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生死局:古代皇子们那些隐秘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重耳娶侄媳的真相

晋国大乱,公子重耳四处流亡,历经坎坷,最终来到秦国。秦穆公待他以礼,甚至愿意将五位同宗女子嫁给他,以示扶持与信任。然而,这其中却有一位特殊的女子——怀嬴。

对重耳而言,这桩婚事无疑让他陷入两难。怀嬴的身份极为复杂:她既是侄儿太子圉的妻子,又是秦穆公的嫡女,更是他姐姐所生,既是侄媳妇,又是外甥女。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层关系都让重耳感到尴尬。更何况,怀嬴是被太子圉弃于秦国的,若娶她为妻,对名声也有损。

那么,秦穆公为何要如此安排?史书虽未明言,但后人推测,这背后自有深意。其一,太子圉登基后,并未派人接回怀嬴,这让秦穆公作为大国之君颜面尽失。只有重耳接受怀嬴,并在秦国的支持下回国执政,才能挽回秦国的尊严。其二,秦国本就是边陲强国,礼法上不及中原严谨,秦穆公此举或许也是为了让重耳适应秦国的风俗。

合婚当日,怀嬴手捧一只精致的盒子,为重耳倒水洗手,这是秦国的礼节。重耳起初虽勉强接受,但心中愈发不适,最终挥手示意怀嬴离开。怀嬴见状,勃然大怒:“秦晋两国并立,你为何如此轻视我?”

重耳自知失礼,连忙脱下礼服,自囚谢罪,听候秦穆公发落。

秦穆公得知后,亲自前来安抚。他坦然道:“怀嬴乃寡人嫡女,才德兼备。太子圉作为质子时,寡人将她嫁与他。本想以正式之礼将她许配给你,又恐你因此蒙受恶名,故而让她随其他宗女一同归你。这一切皆因寡人对她的宠爱,并无他意。若此事让你感到难堪,是寡人之过。你如何处置,寡人皆无异议。”

这番话,既道出了怀嬴作为嫡女的身份——她是重耳姐姐所生,也是重耳的外甥女,又表明秦穆公的坦诚与无奈。如此一来,这桩婚事的复杂性更上一层楼。重耳面对的不只是伦理与礼法的冲突,更是政治与情感的考量。

重耳心里实在不愿接受这门婚事,便召集随行的士人们商议。他眉头紧锁,神色凝重,显然内心挣扎不已。司空季子率先开口:“公子与子圉虽是同姓,但志趣不同,心不在一处。如今他已弃怀嬴于不顾,公子若取其所弃,顺势而为,正可成就大事,岂不善哉?”

重耳听罢,仍未完全释怀,又转头看向狐偃。狐偃微微一笑,语气坚定:“公子此行,志在夺回国祚,既已决心取子圉之国,又何必在意他的妻子?依我之见,不如顺秦国之命,行事更为稳妥。”

重耳仍旧犹豫,最后将目光投向赵衰。赵衰神色肃然,缓缓说道:“《礼志》有言:‘欲求于人,必先施惠于人;欲得人爱,必先爱人;欲得人从,必先从人。未曾施德于人,却先求人为己所用,此为罪也。’如今公子与秦结亲,正是施惠于秦,受其所好,亲其所爱,听其所从,使其感激公子。此乃天赐良机,何须多疑?”

众谋士的意见出奇地一致,重耳终于下定决心。他深吸一口气,郑重其事地宣布:“既如此,我便正式娶怀嬴为妻。”

随后,重耳依照礼制,先让怀嬴回到秦穆公身边,再以正妻之礼,隆重迎娶。这一举动,远远超出了秦穆公的预期。秦穆公心中大喜,对重耳更加器重。

数日后,秦穆公设下盛宴,款待这位贤婿。席间,他郑重承诺:“寡人定当鼎力相助,助公子回国执政,取代晋怀公。”次年正月,秦穆公派兵随重耳进军晋国。最终,重耳成功回国,登上君位,成为一代英主晋文公。怀嬴则被尊为夫人,史称文嬴。

这一段故事,便是“秦晋之好”的由来。后来,这句成语被用来泛指美满的婚姻,也暗含了秦晋两国世代联姻的佳话。然而,若细究其本义,反显得过于拘泥了。

在个人声名与国运前途的矛盾中,重耳能够听取谋臣们的意见,作出明智的抉择,实属不易。试想,若没有秦穆公的大力支持,重耳回国的道路恐怕会曲折得多,甚至能否成功也未可知。这段历史,不仅是一场权谋的博弈,更是一段关于忍耐、智慧与抉择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