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身心灵修炼课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章 此刻就是上天赋予你的礼物

——都市身心灵珍惜课

人生无常,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能预料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把握当下,舍不得过去,等不到永远,唯有认真活在当下。当一切变成黑暗,后面的来路,与前面的去路,都看不见,如同前世与来生,都摸不着。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唯有看脚下,看今生。

把握住当下

一位哲学家途经荒漠,看到很久以前的一座城池的废墟,哲学家想在此休息一下,就顺手搬过来一个石雕坐下来。望着被历史淘汰下来的城垣,想象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不由得感叹了一声。忽然,有人说:“先生,你感叹什么呀?”他四下里望了望,却没有人,正在他疑惑的时候。那声音又响起来,端详那个石雕,原来那是一尊“双面神”的神像。哲学家好奇地问:“你为什么有两副面孔呢?”双面神回答说:“有了两副面孔,我才能一面察看过去,牢牢地汲取曾经的教训;另一面又可以瞻望未来,去憧憬无限的美好的蓝图啊。”哲学家说:“过去只是现在的逝去,再也无法留住,而未来又是现在的延续,是你现在无法得到的。你不把现在放在眼里,即使你能对过去了如指掌,对未来洞察先知,又有什么意义呢?”双面神听了哲学家的话,不由得痛哭起来,他说:“先生啊,听了你的话,我至今才明白,我落得如此下场的根源。”哲学家问:“为什么?”双面神说:“很久以前,我驻守这座城池时,自诩能够一面察看过去,一面又能瞻望未来,却唯独没有好好地把握住现在,结果,这座城池被敌人攻陷了,美丽的辉煌都成了过眼云烟。我也被人们弃于废墟中了。”

世界上有三种人:第一种人只会回忆过去,在回忆的过程中体验感伤;第二种人只会空想未来,在空想的过程中不务正事;只有第三种人注重现在,脚踏实地,慢慢积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向未来。“还有明天”,这是一个可怕的思想,它让人不思进取,蹉跎岁月,浪费生命。它成了人做事拖延的借口,也是许多人一事无成、无所事事的原因。

快乐地活在此刻

佛家常劝世人要“活在当下”。何谓“活在当下”?看似深奥的道理实际上很简单: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没有过去拖着你的脚步,亦没有未来拉扯你的目光,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这一刻,集中在“现在”的人和物上面,生命因此生长出一种强烈的张力。然而,世俗之中又有多少人都无法专注于当下,无数个问号纠缠着他们:我在过去存在,还是不存在?过去我曾是谁?我曾怎么样?后来我又曾如何?我于未来将存在还是不存在?未来我会是谁?我会怎么样?背负着过去,忧虑着未来,却对眼前的一切视若无睹,便永远到不了心灵的净土。

宇宙每一瞬都在改变,我们只有一瞬,只活在当下。生活从来不在别处。

路就在脚下,现在不做,更待何时?来生的缘,可以是今生结下的;来生的果,可以是今生种下的。前世的债,今生正在还。还不清,来生还得继续;前世的缘,今生正在实现,好不容易盼到了,还不好好把握?过去的只是杂念,就让它在时间的沙河中淘尽;未来的只是妄想,请用淡然的心去等待;我们能够抓住的,只有此时此刻的心境;保护这份恬适,就是谨守自己当下的本分。

人只活在当下,没有你之前,地球已然存在,有了你之后,地球依然存在。茫茫尘世间,人不过就是一粒浮尘,来自偶然,也不知去向何处。今世做人,就本分做人,不必去追问前生,亦不必去幻想来世。

有个小和尚负责清扫寺院里的落叶。这是件苦差事,秋冬之际,每次起风,树叶总是随风飞舞。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这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都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小和尚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地摇树,以为这样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他一整天都很开心。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里一看,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满地落叶。老和尚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的。”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唯有认真地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小和尚是勤奋而且虔诚的,但是人生经验的缺失使他执迷于及早摆脱苦恼,甚至在今天就想化解掉明日的忧愁。人每一天都要面对崭新的生活,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人生功课,努力做好今天的功课再说吧!

每天都达成所愿

上班下班,吃饭走路,或者挤公共汽车,有人闭目却思绪万千,有人微笑却面色憔悴;望浮云而忧人生岁月,看今朝而恼明日风雨。名缰利锁,奔忙劳累,一刻不得闲。这样的人,说来终归有些感时伤世。因为感时,故牵挂太多,明天将会如何,以后还能怎样,现在的落脚之处是否会是自己终身的陋室;因为伤世,而喜怒无常,试图寻求安宁的场所,眼见人来人往,空间被压缩,似乎连呼吸都显得如此困难。

在古人看来,这无疑是身心的“物役”,既为自己创造的事物所困,更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所扰,想要寻得简单的生活,却终究不得。他们虽然工作着、生活着,却似一群被放逐的幽灵,生活在别处。执著于不可知的将来,于是雾非雾,花非花,朴质清新的一面也逐渐被世俗的尘埃所覆盖,不知道该往哪里去。自然万物无论怎么复杂,都是起于一物,落于一物。落于一物即是关照现在。

执著于当下,庸人自扰似的无尽烦恼和因此而发的黯然神伤还会浮现于我们的心头吗?唯有关照现在,放眼当下,内心才不至看似充沛实则荒芜,才能以简单通达的心态面对错综复杂的人世。

一个女子得了重病,需要马上手术,当女子的丈夫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的时候,他的手都哆嗦了,因为他害怕手术会让他们生死两重天。手术很成功,女子听到了丈夫欣喜的喊声。可是她根本睁不开眼睛,因为全身麻醉的她,药劲还没有过。看着心爱的妻子苍白的面庞,丈夫极为心疼。女子后来告诉丈夫,当手术结束后,她想大哭一场,因为她又活了过来,她又可以和他吵架了。丈夫紧握妻子的双手说: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不许乱想、不许生气、不许生病,我要和你好好地生活每一天。女子投入丈夫的怀抱,她想握住现在。

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发生,只有当下可以把握。每一天都成所愿,又何来明天之烦忧?

