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7章 拍卖会
这栋拍卖行一共是有三层,一楼是负责展览的展厅,二楼则是接待的区域,三楼才是真正进行拍卖的地方。
整个三楼的占地面积很大,除去舞台底下的一些没有包厢的位置,再往上一点,类似于在三楼半的位置全部都是一个个密闭的包厢。
这样一来就保证了包厢中尊贵客人的隐私。
简舒玉和宋风被分在了一个乙字号包间,两人落座之后,关上了房间门。
宋风给简舒玉简单的讲解了一下拍卖行的情况。
“三楼就是拍卖的地方,而这些包间呢,也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咱俩在的这个包间是因为咱俩的财富预估值在这个区间,所以才会被分在乙字号包间。”
“像是甲字号包间都是那些首富级别的人物。”宋风解释道,“如果是我爸来参加拍卖会的话,我们就会跟着他去甲字号包间。”
“不过其实我感觉大差不差,只是位置上面有些许的变化。”
“哦,可能服务的人员以及放在里边的茶点也有所不同。”
简舒玉听的挺有意思的,她以前也只是听说过拍卖行的一些规矩,但是并没有真正的体验过。
虽然以前的简家也算有点小钱,但并不像是这些一流家族可以经常来参加这种类型的拍卖会。
也只是偶尔有什么特别好的东西,才可能会跟着家里人在最外面的大厅,来看看拍卖会的样子。
不过因为简舒玉本身对这些不是很感兴趣,所以还真的没有进来过这里。
宋风从桌上拿了两盘糕点过来,“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这个拍卖会要拍卖50多件东西,时间可能比较久。”
“没事儿,我现在还不饿。”简舒玉摇摇头拒绝了,“你忘记你最开始来的时候,我和闺蜜才吃完饭吗?”
宋风这才想起来,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只不过他那会儿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那字画上,倒是没怎么注意她们是吃完了还是刚吃。
不过原本他应该是要去和朋友聚餐的,因为要过来看字画的原因没吃上,这会儿有点饿了,看简舒玉不吃就自己拿过来,小口小口的吃着,再喝点东西垫垫肚子。
房间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屏幕,正对着拍卖会上的舞台,能够清楚的看到主持人已经上台,已经放出了第一件拍品的信息,“第一件拍品是一枚黄金手镯,这枚手镯是清朝一位福晋所佩戴过的,经过岁月的洗礼,依旧熠熠如辉。”
“手镯上不仅运用了掐丝工艺,是有两颗极为罕见的紫色翡翠作为点缀,可谓是鲜艳夺目。”
“第一件拍品,起拍价为——一千万!”
很快就有人在底下此起彼伏的举牌竞价。
简舒玉看的有些咋舌,虽然以前生活条件不算很难,但是直接拿出一千万去拍一个镯子,感觉确实还是有些奢侈了。
更何况,这些人的喊价已经越来越高,隐隐快到四千万万的价格了。
最后这枚镯子以四千五百万成交。
之后拍卖了一些类似于字画呀,玉佩呀,瓷器之类的古董,但是起拍价都在三千万左右,倒也是中规中矩。
很快,前面的拍品都展示的差不多了,到了压轴拍品。
“接下来的拍品作为这一场拍卖会的压轴拍品,我在这里要给大家卖一个关子。”主持人笑呵呵的揭开了放在保险箱上的红绸,“各位看这个保险箱的形状,可以大胆的猜测一下,里面装的东西是什么?”
场内响起了稀稀拉拉的声音。
有说是玉的,有说是作画的,也有说是长剑的。
好在主持人并没有卖关子很久,很快就小心翼翼的从保险箱里取出了装有字画的盒子。
“这个盒子便是十分难得的紫檀木,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檀香紫檀。这种紫檀有千年紫檀之名,成材极慢,出材率又极地,在古代,这是毫无争议的帝王之木。”
“能用得上这种紫檀木所装的东西,定然是不凡之物。”
这一段话说下来,引得所有人对这一个拍品的期待度都上升了许多。
简舒玉不得不赞叹这个主持人确实有几把刷子。
如果不是那东西是自己送过来的,可能她也会对这玩意儿产生极大的好奇心。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这个紫檀木盒里面的东西。”
主持人在助理的帮助下,小心翼翼的打开紫檀木盒,取出了里头的字画。
“懂行的人应该已经认出来是用什么材质所制成。”
“没错,这边是古代四大名纸之一的澄心堂纸!”
“澄心堂纸素来以极高极复杂的工艺出名,繁琐的技术、严格的要求,让它在古代一刀难求。”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应该隐约能够猜测到这幅画出自何人之手。”
主持人兴奋的面朝所有观众,“接下来便要展开这幅画!”
主持人和助理小心翼翼的解开画带,一点一点将整幅画展露于众人面前。
漫天飞雪和其中一点寒梅灼烧了众人的眼。
有能够看出来端倪的人,已经猛地站起身来。
“今日压轴拍品便是——大郢首辅,裴行渊的亲笔画作!”
“凌寒霜!”
“此画作经过多位专家的鉴定,确认是真迹。”
“所以起拍价——两个亿!”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要知道,这位在历史上争议颇多的首辅大人,除了寥寥几笔的历史之外,没有任何东西流传于世。
甚至因为后来首辅大人下落不明,连墓群都没有找到。
现在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幅字画,甚至保存的如此完好,怎么可能不让人震惊!
很快就有人举牌叫价。
“两亿五千万!”
“三个亿。”
“……”
这样的画作,无论是它本身的价值还是现在的收藏价值,都已经远远不止两个亿。
前面一些没有发力的有钱人,此刻猛足了力,想要将这幅画拍下。
所以叫价已经越来越高。
短短的几分钟内,已经从两个亿的底价喊到了五个亿。
甚至还有许多人在争先恐后的叫价,唯恐慢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