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去市里
见她没反应他继续说,“你的头部撞击不严重,也许过一两个月就能恢复记忆,到时要是还没找到你的家人你应该也能自己想起来。”
她身上那块怀表一般人佩戴不起,再加上她那一身细皮嫩肉,怎么看也不像是小地方出来的人。
他猜测她应该是京市或者沪市,要不就是南方沿海一带的人。
在她被救上岸后,他就带她去医院做了检查,没其他大碍,只是暂时失忆,不影响正常生活。
秦汐内心呵呵,失忆的又不是她,她再怎么想也不可能想起来。
虽然心里讥讽,面上却没有表现出来,只低低的“嗯”一声,像个单纯的小白兔。
傅征话也不多,能安慰她这几句已是极限,“好好休息,明天我带你去市区。”
“好。”
男人看她一眼,转身离开。
两人领了证,但没有住在一起。
秦汐睡这间好一点的屋子,隔壁傅征在几平米的杂物间里放了一张床,每天凑合着睡在上面。
刚开始傅征其实想过和秦汐一起睡,但她全身上下都写满了不情愿,他无奈只好作罢。
反正两人已经领了证,她逃不出他的手掌心,只不过时间早晚的问题。
更何况他长得帅,家世好,还有钱,她没道理不喜欢他。
傅征在家里没待多久就离开了,秦汐则心大的睡了过去。
从来到这里开始,秦汐就没出过门,一是她不想出去,二是这地方太陌生,她没有安全感,怕一出去就会被卖到山沟里,虽然她现在已经在山村里了。
……
翌日一早,傅征把秦汐从床上逮起来。
秦汐脑袋迷糊,人起了但魂还没醒,不过在傅征充满威胁的眼神下她还是快速洗漱完毕。
“走吧。”
傅征走在前面示意她跟上。
秦汐双手拘谨的捏着裙子,紧张的追上他的步伐,怕落单。
院子里停着一辆吉普车,是傅征借来的。
家属院人不算少,家家户户都挨在一起,炊烟缭绕。
傅征把车停在院子里很快就迎来周围人的注意。
右边的邻居出来倒水刚好看到傅征和他新娶的媳妇,常年下地而面色蜡黄的妇人热情的跟傅征说话:
“呦,傅同志这是要出去啊?你身后那位是你的媳妇儿吧,长的可真水灵!”
秦汐听到有人说话立马钻到傅征身后,双手紧张的揪住他的衣服。
傅征浅笑,“李婶,我们去市区买些东西,这位是我媳妇儿,前些天她脑子撞傻了,所以这几天才没出来跟你们打招呼,还望你们别介意。”
秦汐抿着唇,气得要死,在心里把他怒骂八百遍。
他才被撞傻,他全家都被撞傻!
隔壁的邻居们听到声音都好奇的出来看傅征的新媳妇长什么样。
毕竟傅征是京市人,家世好不说,自己又这么有能力,家属院里好些大婶做梦都想和傅征扯上姻亲关系。
只是她们没想到还没介绍自家亲戚认识,竟然就被一个外来人抢了先!
今儿个有了机会说什么她们也要出来看看这女人是什么模样。
短短一分钟时间,家属院里的妇人小孩几乎全都出来了。
众人看到秦汐相貌的那一刻顿时目瞪口呆地震惊在原地。
“这傅团长的媳妇也太好看了吧!!”
“就是啊,你瞧那皮肤,白的跟抹了瓷粉似的。”
“傅团长这哪里是娶媳妇,这是娶了个仙女吧!!”
有人夸赞自然就有人厌恶。
“长得跟个狐狸精一样,能好好过日子吗?傅团长每天这么辛苦,娶个媳妇要是只会当摆设还不如不娶!”
“就是就是,这女人长得这么妖精,一看就不是个会来事儿的,可别到时候伺候不了傅团长反而还要傅团长来伺候她!”
“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头发还不知道捆起来,披头散发成什么样子!我看啊还是倩梅好,能吃苦还会医术,和傅团长才更般配。”
人群窃窃私语,所有人都直勾勾地盯着秦汐。
秦汐自小就是众星捧月,人物焦点中心,有人夸她当然也有人酸她讨厌她,但她从来不会放在心上。
一是大家都在同一个圈子,关系不好搞得太僵,二来那些人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骂人从来都是内涵,不会大庭广众之下像个泼妇一样撒欢,多是不显山露水的阴阳怪气。
哪会像现在这般,家属院里的人明目张胆的打量她,眼神狠毒,甚至还有人直接伸手指着她说话,嫌弃的眼神毫不遮掩,仿佛她干了什么不能宽恕的坏事一样。
明明她都不认识她们。
她又想哭了。
傅征蹙眉,没想到一下子出来这么多人,他知道秦汐胆子小,没再多停留,直接打开车门让秦汐上去。
“李婶,我们先走了,等会时间来不及了。”
李大花看着他们,笑着点头:“哎,路上开车慢点啊!”
傅征颔首对周围围观的人群轻轻点头示意,上车启动车子。
……
县城没有市区大,能买的东西也没有市区齐全,所以傅征径直开车前往市里。
山路颠簸,四周多是山林和农田,秦汐坐在副驾上一跳一跳的,看起来有些滑稽。
等车开过大约十公里后路段才慢慢好起来,水泥地开着平稳不少。
秦汐因为刚才那些邻居和摇摇晃晃的山路,现在心情很不美妙,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嘴角无意识的撅起。
侧头看她一眼,见她直直的盯着前方,不说话,他也不自讨没趣,专心开车。
山路不好开,摇了将近四个小时,两人才终于抵达江城市区。
八四年,改革开放政策早就放开,商贩兴起,大街上很热闹。
傅征摇醒睡着的秦汐,“到了,下车。”
秦汐醒过来,揉了揉眼睛讷讷跟着他走。
八十年代的建筑她没见过,这会睁着水灵灵的大眼睛好奇地到处瞥。
两人往繁华区走去,越往前走人就越多,路段两侧摆摊的商贩卖力的吆喝着,卖什么的都有,洗脸盆,毛巾,茶叶蛋,瓜子,甘蔗……
正午十二点,工人从工厂里出来排队在外面买饭,这时候的商业化模式还不成熟,多数摊子很简陋,卖盒饭的人在地上随意摆放几个铁桶就是一个小摊。
后世经济繁荣,秦汐吃过的山珍海味多了去,到是没见过这样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