踏实于现在,才能少一些叹息

时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互相交错不可分割的,所以说过去就是未来,未来也就是过去,现在就是过去以及未来。但是我们很容易被时间蒙骗,以为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一定会来,现在的永远不变。在时间的脉络中,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现在,所以,不要牵挂过去,不要担心未来,便能与过去和未来同在。

艾森豪威尔是美国历史上一位受人尊敬的总统。在他年少的时候,有一次和家里人一起玩纸牌游戏。几局下来,他抓的牌都不好,于是他就很不高兴。他的母亲看到这种情形,就认真地告诉他,不管你手中的牌如何,都只能用现在手里的牌继续玩下去。之后,母亲又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人生的哲理,人生同玩牌一样,不管有什么样的人生际遇都要接受现状,然后再竭尽全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母亲的一些话对他产生了很大的触动。此后,艾森豪威尔从没有对生活抱怨过,脚踏实地地做好当下的事情。

即使身处逆境,也不怨天尤人,而是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把握当前的局面。他也经历了人生的飞跃,从一个出身平民家庭的孩子,到中校、盟军统帅,最后成为美国的第34任总统。

有人请教大龙禅师:“有形的东西一定会消失,世上有永恒不变的真理吗?”大龙禅师回答:“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如锦缎般盛开的鲜花,虽然转眼便会凋谢,但依然不停地奔放绽开,碧玉般的溪水,虽然映照着同样蔚蓝如洗的天空,却每时每秒都在发生变化。世界是美丽的,但似乎所有的美丽都会转瞬而逝。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抓住瞬间消失的美丽,就是一种收获。时间像是一支弦上的箭,它是单向的,不能回头,所以我们要把握住现在、今朝,认真活在当下的每一分钟。

人生如白驹过隙。当擦肩而过的一些人或事远离我们的时候,想要去挽留、去弥补都是不现实的。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当下而已,如果不及时把握,当下的幸福也会匆匆而过。所以,要学会把握住当下,以后就能少一些叹息。

过去的不能代表一切

在新泽西州市郊的一座古老的小镇上有一所小学,在学校的教学楼最里面一间光线昏暗的教室里,26个孩子被编在同一个班。这二十几个孩子都有过不光彩的历史:有人进过管教所、吸过毒,有一个女孩子甚至在一年里堕胎3次。家长对他们束手无策,老师和学校也几乎对他们失去了信心。这个时候,一个叫腓娜的女教师被安排担任这个班的辅导老师。新学期开学第一天,腓娜没有像以前的老师那样,首先对这些孩子训斥一顿,给他们来个下马威,而是给孩子们出了一道题:

有这样3个候选人,他们分别是——

A:迷信巫医,有两个情妇,嗜酒如命,有多年的吸烟史。

B:曾经两次被从办公室赶出来,每天要到吃午饭时才起床,每天晚上都要喝许多白兰地,而且曾经吸食过鸦片。

C:曾获国家授予的“战斗英雄”称号,有良好的素食习惯,有艺术天赋,偶尔喝点酒,青年时代从没做过违法的事。

腓娜给大家的问题是:

“倘若我告诉你们,在上面这3人中间,有一位会成为名垂青史的伟人,你们认为最可能是谁?猜想一下,这3个人将来可能会有怎样的命运?”

对于第一个问题,可以想象,孩子们一致把票投给了C;第二个问题,大家也几乎一致认为:A和B将来肯定不会有好的结局,要么成为人人唾弃的罪犯,要么成为需要社会照顾的寄生虫。而C呢,必定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肯定会成为伟大的人物。

然而,腓娜的答案却大大出乎孩子们的意料。“你们的结论也许符合一般的判断,”她说,“但实际上,你们都错了。这3个人大家都不陌生,他们是‘二战’时期的3个大名鼎鼎的人物——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他身残志坚,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总统的伟大人物;B是温斯顿·丘吉尔,拯救了英国的著名首相;C的名字同学们也很熟悉,他是阿道夫·希特勒,一个夺去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头目。”孩子们都听得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孩子们,”腓娜继续说,“你们的人生才刚刚迈出第一步,过去的错误和耻辱只能说明过去,真正能代表人一生的,是他现在和将来的作为,没有人会是完人,连伟人也会犯错。走出旧日的阴影吧,从今天开始,努力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你们都将成为人人景仰的杰出人才……”

腓娜的这番讲话,使26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得以改变。多年过去,这些孩子都已长大成人,他们中有的做了法官,有的做了心理医生,有的当了飞机驾驶员。

“原来我们都觉得自己已经无药可救,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这样看我们。是腓娜老师第一次让我们认清这一点:过去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把握现在和将来。”孩子们长大后这样说。

每个人都有过去,有的甚至是失败的往事,即使是世界名人、伟人也无一例外。命运的熔炉会锤炼各种各样的人,只有能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得以“百炼成金”。过去的不能代表任何东西,我们只需抓住当下,着眼于未来。

重视手边清楚的现在

汤冯士·卡莱里曾写过一句话:“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不是期望模糊的未来,而是重视手边清楚的现在。”

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但我们却可以安排当下的生活。只要把握好现在,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不会失色。

卓根是哥本哈根大学的学生。有一年暑假,他去当导游,因为他总是高高兴兴地做了许多额外的服务,因此几个芝加哥来的游客就邀请他去美国观光。旅行路线包括在前往芝加哥的途中,到华盛顿特区做一天的游览。卓根抵达华盛顿以后就住进“威乐饭店”,他在那里的账单已经预付过了。他这时真是乐不可支,外套口袋里放着飞往芝加哥的机票,裤袋里则装着护照和钱。

后来,这个青年遇到晴天霹雳。当他准备就寝时,发现皮夹不翼而飞。他立刻跑到柜台那里。“我们会尽量想办法。”经理说。次日一早,仍然找不到,卓根的零用钱连两块钱都不到。自己孤零零一个人待在异国他乡应该怎么办呢?打电报给芝加哥的朋友向他们求援?还是到丹麦大使馆去报告遗失护照?还是坐在警察局里干等?他突然对自己说:“不行,这些事我一件也不能做。我要好好看看华盛顿。说不定我以后没有机会再来,但是现在仍有宝贵的一天待在这个城市里。好在今天晚上还有机票到芝加哥去,一定有时间解决护照和钱的问题。”“我跟以前的我还是同一个人,那时我很快乐,现在也应该快乐呀。我不能白白浪费时间,现在正是享受的好时候。”于是他立刻动身,徒步参观了白宫和国会山,并且参观了几座大博物馆,还爬到华盛顿纪念馆的顶端。他去不成原先想去的阿灵顿和许多别的地方,但他看过的,他都看得更仔细。等他回到丹麦以后,这趟美国之旅最使他怀念的却是在华盛顿漫步的那一天——“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他知道在“现在”还没有变成“昨天我本来可以……”之前就把它抓住。

