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隐藏在背叛背后的真相
切·格瓦拉是古巴游击战的传奇领导人,可1966年,他却在玻利维亚惨遭杀害,他的死,就像一团迷雾,多年来始终笼罩着人们的好奇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背后隐藏的秘密。
在莫斯科,有一处豪华公寓,里面住着一位漂亮的金发妇人。她可不是普通角色,而是KGB第一管理局(对外谍报局)第二部的指导员,专门负责指导对拉丁美洲的非法谍报活动。她就是大名鼎鼎的“达尼亚”,很多人以为她是和格瓦拉一起出生入死的游击女英雄,牺牲在了玻利维亚。就连美国报业大王的孙女帕蒂·赫斯特,参加“共生解放军”后,都用“达尼亚”作为自己的名字。官方记录里,达尼亚早已死亡,她那被子弹打成蜂窝的尸体,被埋葬在玻利维亚森林深处。但事实却令人大跌眼镜,她不仅没死,还出卖了格瓦拉,此刻正舒舒服服地在苏联享受着优渥生活。
“达尼亚”本名罗娜·马蒂尼兹,是KGB的一只“红燕子”。格瓦拉被她迷得晕头转向,爱上了她,却全然不知这个情妇竟是苏联女特务。她按照莫斯科的指令,把格瓦拉出卖给了玻利维亚官方,导致游击队全军覆没,格瓦拉也惨遭枪杀。
1937年11月19日,达尼亚出生在阿根廷。她父亲是德国共产党员、教授埃里希·宾奇,母亲是波兰女人纳佳·贝特尔,她的真实姓名是海蒂·塔玛拉·宾奇。1952年,海蒂离开南美,回到东德,在斯大林斯塔特文法学校读书,后来进入杭博耳特大学,还加入了德国共产党。东德特务机关MFS(国家保安部)发现了她,觉得她是去拉丁美洲搞间谍工作的绝佳人选。那时她在大学里攻读药物学,本想成为药剂师,可保安官员一找她,劝她加入特务组织,她就欣然答应了,觉得这工作工资高又有趣,还能为国家出力。于是,她开始接受训练,学习隐蔽工作和监视活动。1959年,她还在大学时,被召到东德秘密警察总部,接受了第一次重要任务。原来,古巴领导人费德尔·卡斯特罗的得力助手切·格瓦拉要到东柏林,通过古巴国家银行谈判一笔贷款,他本人就是这家银行的行长。苏联KGB想加强对拉丁美洲的渗透和影响,就命令东德秘密警察派间谍接近格瓦拉,以便在古巴开展高级间谍活动,海蒂·塔玛拉·宾奇就是被选中的特务之一。她的任务是,在格瓦拉访问东德期间,尽可能和他接触,关系越密切越好。
和当时许多青年一样,海蒂对古巴革命满怀热情,对格瓦拉更是崇拜得五体投地,接到这个任务,心里既兴奋又紧张。格瓦拉的飞机降落在东柏林后没几个小时,她就被介绍给了格瓦拉。她那崇拜英雄的喜悦之情,倒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人们告诉格瓦拉,她是拉丁美洲事务专家,精通多种语言,尤其是西班牙语和德语,能在谈判中帮上大忙。格瓦拉英俊潇洒、豪迈热情,海蒂初见他时,就被深深吸引。而格瓦拉也和普通男人一样,抵挡不住年轻美丽、才华横溢又纯真的姑娘的诱惑,没几个小时,他们就成了好朋友。实际上,在格瓦拉飞回古巴前,两人就成了情人,关系更进一步。海蒂向东德秘密警察汇报时,领导对她这么快就取得进展十分满意。KGB接到东德的报告后,决定把她召到莫斯科,接受更深入的谍报特务训练。于是,她飞往莫斯科,成了KGB的重要女特务。
