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章 祭祀
而还是那句话,因为年前大日子多,喜轿铺的生意一下子就红火了,而家有喜事的对喜轿铺的要求也往往不是租个轿子、驴子,找个帮忙的人,他们的要求逐渐变得广泛,比如帮忙找桌子、椅子、喜棚、唢呐,找厨子,甚至是帮忙买菜,买婚事用品,花篮、红绸、红烛、红纸、红冠红羽的公鸡之类的。
即使贾芸也不晓得一个婚事居然要用这么多东西,但也只能尽量满足,并适时的推出可租赁的项目,桌子、椅子、盘碟之类的,褚健、宋小二等人以及众伙计跑断腿之余,铺面里的东西也逐渐充实。
当然也偶尔有闲暇的时候,贾芸还是会教宋小二、顾五、谢狗蛋、刘三手等人几个字。
如此炮竹声渐紧之中,时光到了年底。
大年二十七,贾芸给众伙计以及宋小二、褚健等发了月薪,每人一两银子,然后让宋小二去置办年货,大伙一起过年。
其实一开始贾芸对这些伙计甚至是褚健、宋小二等人并没有提月薪的事,只是对众伙计说管吃管住,一年四季衣裳。对褚健等也只是说按股分红。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对于喜轿铺的前景贾芸虽然感觉可以,但到底怎么样他心底也是没有把握的,因此只能采取保守的做法。当然也是觉得能让这些露宿街头的吃饱住暖也算可以了。
只是贾芸没想到喜轿铺的生意会这么好。
而消息传出去之后,前宅里立刻欢声雷动。
……
除夕当天的早上,贾芸刚刚洗漱完毕,就听院子里一阵“咚咚咚”的脚步声,贾芸从窗缝探头一看,只见褚健正手里两枚大斧雄赳赳而来。
自从搬到这里,褚健就买了这两把斧头,早晚练习……其实看过褚健的清浊二气之后,贾芸就隐约感觉褚健其人不凡,只是从他的浊气肯依附于他的浊气,并能融入这一点上,贾芸感到褚健对他没有威胁,并且很崇敬他,因此也就没有驱赶他。
当然也容忍了他的隐瞒。贾芸曾经以开玩笑的口吻,询问褚健怎么会武艺,褚健的回答是跟跑江湖的学的庄户把事,贾芸一笑置之,并安排褚健没事时指点一下宋小二、顾五、谢狗蛋、刘三手以及伙计们一下,以看家护院。
褚健倒也答应了,所以现在宋小二、顾五、谢狗蛋等人一改做乞丐时的陋习,没事时也是每天早早起床,不再日上三竿。
“大兄,宁国府来人了,说是找你有事?”进了门,褚健一抱拳嗡声嗡气的说道。
“哦……”
贾芸点了点头,披上了才买不久的狐裘。
到了前院,贾芸就看到贾蓉的小厮阿顺正站在铺子的廊柱下,一双眼睛正咕噜噜的四处张望着,配上一身的皂衣仆帽,活像一只机灵的乌鸦。
“阿顺,你找我什么事?”随即贾芸淡淡的笑道。
阿顺并没有直接回答贾芸的话,而是一改以前的怏怏不采,快步来到贾芸跟前,腰一弯、手一垂,甜蜜的笑道:“芸大爷,怪不得人家都说你发达了呢,果然如是!”
纵然贾芸低调,可是这铺子本就是个抛头露面的行当,宋小二等人外出行事打的又是贾芸的旗号,因此贾芸开铺子的事情在贾氏一族里已是广为人知了。
“不过是赚些劳苦银子罢了!”贾芸随意的敷衍道。
“芸大爷过谦了,现在东西两府,阖族上下哪个不知道芸大爷你是有能耐的。”
贾芸知道阿顺这样的人,拍起马屁来会没完没了,不愿与他啰嗦,因此再次问道:“不过商贾小道罢了,蓉大哥派你来找我有什么事?”
“哦,是老爷让我来的,今儿中午祭祖。”阿顺弯了下腰,笑道。
其实贾芸早已预感到此事,因为除夕、清明、重阳祭祖乃是贾氏一族的惯例,当然也不仅仅是贾氏一族的惯例,而是大周几乎所有人家的惯例。
也因此,纵然贾芸对荣宁二府打的心思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但在这些事上,他也必须与荣宁二府同向,不然就是没有祖宗,这个名声传出去,在这个社会他将寸步难行。
而实际上他也清楚,他的喜轿铺之所以能开的如此顺利,还是荣宁二府的余光的庇护,不然地痞流氓就会让他招架不了。
……
贾氏一族的祠堂在宁国府的西边,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上面悬一匾,上书“贾氏宗祠”四个大字,两侧一副长联: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入内则是白石甬道,两列苍松翠柏,月台上设着古铜鼎彝等器,抱厦前悬着一块九龙金匾,上书“星辉辅弼”四个大字,两边也是一幅对联: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
而在月台之下,院中贾芹、贾蔷、贾菖、贾芷、贾荇、贾菱、贾宝玉、贾琏、贾环、贾琮等一众贾氏宗族子弟已在那里等候。
过了黑油栅栏,往里走去,贾芸就看到苍松翠柏间清气氤氲,行走其间,清气自动环绕于顶,贾芸有意识的接纳。
虽然不知道这些清气有没有被吸进自己的清气团中,但贾芸还是立刻感到了一股神清气爽,恍然之间明白了张鹤龄在修行中要求敬天、敬祖的真正原因。
这等地方远离世间喧哗,清气得以停驻,清气又令人神清气爽,思维清晰,纵然他们不知道主动吸纳,但浸润其中,也是极为有利于世人三省吾身,厘析对错的。
“看来柳湘莲说错了,荣宁二府并非只有门口的石狮子是干净的,这里也是一块干净的地方,只是这地方平时贾珍、贾蓉他们一定不来。”
贾芸正思忖之间,“芸哥儿。”一道清朗的呼声忽然传来。
贾芸循声一看,只见贾琏头戴四方巾,一身黑熊皮的大氅,正向他招手。他身边则是贾宝玉与贾蓉,两个俱是头戴齐勒抹额紫金冠,外罩白狐皮的大氅。站在那里,宛如玉树临风。
他们的左侧则是贾芹、贾菖、贾菱、贾荇、贾芷等几个。由于荣宁二府素来实行强杆弱枝的策略,经济情况都不怎么好,只是比以前贾芸家里强些而已,因此只是穿了锦袍,没有什么皮裘、大氅,与贾琏、贾宝玉他们一对比,宛如绿叶衬红花,眼见的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