曾经有两位哲人游说于穷乡僻壤之中,对前来听教的人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不要为明天的事烦恼,明天自有明天的事。只要全力以赴地过好今天就行了。”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所难以预料的。你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我们不能控制机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但我们却可以安排当前的生活。只要把握好现在,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不会失色。

不过分留恋

有大修为的人常常讲究“活在当下,于现在开悟”,因为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才能提升自己。开悟,也称“生命动力开发”,是不同人格和心智模式的不同受力反应和突破现象,它以身心合一、财智双用、家业共荣为目的,以求当事人达到开心智、增心能、平心气、善心计的效果,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通过“开悟”提升自己的修为,增强自己的智慧。可是,如果一个人过于留恋自己的过去,被过去发生的事情所左右,那么他永远都不可能实现“开悟”的目的,因为他的心始终未在当下这一刻。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去,都存在自己的过失。如果有了过失能够决心去修正,即使不能完全改正,只要继续不断地努力下去,也就可以问心无愧。徒有感伤而不从事切实的补救工作,那是最要不得的。

人们之所以会留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受到了负疚感的左右。的确,我们应当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但绝不能总在阴影下活着,内疚是对错误的反省,是人性中积极的一面,但却属于情绪的消极一面。我们应该分清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反省之后迅速行动起来,把消极的一面变为积极,以积极的一面去迎接新的生活。

哈蒙是一位商人,四处旅行,忙忙碌碌。他年迈的双亲住的地方,离他的家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哈蒙也非常清楚自己的父母是多么希望见到他和他的全家人。但他总是寻找借口尽可能不到父母那里去,最后几乎发展到与父母断绝往来的地步。不久,他的父亲死了,哈蒙好几个月都陷于内疚之中,回想起父亲曾为自己做过的所有好事情。他埋怨自己在父亲有生之年未能尽孝心。在最初的悲痛平定下来后,哈蒙意识到,再大的内疚也无法使父亲死而复生。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之后,他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常常带着全家人去看望母亲,并一直同母亲保持密切的电话联系。

有时候,由于某种原因,我们的头脑可能会被外在因素所控制而不再清醒,不自觉地陷在内疚的泥潭里无法自拔。这时候既需要有人当头棒喝,更需要自己果敢地挥刀斩断过去的“情思”。我们不能抛弃回忆,但也不能做回忆的奴隶。我们应该在心灵的一个角落里珍藏起曾经的喜怒哀愁、酸甜苦辣,然后,把更广阔的心灵空间留给现在,留给此时此刻。

我们所能支配的只有这一瞬间

时间并不能像金钱一样让我们随意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我们所能使用的只有被给予的那一瞬间,也就是今日和现在。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利用今日而让时间白白虚度,那么它将一去不返。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得以生存的只有现在——过去早已消失,而未来尚未来临。昨天,是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尚未兑现的期票;只有今天,才是现金,是有流通性的价值之物。

人要学会在现时中生活,因为只有在现时里才是真实的自己。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用的“现时”一词,它更加强调的是“现在”这一时间概念。细想一下,除了“现在”,我们永远不能生活在任何其他时刻,你所能把握的只有现在的时光,其实未来也只不过是一种即将到来的“现在”。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未来到来之前,你是无法生活于未来之中的。

现时,是一种难以捉摸而又与你形影不离的时光,只有完全沉浸于其中,才可得到一种美好的享受。因此,你应该充分享受现时的每分每秒,而不必去考虑已过去的往日和自然到来的将来。抓住现在的时光,这是你能够有所作为的唯一时刻。

当然,如果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并没有达到你原先的期望,你可以通过对未来的再一次理想化而将自己从低沉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但千万不要让这种恶性循环成为你的一种固定生活模式。

著名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在《大使们》一书中如此忠告:

“尽情地生活吧,否则,就是一个错误。你具体做什么都关系不大,关键是你要生活。假如没有生命,你还有什么呢……失去的就永远失去了,这是毫无疑义的……所谓适当的时刻就是人们仍然有幸得到的时刻……生活吧!”

如果你也像托尔斯泰书中的伊凡·伊里奇那样回顾自己的一生,你将会减少很多没有必要的遗憾。

“如果我到目前为止的整个生活都是错误的,那该怎么办?”他忽然意识到以前在他看来完全不可能的事也许的确是真的——他也许真的没有按照他本应做的那样去生活。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以前那些难以察觉的念头——尽管出现之后便随即被打消——或许才是真实的,而其他一切则是虚假的。他的职业义务、他的生活以及家庭的整个安排,还有他的一切社会利益和表面利益,也许完全都是虚无的。他一直在为这一切进行着辩解,然而现在,他蓦然感到自己的辩解是苍白无力的。没有什么值得辩解的……

如果你以自我挫败的方式度过现在的时光,就无异于永远地失去这一现时。因此,你现在应该去做的事情十分显然——行动起来,珍惜现在的时光,不放过一分一秒。

把时间放在追忆上,只会影响你的生活

淑娟是某校一位普通的学生。她曾经沉浸在考入重点大学的喜悦中,但好景不长,大一开学才两个月,连续两次与同学闹别扭,功课也不能令她满意,她对自己失望透了。

她自认为是一个坚强的女孩,很少有被吓倒的时候,但她没想到大学开学才两个月,自己就对大学四年的生活失去了信心。她曾经安慰过自己,也无数次试着让自己充满希望,但换来的却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以前在中学时,几乎所有老师跟她的关系都很好,很喜欢她,她的学习状态也很好,学什么像什么,身边还有一群朋友,那时她感觉自己像个明星似的。但是进入大学后,一切都变了,人与人的隔阂是那样的明显,自己的学习成绩又如此糟糕。她很无助,她常常这样想:我并未比别人少付出,并不比别人少努力,为什么别人能做到的,我却不能呢?她觉得明天已经没有希望了。

进入一个新的学校,新生往往会不自觉地与以前相对比,而当困难和挫折发生时,产生“回归心理”更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淑娟在新学校中缺少安全感,不管是与人相处方面,还是自尊、自信方面,这使她长期处于一种怀旧、留恋过去的心理状态中,如果不去正视目前的困境,就会更加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建立新的自信。