1961年,海蒂·塔玛拉·宾奇从苏联潜入古巴。她经欧洲飞到哈瓦那后,设法和格瓦拉重逢。此时格瓦拉已在1959年7月和战友亚丽达结婚,亚丽达是个贤淑美丽的妻子。可格瓦拉见到这个KGB女特务后,旧情复燃,两人又纠缠在了一起。海蒂并不在意格瓦拉已婚,甘愿做他的情妇。通过格瓦拉的关系,她在哈瓦那大学谋得一份教职,不久又进入教育部工作,还成了古巴女民兵的军官。在这段时间里,她一直没忘了向莫斯科汇报情况。
KGB派她到古巴,是因为当时古巴反苏情绪高涨,特别是古巴危机后,卡斯特罗和格瓦拉认为苏联出卖了古巴的民族利益。KGB要这个女特务把卡斯特罗政权的活动报告给莫斯科,尤其要重点对付格瓦拉。她得挑拨卡斯特罗和格瓦拉的关系,给格瓦拉灌输激进思想,让他离开卡斯特罗,去拉丁美洲发展武装斗争,就像调虎离山一样,让卡斯特罗失去得力助手,好让KGB控制古巴。没想到,格瓦拉还真听了她的话,急着去南美开展游击战。1964年,她向莫斯科报告,说格瓦拉很快会离开古巴,去拉丁美洲发展游击战争,最有可能去的地方就是玻利维亚。KGB立刻命令她尽快转移到南美,做好隐蔽活动的准备,就等着格瓦拉上钩。KGB给她弄了张假护照,名字是罗娜·库蒂尔雷兹·宝尔,护照上写着她父亲是阿根廷人,母亲是德国人。这个KGB女特务就以罗娜的身份,潜入玻利维亚,在首都拉巴斯住下,还进了圣安德雷斯大学的药物学系。她编了一套假经历,说自己为了上玻利维亚的大学,才离开布宜诺斯艾里斯。这理由虽说奇怪,可谁也没怀疑,很自然地就接纳她参与社会活动。据当时和她有来往、很熟悉她的记者冈萨诺·卢比兹·穆诺斯回忆:“她是个好姑娘,机灵又聪明,挺安静的。有点放荡不羁,住在破旧公寓里,睡在地板上,很少参加舞会。她喜欢民间音乐,从不谈论政治,我记得她一直是这样。”
不过,罗娜有时也耐不住寂寞,打破了这种低调的生活。离开大学后,她在玻利维亚总统新闻处找了份工作。新闻处有几个女秘书参加天体会,罗娜有时也跟着去。虽说她不喜欢性表演,也不爱酗酒和裸体,但为了不引人注意,不显得太特殊,她还是参加了。莫斯科给她的指令很明确,必须隐藏好,不能引起任何怀疑,同时小心在拉巴斯建立地下联络。1966年,KGB命令罗娜申请玻利维亚国籍,方便在国内四处活动。为了达到目的,她嫁给了一个玻利维亚人安东里奥·马蒂尼兹。可一拿到玻利维亚国籍,她就马上和他离了婚,只保留了马蒂尼兹这个姓。
1966年10月,切·格瓦拉潜入玻利维亚时,罗娜已经在玻国各地建立了广泛的关系。她以采集民间音乐为借口,在玻利维亚深入旅行,经过一番努力,手头有了一张超过两百人的名单,一旦革命爆发,这些人就能加入队伍。11月,格瓦拉到达拉巴斯,他用了两张假护照,绕道布拉格、苏黎世和达喀尔才进入玻利维亚。一到拉巴斯,他就烧掉了这两张假护照,罗娜又给他提供了一张新的假证件。这时罗娜已经用“达尼亚”这个代号活动了,而格瓦拉的身份证明上写着他是美国社会学学者,来玻利维亚参与一项科学研究工作。靠着这个伪装,格瓦拉顺利到达了由达尼亚和玻利维亚共产党协助建立的第一个游击队营地,营地设在油城卡尼利附近的曼卡华卡牧场,格瓦拉就在这里和其他古巴游击队会合。
格瓦拉用代号“拉蒙”,建立起自己的地下军队,设立了军火弹药库、秘密营地、训练场,甚至还有一间地下野战医院。没过多久,格瓦拉组织有序的游击队就突袭了很多地方,把玻利维亚政府吓得不轻。政府赶紧组织反游击部队,这支部队由美国CIA提供武装、训练和经费。几个月后,部队扩充到八百名装备精良的森林作战军人,由参加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美国老兵指挥,对格瓦拉的游击队展开扫荡。
