ的习惯,家长可以匿名加孩子为好友,为孩子做虚拟世界的心理导师;还可以鼓励孩子去书店,有心理压力的孩子往往会跑到心理问题的书堆中,没准儿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些作法最好要做得“不经意”,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愿意对家长倾诉,说明他们不想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全部展示在家长面前,或者说还没有做好准备怎么说,因此,“不经意”的帮助会让他们感到更自在。
2.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试想一下,一个孩子在整日吵吵闹闹的环境中,如何敞开心扉和家长交流?所以,尽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当然,在家庭中小吵小闹是免不了的,但是决不要让吵闹影响到孩子,如果确实有事情需要争论,则应当避开孩子,选择孩子不在的时间。另外,家长要经常与孩子谈心,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心态,才能及时疏导孩子内心的压力和困惑。如果家长被孩子告知犯了一些错误,一定要勇于承认,并向孩子表示歉意。这样做,有利于家庭的和谐稳定,有助于父母与孩子的平等互动,孩子的心灵就会向家长敞开了。
3.让孩子远离不良诱惑
在家里,孩子爱读什么书,爱看什么电影,家长一定要有所了解,时刻关心,但这并不是要进行强行的管束。同时,由于孩子待在学校的时间很长,家长也要多与教师以及孩子的同学接触,以便从他们的谈话中,更多地了解一些关于自己孩子的情况,如果发现孩子有异常表现,就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了。家长与教师、孩子同学的接触应自然、坦诚,以确保获得信息的真实性。
4.教育孩子,离家出走不能解决问题
对于已经离家出走过或有出走念头的孩子,家长要耐心进行说服教育和分析。要让孩子明白,离家出走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只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家长心里很着急、很痛苦;有志气、有责任心的孩子应该勇于面对现实,正视各种矛盾和压力,与老师沟通,与家长沟通,与同学沟通,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好自己遇到的麻烦。
当离家出走的孩子被找回来之后,家长对孩子既不能打骂恐吓又不能不闻不问。因为打骂恐吓可能使孩子再次出走;而如果家长因怕孩子再次离家出走不敢说不敢问,甚至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则可能变得更任性、骄横,更自以为是,更难以教育。
妈妈送给女儿的母爱小纸条
每个问题都有三种以上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