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就会导致过分的怀旧。一些人在人际交往中只能做到“不忘老朋友”,但难以做到“结识新朋友”,个人的交际圈也大大缩小。此类过分的怀旧行为将阻碍着你去适应新的环境,使你很难与时代同步。回忆是属于过去的岁月的,而过去只存在你的印象里,不属于现实的生活。一个人要想在以后的生活里不断进步,就要试着走出过去的回忆,不管它是悲还是喜,不能让回忆干扰今天的生活。

在生活里,我们适当怀旧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因为怀旧而否认现在和将来,就会陷入病态。

不要总是表现出对现状很不满意的样子,更不要因此沉溺于对过去的追忆中。当你不厌其烦地重复述说往事,述说着过去如何如何时,你可能忽略了今天正在经历的体验。把过多的时间放在追忆上,或多或少都会影响你的正常生活。

我们需要做的,是尽情地享受现在。过去的美好或悲伤,毕竟已经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沉淀。

如果你总是因为昨天错过今天,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你又会回忆着今天的错过。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你永远是一个迟到的人。

珍视今天,勿让等待妨害人生

有个创意家,一直给人悠闲无事的感觉,但他的收入并不少。记者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做时间的主人,别让时间做你的主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可以决定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而不是让时间来决定你应该做什么事。时间对他而言只是桥梁,通过它,可以找到更合适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谋取财富。在他看来,时间还有更重要的使命:“有时间的人是活人,没有时间的人是死人。”

等待永远是美好的最大敌人。俄国作家赫尔岑认为:时间中没有“过去”和“将来”,只有“现在”才是现实存在的时间,才是实实在在的、最有价值和最需要人们利用的时间。在这点上,丘吉尔无疑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平均每天工作17个小时,还使得10个秘书也整日忙得团团转。为了提高政府机构的工作效率,他在行动迟缓的官员的手杖上,都贴上了“即日行动”的签条。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要想不荒废岁月,干出一番事业,就要克服拖拉,珍视今天。拖拉者的一个悲剧是,一方面梦想仙境中的玫瑰园出现,另一方面又忽略窗外盛开的玫瑰。昨天已成为历史,明天仅是幻想,现实的玫瑰就是今天。

钟表王国瑞士有一座温特图尔钟表博物馆。在博物馆里的一些古钟上,都刻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跟得上时间步伐,你就不会默默无闻。”这句富有哲理的话,一定早已铭刻在许多成功者的心灵深处了。

珍惜生命,珍视“今天”,不放弃每天的努力,是成功者共同信奉的信条。今天,如果你珍视每一分钟,你的生活又会是怎样呢?

拿出一本喜欢又被遗忘很久的书来阅读,多读一分钟,你会感到很惬意;

每天多留一分钟,看一看山水,看一看大海和天空,看一看星星和月亮,人生就会更加美妙多情些;

多陪孩子一分钟,你可以返璞归真,拥有童稚之心,拥有欢乐;

每天预留一分钟给家人,人生便多了许多一分钟的美好……

珍惜你所拥有的

人只要生下来,世界就有我们的一份。人人都应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份,好好把握当下。

世人之所以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烦恼,是因为人们总是在回忆过去或憧憬未来,而往往忽视了我们生活的“当下”。一个真正懂得“活在当下”的人,才能做到“快乐来临的时候就享受快乐,痛苦来临的时候就迎接痛苦”。在黑暗与光明中,既不回避,也不逃离,以坦然的态度来面对人生。

道家有一种说法:不忘记自己从哪儿来,也不寻求自己往哪儿去,承受什么境遇都欢欢喜喜。忘掉死生,像是回到了自己的本然,这就叫做不用心智去损害大道,也不用人为的因素去帮助自然。这就叫“真人”。活着是什么,即是对现有的生命坦然接受,天冷了就穿衣服,天热了就脱衣服。世间的因缘际会太多,一些时机被错过,因缘之路就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方向。一旦有了机会,就应该牢牢把握、为此努力。

小张原本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感情很好。不料到双方谈婚论嫁的时候,发生了变故。离结婚还有三个月的时候,小张的公司派他去外地出差。当时,正值南方雨季,洪涝灾害频发。小张出差所在的城市也遭到暴雨的袭击。在当地政府组织大家疏散的时候,小张与同事失去了联络。由于连续两个月的降水,小张所处的地方交通、通讯陷入瘫痪,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女友误以为他已遇难,悲痛欲绝,在绝望之际接受了另外一个人的求婚。等小张回来后,发现昔日的女友已经成为他人的妻子。小张万念俱灰。后来,在别人的介绍下,与现在的妻子结婚。他一直对前女友念念不忘,而对现在的妻子非常冷淡,婚姻成了一副空壳。小张始终难以醒悟,不仅给自己戴上了心灵的枷锁,同时也给妻子、家人带来了痛苦。

小张经过大家的劝说,终于意识到,覆水难收,过去的事情已经不可能挽回。与其生活在过去的阴影中,倒不如去发现当下生活的美好。之后,小张逐渐开始发现妻子的优点了。昔日看起来相貌平平的妻子其实是相当温柔可人的,做事井井有条,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他这才逐渐体会到了家庭生活带给自己的幸福感。

人生的意义,不过是嗅嗅身旁每一朵芳香宜人的花,享受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而已。毕竟,昨日已成历史,明日尚不可知,只有“现在”才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最好的礼物。

摒弃有害情绪

生活里,在实际事物上所利用的时间,我们称之为钟表时间。但是在实际事物被解决或者尚未解决的时候,我们容易产生一种心理时间,即对过去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过度的憧憬。不管心理时间定格在过去还是未来,都不利于我们对现在的把握和眼前的发展。因为昨天只是一种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记忆会逐渐被淡忘。明天只是一种虚幻,只会增加莫名的痛苦。

人的一生最有害的两种情绪莫过于为往事而悔恨、为未来的事情而担忧。如果你真的被这两种情绪所用,那你就生活在乌托邦之中。它不会帮你改变过去与未来,却会使你陷入惰性与悲观的泥潭,失去现在。

我们的身体和心灵都生活在现在,也只能为现在而存在,为什么要去一遍又一遍地回顾往事、忧虑未来呢?实际上,过去的事情不论多么值得流连或是多么需要悔恨,那只是毫无意义的心理反应,“过去”已经过去了,已经不存在了,而未来尚未到来,也是不存在的。人生就像爬山登高,爬在中途的时候,不必往下看,也不要过多地往上看。因为你不大可能看到顶峰,不大可能看得很远、很清楚,何必要为看不清楚的未来费神费力,分散注意力呢?