尽管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格瓦拉的部队还是不断取得胜利,军事和政治影响力持续扩大。游击队得到莫斯科通过玻利维亚共产党给予的经济支持,当地的工业家为了不受骚扰,也给游击队缴纳了将近两万五千美元。在这段时间里,达尼亚和格瓦拉同甘共苦,一起战斗、相爱,共同面对危险。格瓦拉取得了不少成果,比如发动学生暴动、进攻并破坏军队哨站、在锡矿区对工人开展有影响力的工作,逼得政府对矿区宣布紧急戒严,封锁工人对游击队的补给和支持。但格瓦拉面临的困难也不小,不过他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大。
这时,莫斯科却害怕了。他们一开始想离间格瓦拉和卡斯特罗的关系,把格瓦拉调离古巴,没想到格瓦拉的游击队发展得这么快。而且,格瓦拉那种激进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也让莫斯科越来越不感兴趣,因为搞武装斗争的想法和他们的政策背道而驰。他们还担心,要是玻利维亚革命成功,变成第二个古巴,会在拉丁美洲各国产生巨大影响,格瓦拉式的武装活动会蔓延到其他国家,脱离莫斯科的控制。于是,KGB竟然和CIA做起了幕后交易,要联手消灭格瓦拉。格瓦拉腹背受敌,却还不知道莫斯科正盘算着要他的命,直到死,他都不知道自己深爱的女人是KGB特务。格瓦拉成了西方青年革命者的英雄偶像,这让KGB觉得太危险了,决定不能再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就下令给达尼亚,让她出卖自己多年来深爱的人和一直从事的事业。
1967年3月的第一周,达尼亚借口带两个卡斯特罗的重要使者(法国作家狄布雷和一个阿根廷联络官)去见格瓦拉,离开了他,前往最秘密的营地。可他们到达要塞时才发现,格瓦拉几周前就带人侦察去了。达尼亚一直等到3月21日,实在等不下去了,因为她已经把情报送给了玻利维亚参谋长约璜·何塞·杜雷斯将军,把游击队营地的关键详情全都出卖了。格瓦拉的覆灭就此开始。地下武装和军火库被攻占,政府军集中最强兵力,袭击游击队最薄弱的环节,游击队被打得溃不成军。他们得不到农民的支持,粮草弹药耗尽。10月8日,格瓦拉腿部受伤,最终被捕,不久后,就被一个玻利维亚小军官马里奥·德兰冷血枪杀。据说,玻利维亚总统巴利恩托斯将军和武装部队司令奥万多将军签署了命令,要求捉到格瓦拉就立即枪决,以防他逃走。格瓦拉的尸体停放在巴利格兰德医院的洗衣处,星期二让记者查看,但星期三就失踪了,因为玻利维亚政府不想让格瓦拉的兄弟从布宜诺斯艾里斯赶来认尸。据说,格瓦拉的头和两手被砍掉,尸体被埋掉或焚毁。事实上,星期二午夜,尸体被两个玻利维亚军官和一个CIA特务装上小飞机运走,至今下落不明,有人说保存在巴拿马军事基地,也有人说被抛进了大海。
至于达尼亚,传说她在3月的一次伏击中被击毙,但始终没有证据证实。实际上,她出卖格瓦拉后,就用另一张假护照离开玻利维亚,安全回到了莫斯科。哈瓦那还在大力宣传歌颂“游击队员达尼亚”,可这个KGB特务早就回到老巢,非但没有牺牲,还在为KGB策划下一个侵略颠覆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