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章
长安城下,蜀军与魏军残部对峙,气氛剑拔弩张。三少深知,长安作为曹魏重镇,城高墙厚,强攻伤亡必重。他围着长安反复勘察地形,又结合内应提供的情报,发现长安西城门防御相对薄弱,且附近地下水道纵横交错。一个大胆又冒险的计划在他心中成型。
三少挑选出五百名精锐士兵,这些士兵皆是军中悍勇之士,且熟悉水性。他亲自向他们布置任务:趁夜潜入地下水道,迂回到西城门附近,待城外蜀军发动强攻吸引魏军主力后,里应外合打开城门。士兵们领命而去,在夜色掩护下悄然消失在地道入口。
城外,诸葛亮率大军佯装在东城门展开强攻,一时间,战鼓雷鸣,喊杀声震得人耳鼓生疼,云梯、攻城车纷纷出动,魏军急忙调集重兵防守。三少则带领一支机动部队,隐蔽在西城门不远处,时刻准备接应。
五百勇士在黑暗潮湿的地道中艰难前行,地道狭窄,空气污浊,还有积水没过脚踝。但他们凭借顽强意志,终于抵达西城门下。领头的小校悄悄推开地道出口的暗门,确认附近魏军数量后,发出信号。勇士们一拥而出,迅速解决掉城门附近的守卫,打开了西城门。
三少见状,立即率领部队冲向城门,高喊:“蜀军入城了!”声音如洪钟般响彻战场。城内魏军听闻,顿时军心大乱,不少士兵弃械逃窜。诸葛亮那边得知西城门被破,也加大进攻力度,率军从东城门涌入。
魏军主将郭淮见大势已去,却仍负隅顽抗,率领亲卫与蜀军展开巷战。三少骑着高头大马,手持长枪,在城中往来冲杀,所到之处,魏军纷纷败退。郭淮看到三少,知道他是蜀军的主心骨,红着眼杀了过来。三少毫无惧色,与郭淮战在一处。两人你来我往,大战数十回合,三少瞅准时机,一枪刺中郭淮手臂,郭淮吃痛,手中长刀落地,被赶来的蜀军士兵生擒。
随着郭淮被俘,魏军彻底崩溃,长安宣告被蜀军占领。消息传开,整个蜀地一片欢腾,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庆祝。刘禅得知后,龙颜大悦,下旨嘉奖三军。
然而,三少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清楚,曹魏根基深厚,失去长安绝不会善罢甘休。他一面安抚长安百姓,开仓放粮,恢复城中秩序;一面命人加固长安城防,招募新兵扩充军队。同时,他还派人联络周边郡县,争取更多支持。
不出所料,曹睿得知长安失守,暴跳如雷,再次调集大军,命司马懿为帅,誓要夺回长安。司马懿深知三少智谋过人,不敢贸然进攻,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逐步向长安逼近。
三少得到情报后,与诸葛亮商议对策。他认为,魏军远道而来,士气正盛,不可与之正面硬拼,应先避其锋芒,消耗其锐气。于是,蜀军收缩防线,坚守长安,同时派出小股部队不断骚扰魏军后方,截断其粮草供应线。
双方再次陷入僵持,在这段时间里,三少在长安城中推行新政,选拔贤能之士治理地方,改善民生。他还大力发展军事工业,打造出更多精良的武器装备,为接下来的大战做准备。而司马懿那边,也在不断寻找蜀军破绽,一场更为惊心动魄的较量即将再次上演,天下局势依旧悬于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