有一个国王,常为过去的错误而悔恨,为将来的前途而担忧,整日郁郁寡欢,于是他派大臣去寻找一个快乐的人。这位大臣四处寻找了好几年,终于有一天,当他走进一个贫穷的村落时,听到一个快乐的人在放声歌唱。寻着歌声,他找到了正在田间犁地的农夫。

大臣问农夫:“你快乐吗?”农夫回答:“我没有一天不快乐。”

大臣喜出望外地把自己的使命和意图告诉了农夫。农夫不禁大笑起来,他又说道:“我曾因为没有鞋子而沮丧,直到我有一天在街上遇到了一个没脚的人。”

快乐是什么?快乐就是珍惜你现在拥有的一切。快乐就是如此简单。

有人为低工资而懊恼、忧郁,猛然发现邻居已经下岗失业,于是马上又暗暗庆幸自己还有一份工作可以做,虽然工资低一些,但起码没有下岗失业,心情转眼就好了起来。每个人总是看重自己的痛苦,而对别人的痛苦往往忽略不计。当自己痛苦不堪的时候,要是能够换一个角度来思考,痛苦的程度就会大大减弱。人生最可悲的事情不是不知该怎样抉择,而是当你手中牢牢抓住许多东西时,你却不懂得去珍惜。

人往往只为了寻求自己手中没有的东西,却忽略了已经属于自己的财富。我们应该多注意自己手中所捧的那只碗,不要总是眼高手低,一味地羡慕别人,而忘了自己本身原有的价值。

当然,也有将心理时间定格在未来的人,他们主张为将来牺牲现在。按照这种逻辑,采取这种态度生活,那就意味着没有现在,只有未来,不仅要避免目前的享受,而且要永远回避幸福。因为我们所指望的将来的那一天一旦到来,也就成为那时的现在;而在那时的现在又要为那时的将来做准备。如此明日复明日,今天为将来,幸福岂不是永远可望而不可即?

当然,寄希望于未来,如果作为学习和工作上的奋斗目标,期望生活改善,事业有成,这并不错。人应该生活在希望中,以此来促使自己从消沉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但其实质仍是为了抓住现在的时光去做脚踏实地的努力,而不是回避现实去空想未来多么美好。当那一天真的到来时,却往往是平淡无奇的,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激动一时之后,又会面临新的矛盾和难题。这种把未来理想化的想法是脱离实际的幻想。

由此可见,不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不是我们人生的主旋律。我们只有摆脱心理时间,生活在现时中,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生。

看到现时的喜乐

我们应看到现时的喜乐,如果始终将目光停留在消极之处,那么你只会变得越来越沮丧、自卑,无缘无故给自己增添烦恼,还会影响你的身心健康。结果,你的人生就可能被失败的阴影遮蔽它本该有的光辉。悲观失望的人在挫折面前,会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乐观向上的人即使在绝境之中,也能看到一线生机。

尤利乌斯是一个画家,而且是一个很不错的画家。他画快乐的世界,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快乐的人。不过没人买他的画,这多少让他有点伤感,但感伤很快就会过去。

他的朋友们劝他:“玩玩足球彩票吧!只花两马克便可赢很多钱!”

于是尤利乌斯花两马克买了一张彩票,并真的中了彩,他赚了50万马克。

他的朋友都对他说:“你瞧!你多走运啊!现在你还经常画画吗?”

“我现在就只画支票上的数字!”尤利乌斯笑道。

尤利乌斯买了一幢别墅并对它进行了一番装饰。他很有品味,买了许多好东西:阿富汗地毯、维也纳柜橱、佛罗伦萨小桌、迈森瓷器,还有古老的威尼斯吊灯。

尤利乌斯很满足地坐下来,他点燃一支香烟静静地享受他的幸福。突然他感到好孤单,便想去看看朋友。他把烟往地上一扔,在原来那个石头做的画室里他经常这样做,然后他就出去了。

燃烧着的香烟躺在华丽的阿富汗地毯上……一个小时以后,别墅变成一片火的海洋,它完全烧没了。

朋友们很快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们都来安慰尤利乌斯。

“尤利乌斯,真是不幸呀!”他们说。

“怎么不幸了?”他问。

“损失呀!尤利乌斯,你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什么呀?不过是损失了两个马克。”

朋友们为了失去的别墅而惋惜,可是尤利乌斯却不在意,正如他所说的,不过是两马克,怎么能够影响他正常的生活,让他陷入悲伤之中呢?由此可知,事情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对事情的态度。只要有一双能够发现美好事物的眼睛,有一颗乐观的心,那么即使是再悲惨的事情,也不会让我们悲伤。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快乐开心的人在我们的记忆里会留存很长的时间,因为我们更愿意留下快乐的而不是悲伤的记忆。每当我们回想起那些勇敢且愉快的人们时,我们总能感受到一种亲切感。

到处都有明媚宜人的阳光,勇敢的人一路纵情歌唱。即使在乌云的笼罩之下,他也会充满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跳动的心灵一刻都不曾沮丧悲观;不管他从事什么行业,他都会觉得工作很重要、很体面;即使他穿的衣服褴褛不堪,也无碍于他的尊严;他不仅自己感到快乐,也给别人带来快乐。

千万不要让眼光停留在消极之处,让自己心情变得越来越消沉,一旦发现有这种倾向就要马上避免。我们应该养成乐观的个性,面对所有的打击我们都要坚韧地承受,面对生活的阴影我们也要勇敢地克服。要知道,任何事物总有光明的一面,我们应该去发现光明、美好的一面。垂头丧气和心情沮丧是非常危险的,这种情绪会减少我们生活的乐趣,甚至会毁灭我们的生活。

自己不气,便没有躁气

愤怒是一座活火山,它爆发的时候,会将一切美好化为灰烬。

生活中,常有这样那样的事令我们心生愤怒,而在我们火冒三丈的时候,伤害的不仅是别人,更是我们自己。世间万物,危害健康最甚者,莫过于怒气,“气”乃一生之主宰,与人体健康关系甚密。若“心不爽,气不顺”,必将破坏机体平衡,导致各部分器官功能紊乱,从而诱发各种疾病和灾难。所以《内经》就明确指出:“百病生于气矣。”

