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二
民族医药凝聚了数千年中华民族与疾病斗争的丰富经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医药经典方作为民族医药这个伟大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实践我国民族医药的工具和载体。因此用文字的形式来记录民族医药文化,把民族医药文化固化下来、传承下去,让民族医学典籍及其所承载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始终心系中国民族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首先,要坚持“四轮驱动”:做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扩大民族医药的学术影响力;搞好民族医药科学研究,用现代科学技术解释民族医药原理;注重民族医药人才队伍的培养;编撰著作和进行标准、规范的研制工作。其次,要坚持“守正创新”:在坚守原创思维、守住辨治思维、坚持治未病思想和坚持大医精诚的行医观的四个方面“守正”;从解放思想、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注重民族医药实践等角度进行创新,而且创新不仅在方法上进行创新,更在思想上、治疗技术上创新,并时刻关注科技发展前沿。最后,民族医药的传承创新要落实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把民族医药的科研成果、规范、标准转化为诊疗技术和医疗产品,更好地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谢雁鸣岐黄学者研究团队依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经典名方和大品种培育分会,在民族医药经典方筛选、挖掘和大品种培育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创建性工作,分会团结全国各民族医药的专家学者,依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研课题“民族医药经典名方筛选和大品种培育研究”,开展了藏医药、蒙医药、维医药、满医药、朝医药等多民族医药的经典方整理、挖掘的示范性研究,并形成了一套可行性较强的研究路径。通过筛选、挖掘、创新,使经典方的理论得到阐释,学术价值和临床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彰显和提升,这对民族医药的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付梓之际,邀我做序,我欣然同意。《中国民族医药经典方数据挖掘与应用》一书是中国民族医药经典方研究成果的凝聚和转化,也是服务民族工作大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继承中华民族历史观的一次可靠实践。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将在民族医药经典方研究领域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原会长
许志仁
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