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农业:靠种地实现财富自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6章 新立农民种植合作社

“老弟,我们这又种大棚又养羊的,根本照顾不过来啊!”

“而且投资太大了,一头羊一千多块,我们总不能为了种点菜,特意养一群羊吧?”

刘庆余点头,“如果能有办法集中养一群羊就好了,既不用我们负责,还能有羊粪使用。”

“哎!我倒是有个办法!”

堂哥刘庆进突然说道:“我家不是注册了个养殖合作社嘛!一共有二十五家成员,如果我们能够把羊给养起来,羊粪的事情不就解决了?”

其他人一听,立即嫌弃起来。

“你可拉倒吧!你那合作社就是一个空壳子,你有钱买羊吗?”

“当初注册的时候,还说可以贷款呢!你贷出一分钱了?”

刘庆进摊手,“那你们说怎么办?”

众人还要挤兑他,但是被刘庆余给拦住了。刘庆进这人啥都好,就是喜欢说大话,吹牛完全不着边际。不过,他的话却给了刘庆余一点启发。

“要不我们也成立一个蔬菜种植合作社吧?不知道合作社需要不需要交税。”

“我这有文件!”刘庆进连忙说道,然后从手机里面找到了文件,发给了刘庆余。

刘庆余打开一看,不由得笑了起来,“为了壮大农村经济,现阶段所有农村合作社,都将免征所有税务。那我们就成立一家合作社。”

众人连忙看了过来,想要听听刘庆余的想法。

刘庆余将自己的想法阐述了出来:“我是这样想的,凡是想要种蔬菜的,都加入这个合作社里面。合作社来定制标准,并且聘请技术人员来指导蔬菜种植。当然,这个技术人员暂时由我来担任,我会象征的从合作社领取1块钱的工资。等以后,招了其他的技术人员,再商定工资是多少。”

“合作社会和我的销售公司签订合同,所有成员卖菜,都要通过合作社销售。销售的钱合作社会截留5%在公账上,用来作为聘请技术人员的工资。每季度的结余如果超过了技术人员的工资,将会全部用来购买羊粪,用来培植沃土。”

“我们可以养殖合作社签订订购合同,有了这笔钱,养殖合作社就可以买羊,然后进行繁殖。只要羊群繁殖壮大之后,我们的羊粪就不用愁了。”

众人听完,人人都在心里算计着小账。

种蔬菜肯定是挣钱的,刘庆余三茬菜就赚了七万多块。今年还能种两茬,保守也能赚四万,全年最少是11万元。合作社截留5%,也不过5500元。

而合作社不仅提供技术指导,而且还帮忙培植沃土,增产带来的效益都比5500块要多。如此算的话,成立合作社并不亏。

刘庆航当先表态:“老弟,我们听你的,你说咋办就咋办。”

他本来就要跟着刘庆余种西瓜,现在刘庆余又带着他种菜,他又怎么会反对?如果不是有其他人在,他早就无脑同意了。

其他人账算的差不多了,也都开口同意。

于是,刘庆余就带着众人的身份证和签字,去市里创办了新立农民种植合作社。

现在正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时期,创办种植合作社的手续很容易就办好了。

整个合作社一共有五十八家,都是刘庆余自家的亲戚以及关系好的人。因为各家园子里面都种着东西,所以并没有第一时间起大棚。

不过,刘庆余还是将他们组织了起来。

除了一些协调给四叔和刘庆航这些种烤烟,其他人都派出去买羊粪了。

刘庆余以合作社的名义,向村里申请了一块空地,专门用来存放羊粪。并且借给合作社两万元,购买了一台专门粉碎粪便的半湿料粉碎机。

粉碎机半个月就送到了新立村,有了它之后,就不需要用蛮力敲碎羊粪了。如此一来,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手续是跑下来了,不过种菜的事情要暂缓一下。各家园子里面还长着黏玉米或者蔬菜,要等十多天才能清理出来。不过,大家都开始准备钱了,有钱的想把料买进来,特别是大棚架子。

大棚架子没有卖现成的,都是找卖钢筋的买原材料,雇他们店内合作的焊工焊接。一切都要从头做起,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

于是,刘庆余召开了第一次合作社全体成员大会。

大会的第一项议程,就是选举出四个小组长,每个小组长代表十户人家,剩下的由刘庆余代表。以后除非必要,不会召开全体成员大会。

第一组组长是刘庆航,他代表的他们刘庆余几个堂哥,以及他妻子的家族。

第二组组长是赵成峰,他是刘庆航的连襟。因为他家在村东头,所以除了代表赵家几户之外,还代表村东头的几户人家。

第三组组长是四叔刘冠平,他代表的四婶那边的亲戚。

第四组组长是张军才,他是刘冠华的好友,属于两边靠的亲戚。他代表的张家几户之外,还代表村中间的几户人家。

以后小事情需要商议,刘庆余就会直接召开组长会议。这是我国的一贯传统,小会研究大问题,大会研究小问题。

那些被代表的人也没有不满,甚至还乐得清闲。只要刘庆余能够带领他们赚钱,就是搞一言堂都行。

大会解散之后,刘庆余将四个组长留了下来开小会。

“各家园子马上就要倒(清理)出来了,这段时间咱们应该先做好准备工作。一会儿回去之后,你们统计一下,看谁家盖大棚的钱准备好了。有钱的先将大棚架子呲(焊接)出来,等园子倒出来了,立即把大棚盖上。早一天盖大棚,就早一天赚钱。”

“再问问谁有熟悉卖钢筋的地方,问问咱们这将近一百个大棚,怎么的也得给咱们便宜点吧。”

张军才看向赵成峰,“这事老赵应该知道。”

赵成峰善于钻营,为人机敏,所有赚钱的项目都会掺上一脚,他新立村最早种植烤烟的人。刘庆余种菜赚钱了,他就第一个想要跟着种。哪怕吴三拒绝了,他也没放弃,一直盯着刘庆余。所以听到刘庆余成立合作社,立即找上门来加入。

而且,他们一家都非常认干,而且敢干。他家准备盖四个大棚,向刘庆余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