生气和发怒是身心健康的最大障碍。一个人要想生活得幸福、安然、自在,必须摆脱“嗔”的困扰。

有一位妇人脾气十分古怪,经常为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生气。她也很清楚自己的脾气不好,但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朋友对她说:“附近有一位得道高僧,你为什么不去向他诉说心事,请他为你指点迷津呢?”于是,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找那位高僧。

她找到了高僧,向他诉说了自己心事。她言语态度十分恳切,渴望从高僧那里得到启示。高僧一言不发地听她阐述,等她说完了,就把她领到一个禅房中,然后锁上房门,无声而去。

妇人本想从禅师那里听到一些开导的话,没想到禅师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把她关在这个又黑又冷的屋子里。她气得跳脚大骂,但是无论她怎么骂,禅师就是不理会她。妇人实在忍受不了,便开始哀求,但禅师还是无动于衷,任由她在那里哀求。

过了很久,房间里终于没有声音了,禅师在门外问:“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生自己的气,我怎么会听信别人的话到你这里来呢?”

禅师听完,说道:“你连自己都不肯原谅,怎么会原谅别人呢?”于是,转身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还生气吗?”

妇人说:“不生气了。”

“为什么不生气了呢?”

“我生气有什么用呢?只能被你关在这个又黑又冷的屋子里。”

禅师说:“你这样其实更可怕,因为你把你的气都压在了一起,一旦爆发,会比以前更加强烈。”说完又转身离去了。

等到第三次禅师问她的时候,妇女说:“我不生气了,因为你不值得我为你生气。”

“你生气的根还在,你还没有从气的旋涡中摆脱出来。”禅师说道。

又过了很长时间,妇人主动问道:“禅师,你能告诉我气是什么吗?”

高僧还是不说话,只是看似无意地将手中的茶水倒在地上,妇女终于顿悟:原来,自己不气,哪里来的气?心地透明了,了无一物,何气之有?

自己不气,便没有气,心中无嗔,便是净土。佛陀说过:“对愤怒的人,以牙还牙是一件不应该的事。对愤怒的人,不以牙还牙的人,将可得到两个胜利:知道他人的愤怒,而以正念镇静自己的人,不但胜于自己,而且胜于他人。”学会以豁达的心胸待人处世,不以人之犯己而动气,以祥和慈悲的态度面对一切事、一切人,不含嗔心,这样才是最好的养生,这样才能获得快乐的人生。

戒除贪念,知足常乐

伊索说过:“许多人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去了。”的确,人生的焦虑、烦躁很多都是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每天都在奔波劳碌,每天都在用幻想填平心里的欲望,但是那些欲望却像是反方向的沟壑,你越是想填平,它就凹得越深。

年轻时,艾莎很贪心,拼了命地要抓住每一个机会。有一段时间,她手上同时有13个广播节目,每天忙得昏天暗地,她形容自己:“累得跟狗一样!”然而,事情都是两方面的,事业愈做愈大,压力也愈来愈大。到了后来,艾莎发觉自己拥有最多的不是乐趣,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她生活在烦躁之中,内心始终被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笼罩着。

1995年,灾难发生了,艾莎独资经营的传播公司被恶性倒账四五千万美元,交往了7年的男友和她分手……一连串的打击让她极度沮丧,她不止一次想到了自杀。在面临崩溃之际,她向一位朋友求助:“如果我把公司关掉,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朋友沉吟片刻后回答:“你什么都能做,别忘了,当初我们都是从‘零’开始的!”这句话让她恍然大悟,也让她勇气再生:“是啊!我们本来就是一无所有,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好怕的呢?”就这样念头一转,在短短半个月之内,她连续接到两笔大业务,濒临倒闭的公司起死回生了。

历经这些挫折后,艾莎体悟到人生“无常”的一面:费尽了力气去强求,虽然勉强得到,最后留也留不住。想明白这些之后,她再也不像过去那样把自己搞得很累、很紧张了,她开始学会享受生活,内心的烦躁与不安也逐渐远去。

每个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都希望丰衣足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变成无止境的贪婪,那我们就成了欲望的奴隶。在欲望的支配下,我们不得不为了权力、为了地位、为了金钱而削尖了脑袋钻营。我们常常感到自己非常累,但是仍觉得不满足,因为在我们看来,很多人比自己的生活更富足,很多人的权力比自己大。扪心自问,这样的生活,能不累吗?我们的内心能不焦躁吗?被欲望沉沉地压着,能不精疲力竭吗?静下心来想一想,有什么目标我们非要实现不可,又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用宝贵的生命去换取?适当的修剪一下自己的欲望吧,别让那些不必要的贪念支配了你的生活,让你失去了生活的快乐。

世事如棋,需要选择和放弃的太多,关键是明白选择什么,放弃什么,衡量的天平不是高,不是大,不是全,不是美,而是合适,是知足。合脚的鞋才能让你健步如飞,合心的生活才能让你幸福一生,知足让你摆脱焦虑,过上幸福生活。

西方一位哲人曾说过:“人的欲望是座火山,如不控制就会伤人害己。”贪欲是人成功路上的障碍,因为它会自动成长、膨胀,最后喷薄而出时,就会炸伤自己,一切的荣誉、事业、成功也都将随之烟消云散。

保持平常心,发掘愉悦的心情

忙碌是一种生活状态,但不应该成为心灵的常态。若只能从忙碌中体会到烦恼与纷扰,便很难体验到游刃有余、自由洒脱的心境。在忙碌的世俗生活中,保持一种平常心,将忙碌的劳累与不快沉淀到心底,并用岁月将其风干成一种曾经奋斗的记忆,才是得享生活与工作的绝妙方法。

古代,一位官员每天忙忙碌碌,不得清闲,时间久了,他心中生了很多烦恼,对工作也倦怠起来。苦恼无处排解,他便来到一位禅师的法堂。禅师静静听完了此人的倾诉,将他带入自己的禅房之中,禅房的桌上放着一瓶水。禅师微笑着说:“你看这只花瓶,它已经放置在这里许久了。虽然它每天都被放在同一个位置,但是瓶中的鲜花每天都在更换,它必须以同样的状态供给水分与养料,这是一种不动声色的静态忙碌。在这里,几乎每天都有尘埃灰烬落在花瓶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此人思索良久,仿佛要将花瓶看穿,忽然他似有所悟:“我懂了,所有的灰尘都沉淀到瓶底了。”禅师点点头:“世间烦恼之事数之不尽,有些烦恼越想排解越挥之不去,那就索性淡然处之。就像瓶中的水,如果你厌恶地摇它,会使一瓶水都不得安宁,混浊一片;如果你愿意慢慢地、静静地让它们沉淀下来,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它们,这样,心灵并未因此受到污染,反而更加纯净了。”官员恍然大悟。

