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的话
你好!我是乔春艳,是一位从业二十余年的眼科医生。你我通过这本书相识,不仅仅因为我是眼科专业人士,更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孩子家长。我想能翻看这本书的人应该是有强烈求知欲、强烈责任感,想为孩子的成长遮风避雨、想为孩子做好长远规划的好家长。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医生的工作已经很忙了,干吗还没事儿找事,放弃休息、利用节假日等业余时间来写近视眼防控的科普图书。目前,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非常重视近视眼防控,市场上相关书籍已经不少了,我们这本书有什么不同?
话说回到2020年,经历了一学期的停课不停学,暑假期间,我儿子去做常规眼科体检,发现视力下降明显,散瞳验光后确诊近视了。看到验光结果的一瞬间我就焦虑了,现在回想起来,我依然记得那一刻自己有多么难受,因此我特别能理解带孩子来看病的家长们的心情。为了预防近视做了那么多,最后孩子还是近视了。我也和其他家长一样,一时不愿意接受现实,有挫败感。但我的焦虑感很快就过去了,因为我清楚自己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积极应对。我希望其他家长也能和我一样,不仅关注孩子的健康(包括眼健康),更可以运用医学知识真正帮助到我们的孩子。
身为眼科医生,经常会有亲朋好友来咨询孩子近视的问题。很多问题我认为是基本常识,大家都应该知道,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甚至我医学专业的同学,同为医生(非眼科),也因为缺乏相关知识,未能早期发现孩子近视,耽误了治疗。其他大部分人就更不一定真的知道如何爱护眼睛,这让我意识到科普宣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大医治未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发现孩子近视后,我先后写了几篇近视防控的科普文章发在公众号上,同时通过广播电台、网络直播等形式积极、广泛宣传近视防控知识。我是理性的眼科医生,也是感性的妈妈;我有足够的眼科知识,也有丰富的实操经验;我为预防近视努力过,现在正在为延缓近视发展而努力。很多家长们遇到的问题我也遇到过,我也在不断学习、摸索努力成为一个好妈妈。以眼科医生和妈妈的共同视角写给家长们一本实用的近视科普书,应该能够帮助更多的家长朋友们,我心动了,然后历时2年,就有了你手里的这本书。
写书的过程是重新整理知识体系、梳理思路和反思的过程,不仅是近视防控,也包括亲子沟通和家庭教育。书是传递知识和读者相互交流的载体,也是内省自我和表达思想的载体。从最开始对自己的文笔没有自信,到享受梳理思路、安静写作的心流,我完成了一次从不敢写到想要写,突破自我设限的历程。我喜欢当医生,深爱着自己的工作。我非常开心不仅能通过在医院治病救人来帮助患者,还能通过科普书籍宣教防病治病的知识,帮助到更多的人。
本书分知识篇和实战篇两部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知识篇系统介绍了近视眼相关知识,撰写过程中参考了最新的国内外近视研究成果,保证了知识的权威性、专业性和科学性。阅读之后,你会对如何做到近视早预防、早发现、早检查、早治疗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本书的特色在实战篇,学习知识不难,做到知行合一不易!我和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医生妈妈们分享了我们对自己的孩子在近视防控中的做法,通过一些真实的小故事,从家长最关心的角度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近视防控中的问题,实操性更强。希望你从书中得到的信息能够有助你更加重视眼健康,改变行为方式,为你和孩子更好的未来创造有利条件。
本书的另外一个特色是书中的部分插图由作者团队的孩子们绘画完成。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画笔参与科普宣传,相信他们会成为近视防控的力行者。
感谢康梦田医生的鼎力加入,她从硕士研究生开始就深耕于近视防控领域,是安阳眼病研究的骨干成员,在近视领域研究颇丰。她在写作、统稿、校对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感谢张慧、张烨、张烁和李婧医生的无私分享,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不同家庭在近视防控中的不同特色。大家可以博采众长,寻找最适合自己家庭的做法。感谢林舒曼医生对全书稿字字句句的细致审校。
衷心感谢人民卫生出版社对此书的宣传、推广与支持。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编写中难免有些错误,敬请批评指正。有的观点和做法也不一定适合所有孩子和家庭。也欢迎您把近视防控的感受、想法和故事记录下来,和我们分享。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眼科博士、博士后
欧美访问学者
一位男孩的妈妈
乔春艳
202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