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在曹魏当细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1章 忽悠太学生,孟德夜难眠

预料诸葛诞有问题的徐庶还来不及去细究,当日下午这小子便被授官去了青州,做了一地县令。

按照诸葛家的逼格,这诸葛诞明显是无限拉跨了诸葛二字的含金量。

但这一切都与徐庶无关了,他想到一个极其绝妙的点子。

拉拢官场的老油条们自然是不成的,但拉拢年轻一代呢?

有荀恽这个家伙打先锋,徐庶能察觉到这群混小子内心的火焰。

封建父权不容挑衅,作为大家族中的年轻一代,即便他们满怀热情,但很多时候不得不屈服于家族。

若是潜移默化改变他们,加之年轻人本就有冲劲希望打破规则。

未来待他们成长起来,又何尝不是一张庞大的关系脉络?

曹操给的职位好啊,给的真是到了徐庶的心坎上!

朝政的核心实际上就是权力,而权力结构的组成便是这一个个官员。

徐庶手里握的,便是未来朝堂的天!而他掌握这天的第一步,便是取消了下午的骑射课业......

君子六艺、策问朝论每日都是被安排的明明白白,其它的课程都没办法,只有这骑射因为一场突来的大雨被耽搁了。

与其让这群小子窝在屋里看书,不如他来讲一堂课!

“起!拜恩师!”

作为平日批改他们策问谏论课业的老师,徐庶自然是当得起一声恩师的。

虽然大多都是由他手下的五经博士批改,他不过是最后检查有无遗漏的吉祥物,但谁又能说他不是恩师呢?

徐庶见满屋密密麻麻的太学生,心底也涌现了些许紧张之感。

给古人上课,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唬得住。

摆手令众人坐下,徐庶便正式进入自己人生第一堂思想教育课程。

“今日由我来讲一堂课,课题便是大汉以何治天下!”

将手中记录手书的木板放下,徐庶望着窃窃私语的学子们,随意指了一人起来回答。

“学生董辉,字亮之!”

那人起身先是自我介绍,便开始了自己的回答。

“我朝以孝治天下,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谓孝上可至君王,下可达亲眷。”

“我朝历经四百年而不衰,盖因尊孝而上下有序!”

这一点很多学子都能答出来,但徐庶想听的可不是这些,旋即摆手让其坐下。

“方才亮之所言,诸君自然都懂,不需要我来解析一番了吧?”

徐庶戏言让场中众人一笑,原本严肃的氛围开始冰解,徐庶见此才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想必诸位都知道,我徐庶便是被曹丞相举荐,才能入朝为官。”

“依照孝道而言,庶丧母未过三年守孝,便入朝为官,可谓不孝!”

这个话题瞬间将众人拉回冰点,毕竟这可是曹操所为,即便是他们再热血也不敢指点。

没想到徐庶却将话题一转,说回到了方才董辉所说的话题上。

“正如刚才那位同学所言的,所谓孝上可至君王,下可达亲眷。”

“与父母之孝乃是家孝,是为小孝。与国家之孝乃是国孝,是为大孝!”

“诸君于此,未来都将成为大汉栋梁,所谓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赤霄为君死。”

一句后世的诗词令现场众人热血沸腾,不过还是有人发现了华点,问了句什么是“同学”。

徐庶是口误吗?当然不是,这同学二字是他故意说出来,用一个标签将这群小年轻绑定在一起!

“同学,便是同道而学者,故为同学!”

解释完同学二字,徐庶马不停蹄的开始讲述什么叫家国之孝。

“昔日武帝,三败匈奴彰我大汉之威!”

“其中无数将士横尸塞外,于家中父母而言此为不孝,于家国却为大孝!”

“若无千万将士,边疆不知何日安宁!”

年轻人喜欢听什么?无外乎这些历史的热血与遗憾,还有那建功立业的英雄事迹!

接下来的课程可谓是一场说书人的独秀,徐庶口中在塞外大破匈奴的冠军侯宛若天神。

明明众人皆知那霍去病事迹,在徐庶口中宛若活了过来一般,仿若他们此刻正跟随冠军侯一路破敌。

说是上课,徐庶倒像是一个说书先生,所讲的事例大多为那些为国捐躯者。

甚至还讲了那司徒王允当年是如何智谋董卓,最后却为国捐躯家中子嗣仅有两人幸存的事情。

大抵上热血是年轻人的通病,这些太学生还没有历经官场的尔虞我诈,平日学习五经、君子六艺和朝堂策问也多为枯燥。

而今对于徐庶口中那所谓的家国大业吸引,恨不得自己化身为为那段历史上的人物,去逆天改命一次!

“诸君都是国之栋梁,未来天下也便在诸君身上担着!”

“我大汉以孝治天下,所需的孝绝非是简单的孝顺父母供养长辈!”

“自古忠孝难两全!忠君者安国抚民岂可言之不孝也?”

徐庶为这次授课做了个结尾,同样的,也算是为自己开脱了一些流言蜚语。

并非我徐庶不孝顺,而是国家需要,我的大孝远高过小孝!

实际上这就是偷换概念,单凡有个官场老油条在这里,都能把徐庶辩的无地自容。

可谁叫曹操要让他来当什么太常丞呢?如此良机不忽悠......

是发掘优秀人才,建设和谐大汉的好事,他徐庶不利用就算是白白浪费这大好机会了。

“拜谢恩师!”

伴随徐庶的离去,屋内的太学生们较之往常有了些许改变,或是互称同学,或是谈论徐庶口中的“孝道”。

本以五经博士为授业、太学生自学为主的太学之中,忽地掀起了一阵微风。

原本为了官位互相竞争的太学生们,被同学二字紧紧捆绑在一起,茶余饭后自是要吹些牛立志匡扶社稷的。

毕竟当今太常丞都说了,未来的社稷重担就在他们身上,或可比肩历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存在。

谁不想成为徐庶那句诗词中的人呢?所谓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赤霄为君死!

何等的志向,何等的文采!就是这句诗词感觉好像有点不对,但不对在哪里他们又说不清楚......

汉时乐府诗词畅行,徐庶这一句诗也是乐府之行文,问题便在于,那赤霄二字乃是汉高祖刘邦的天子剑!

作为臣子,能手持天子剑是何等的荣光?而这句诗词传到曹操耳中,搅的曹操又睡不好觉了。

“我不明白!”

“先是短歌行,后有这提携赤霄之句,这徐元直所写的诗词.......”

“都是我的想法啊!!!”

所谓知己莫过如此,徐元直近期的佳作,曹操都自觉能配得上,当然不会为了是对方的诗词而嫉妒。

单纯是想知道那一句诗词的整篇,可惜今夜已深,某人自觉不能叨扰对方,故自己窝在床上辗转反侧。

谁能想到,那独霸北方赫赫威名的曹操,竟然会为了一句诗词睡不着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