保持瓶中水的静止,也是保持自己内心的安定。保持一颗平常心,和其光,同其尘,愈深邃愈安静。生活抑或工作中的我们,应该养成一种如水的心态,容纳万物,也容纳自我的烦恼。水至柔而有骨,执著能穿石,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齐心合力,激浊扬清,义无反顾;灵活处世,不拘泥于形式,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因器而变,因机而动,生机无限;清澈透明,洁身自好,纤尘不染;一视同仁,不平则鸣;润泽万物,有容乃大,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

人生在世,若能将水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可谓完人,正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才能在忙碌的工作中获得欢喜,否则,便会因为忙碌而失去发掘幸福的心情。

有个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遇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来到禅院后,后生与老禅者一边品茶,一边闲谈,冷不防问了一句:“何为团团转?”“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后生听到老禅者这样回答,顿时目瞪口呆。老禅者见状,问:“什么使你这样惊讶啊?”“你怎么知道的呢?”后生说,“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一下就答对了。”老禅者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

想想我们自己,其实也是被一根无形的绳子牵着,像老牛一样围着树干团团转,总解脱不了。我们的处境又比老牛好到哪儿去呢?为了钱,我们东西南北团团转;为了权,我们上下左右转团团;为了欲,我们上上下下奔窜;为了名,我们日日夜夜窜奔。名是绳,利是绳,欲是绳,尘世的诱惑与牵挂都是绳。人生三千烦恼丝,斩断才能自在啊!对活在忙碌紧张、名利缠绕的现代社会的我们而言,肩上的重担,心中的压力,将我们缠绕其中,密不透风,使我们与快乐背道而驰,越走越远。在忙碌的工作中,放下心中的烦恼,放下心中的欲望,便会得到一双跨越悬崖,朝着晴朗的快乐天空自由飞翔的翅膀!

踏实沉静,成功的机会更多

梁实秋先生是一个以优雅著称的学者,他优雅的话语,优雅的文章总能让人心情宁静。有人说梁实秋先生的文章是一杯清心茶,能荡涤人心中的浮躁。而现实中的梁实秋先生,也是主张做人应该踏实而最忌浮躁的。

抗日战争时期,梁实秋滞留在四川成都,当时他所处的环境,可以说与一座“牢狱”没有多大差别。然而,他却将其住所取名为“雅舍”,且一住7年。豁达的心胸和踏实的生活态度,在梁实秋看来是为自己“减刑”的方法。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梁实秋除完成中小学战时教材编写任务外,还创作了《雅舍》等十几篇小品文,翻译了莎士比亚的《亨利四世》等多部外国作品。在为散文集《雅舍》作序时,梁实秋说:“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这些话表达了他对社会各色人等自我炫耀和浮躁之陋习的讥讽,亦有对自我个性的张扬:我自有我的生活方式,我的人生趣味,对他人概不艳羡,亦不模仿。正是这种踏实而不浮躁的生活态度,让困境里的梁实秋先生也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三思而后行”,这是梁实秋先生所提倡的沉稳、含蓄,如同太极拳般心平气和、不急不躁的为人准则。在大学任教期间,他总是劝导他的学生要戒骄戒躁。

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做事缺少恒心,见异思迁,急功近利,成天无所事事。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他们对前途毫无信心,心神不宁。浮躁是一种情绪,一种并不可取的生活态度。人浮躁了,会终日处在又忙又烦的应急状态中,脾气会暴躁,神经会紧绷,长久下来,会被生活的急流所挟裹。

其实,静下心来,笑对人生,更能获得成功。有“石佛”之称的韩国围棋第一高手李昌镐,他总是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每次对弈,置胜负于度外,平心静气地走好每一步棋。出现劣势时,对手大多有些忙乱,但他依旧毫无表情,纹丝不动,而最终的胜者则常常是他。人生只有拥有一颗淡泊的、宁静的心,才会更幸福、更沉着。

做事到位,心中自安

人们在做事时,凡事总不到位,表面上看似乎对整体影响不大,反正也差不多了,不在乎那么一点点的不到位。其实,做事不到位会给未来的工作留下隐患,一旦问题爆发出来,便使得事情变得困难,而且还要进行大量的补位工作。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了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让彼得把它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捡起马蹄铁,用它从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又用这钱买了18颗樱桃。

两人继续前行,经过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稣猜到彼得一定很口渴,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掉。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18次腰。耶稣笑了,对他说:“如果当初你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第一次不把小事干好,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上操劳。”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事做到位是我们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前提条件,只有我们将事情真正做到位了,事情才能呈现出最好的结果。

比利时有一出著名的基督受难舞台剧,演员辛齐格几年如一日在剧中扮演受难的耶稣,他高超的演技与忘我的境界常常让观众不觉得是在看演出,而似乎像真的看到了台上再生的耶稣。

一天,一对远道而来的夫妇,在演出结束之后来到后台,他们想见见扮演耶稣的演员辛齐格,并合影留念。合完影后,丈夫一回头看见了靠在旁边的巨大的木头十字架,这正是辛齐格在舞台上背负的那个道具。

丈夫一时兴起,对一旁的妻子说:“你帮我照一张背负十字架的相吧。”

于是,他走过去,想把十字架拿起来放到自己背上,但他用尽了全力,十字架仍纹丝未动,这时他才发现那个十字架根本不是道具,而是一个真正用橡木做成的沉重的十字架。

在使尽了全力之后,那位先生不得不气喘吁吁地放弃。他站起身,一边抹去额头的汗水,一边对辛齐格说:“道具不是假的吗?你为什么每天都扛着这么重的东西演出呢?”

辛齐格说:“如果感觉不到十字架的重量,我就演不好这个角色。在舞台上扮演耶稣是我的职业,和道具没有关系。”

的确,做事做到位不仅仅是做好每一件事情的客观要求,也是一个人做事态度的表现和他敬业精神的展现。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现代生活的节奏很快,在紧张与焦灼的节点下,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几乎成了现代人的特征。

刚刚大学毕业的小张是从农村出来的,开始走上工作岗位拿到的薪水还算不错。但是,他给自己施加的心理压力很大。他从小家境贫寒,父母终日在田地里辛苦耕作,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供他读书,因此他一直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城里买房,接父母来住。虽然他生活已经很节约了,但是每月将房租、饭钱、交通费、通讯费等这些生活必需费用扣除之后,几乎所剩无几。而城里的房价飞涨,物价也在上涨,都使他心境难以平静。这就使他萌生跳槽的念头,于是他开始四处搜集招聘信息,希望能够跳到一家薪水更高的公司。可以想象,他萌生这个念头的时候,就很难专心工作。不久,上司就觉察出了他的问题。他做的方案漏洞百出、毫无新意,甚至出现很多错别字,可以明显看出是在敷衍了事,没有用心去做。于是,上司找他谈话,小张不仅没有承认自己的问题,反而质问上司:“你给我这么点的薪水,还希望我能做出什么高水平的方案来!”上司这才意识到,小来的情绪源于薪水低。他并没有生气,反而平静地告诉小张:“公司里的薪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你做出了业绩,薪水自然会上去的。真正决定你薪水的不是公司、不是老板。而是你自己。”但是,小张根本听不进去,一怒之下,刚工作不到半年的他毅然决定辞职不干了。辞职后,他开始专心找薪水高的工作,凭着他的聪明才智,很快又应聘到另外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的薪水比之前的公司高出了1000元。这让小张庆幸自己跳槽非常明智。刚工作三个月,小张偶尔从同事那里了解到,同行业里的另一家公司薪水普遍要比现在的公司要高。这使小张本来平静的心又一次波动起来。他又开始关注这家公司的消息。本来他所在的公司打算委任他一项重要的项目,要出差到外地的分公司半年,虽然辛苦,但是能够为以后在公司的晋升奠定基础。但是,小张一心想要跳到另一家公司,根本无心继续待下去,拒绝了这个在别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小张在公司老板的眼里就留下了不思进取的印象。在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候,公司裁员,小张不幸被裁掉。当他再去找工作的时候,几乎所有的面试官都会问他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你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换了三份工作?”

小张为自己设定了一个远大的目标,目标本身并没有错,而且值得鼓励。但是,实现目标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即使面临着很多诱惑,有的甚至触手可及,但是要让自己耐得住寂寞,就必须让脚步走得扎扎实实,稳扎稳打,才会有更大的成功。

凡事不急于求成

人在下决心对以往不好的方面加以改正的时候,往往易于浮躁,将缺点一条条地列了出来,并且恨不得一下子就全部都改正。其实,这样往往达不到实际的效果,还不如慢慢来,一次改掉一个缺点,然后不断地检查并且再慢慢地增加改掉的缺点数。这样,效果反而会更好些。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有时候我们想一蹴而就,恨不得一下子把事情做好、做完。这种心理其实就是浮躁心理。浮躁使人急于求成,患得患失、焦躁不安、心神不宁。

《孟子·公孙丑上》有则寓言,说的是宋国有个种田人,为了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一些,就下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拔完回到家,他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田里的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听后,忙到田里去看,只见田里的禾苗全都枯萎了。

植物的生长必须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那个浮躁的宋国人急于求成,违反了植物的生长规律,费了半天力气,却把事情办砸了。

生活中往往也存在着一些人,如上述寓言中那个拔苗助长的人一样,一味地追求效率和速度,做起事来既无准备,也无计划,只凭一时的心血来潮就动手去做。他们恨不能一日千里、一蹴而就,但往往事倍功半,其结果只能与成功背道而驰。

古时候有兄弟两人,很有孝心,每日上山砍柴卖钱为母亲治病。神仙为了帮助他们,便教他们两人,可用四月的小麦、八月的高粱、九月的稻、十月的豆、腊月的雪,放在千年泥做成的大缸内密封49天,待鸡叫三遍后取出,汁水可卖钱。兄弟两人各按神仙教的办法做了一缸。待到四十九天鸡叫两遍时,老大耐不住性子打开了缸,一看里面是又臭又黑的水,便生气地洒在地上。老二坚持到鸡鸣叫三遍后才揭开缸盖,里边是又香又醇的酒。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成功的关键在于戒除急躁。你越是急躁,就会在错误的思路中越陷越深,也就离成功越来越远。

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还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它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性,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以这样说,我们的一生是同浮躁斗争的一生。

当今社会由于人们的压力太大,浮躁之心渐生。正因为这失衡的浮躁之心的作祟,使我们无法让事情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

那么,如何去除浮躁心理呢?唯“静心”二字。如果我们能安下心来认真做一件事情,不急于求成,不半途而废,就没有做不好的事。静下心来,去除心灵深处的浮躁,才能找到成功和快乐。

行动急缓有序,方能百忍不怒

有一个富人脾气很暴躁,常常得罪人,而事后又懊恼不已,所以一直想将暴躁的坏脾气改掉。后来,他决定好好修行,改变自己,于是花了许多钱,盖了一座庙,并且特地找人在庙门口写上“百忍寺”三个大字。

这个人为了显示自己修行的诚心,每天都站在庙门口,向前来参拜的香客说明自己改过向善的心意。香客们听了他的说明,都十分钦佩他的用心良苦,也纷纷称赞他改变自己的决心。

这一天,他一如往常站在庙门口,向香客解释他建造百忍寺的意义时,其中一位年纪大的香客因为不认识字,向这个修行者询问牌匾上到底写了些什么。

修行者回答香客,牌匾上写的三个字是“百忍寺”。

香客没听清楚,于是又问了一次。这次,修行者有些不耐烦地又回答了一遍。

等到香客问第三次时,修行者已经按捺不住,很生气地回答:“你是聋子啊?跟你说上面写的是‘百忍寺’,你难道听不懂吗?”

香客听了,笑着说:“你才不过说了三遍就忍受不了了,还建什么‘百忍寺’呢?”修行者无语。

安禅何须山与水,灭却心头火自凉。修行何必去寺庙,生活便是修炼场。只有在生活中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懂得平和地对待他人,才能做到百忍而不怒。

假如感情如平波静水一般,那么暴躁的火气就可以消失,这样不但节省精力,还可预防疲倦,进而使你动作急缓有序,成为一个有涵养的人。当然,我们并不是鼓励去除敏锐的感受性,只是告诉大家保持自己行动急缓有序,心灵的活动才能更加灵活敏锐,身体也必健康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