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是提高政党认同的必然要求
在西方政治学中,政党认同是研究公众政治行为的核心理念。简单说,政党认同是民众对某一政党的心理认同、拥护支持和自觉服从,表现为民众对某一政党的忠诚和归属。一种稳固的政党认同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一旦形成则保持相对稳定,虽然由于受众多因素影响也会发生变化,但变化过程一般是比较缓慢的。政党认同是一个政党正常运转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了政党认同,任何政党的行为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的政党也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角度来看,政党认同直接影响着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基础,决定着执政方略的实施和执政目标的实现。因此,探索政党认同基本规律,不仅有助于深化对西方政党政治的理解,而且对执政党掌握政党执政规律、加强自身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在现代民主政治中,政党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组织中的政党、选民中的政党和政府中的政党。政党认同对于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政党制度、不同类型政党的影响形式有所不同,然而这些影响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对于组织中的政党来说,政党认同本质上就是政党成员对于所在组织的忠诚度,而这种忠诚度“来源于组织代表了组成人员的利益,并最大限度整合了内部和外部的利益差距”[11],决定了政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是政党的生命所在、力量所系,是政党能否赢得选举和能否取得良好政绩的内在保证。对于选民中的政党而言,政党认同决定着选举结果,是选民投票倾向的直接体现,是政党能否上台执政的“通行证”,也是新组政府的合法性来源。在长期选举实践中,选民形成政党认同,即投票时以政党划线,只要认可某个政党维护自己的利益,就将选票投给这个政党提名的候选人,这表明选民真正在意的是政党而不是具体候选人。只要选择了政党,候选人是谁反而没有那么重要,这样选举结构就呈现出明显的政党结构特征,久而久之形成投票的政党认同路径依赖特性。在政党认同的框架下,“认同提供了做出投票决定的捷径——一个‘长期不变的决定’”[12]。也就是说,每逢大选时,选民投出手中的一票并不是一件很难抉择的事情,按照政党路线投票的原则做出取舍就能够解决问题。因此,认同民主党政策和理念的选民将会毫不犹豫地把手中的选票投给参选的民主党候选人,而认同共和党政策和理念的选民则很自然地将选票投给参选的共和党候选人。做出这种选择时,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做出这种决定是早已形成的政党认同在起作用。对于政府中的政党来说,政党认同本质上是执政党的执政实践,尤其是施政绩效能否赢得民众的正面评价,即增强执政合法性和非权力性权威,它既是下次选举选民投票的依据,又为政党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环境。
越来越多的经验教训证明,腐败是导致政党认同降低的重要因素。任何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如果不能清醒认识并正确对待权力,而且放纵腐败现象滋生蔓延,那就很难逃脱被民众抛弃的命运。腐败把公共权力用于私人目的,脱离了公共权力为民众谋利益的前提,自然得不到人民的认可。首先,腐败导致政党衰败。政党是一个具有共同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的政治组织。正是信仰的力量将志同道合的阶级先进分子吸引、凝聚到一起,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而进行政治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党应该是组织和主义的结合体,组织是政党的“肉体”,主义是政党的“灵魂”。然而,当整个社会奢靡之风弥漫、贪污腐败盛行时,政党组织的成员就会放弃政治目标,竞相追逐私利,出现政治蜕变、经济贪婪、生活腐化,政党就会失去精神和灵魂,沦为自私自利者的松散联盟,甚至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因为腐败,政党内部纪律松弛、组织涣散、争权夺利、派系林立,权力运行无法按照既有的规范和要求进行,反而潜规则大行其道,政党逐步失去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最后变成一盘散沙。[13]因为腐败,党员对政党的忠诚随之降低,这就必然导致党员人数减少,政党危机出现。本来政党在政治生活中履行着政治录用的重要职能,通过有组织的活动,把符合政党能力要求、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社会精英吸纳到党内,储存起来,等到选举时把他们作为本党的候选人推荐给选民。但是,对于一个因腐败而声名狼藉的政党,除了投机分子和动机不纯之人,理论上很难吸引到优秀人才。随着政党认同的下降,优秀人才大量流失,执政党极有可能在与其他政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失去执政地位,被竞争对手取代而逐渐衰败甚至消失。苏共垮台给我们的重要教训之一,就是一个因腐败而丧失灵魂的政党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苏联人民为苏共举行平静的“葬礼”就是政党认同彻底丧失的最好宣示。其次,腐败降低执政绩效。政党认同在执政党治国理政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完成执政目标的根本保证。有学者认为,民众的心理认同决定了政治体系的权威性输出的认可和服从程度,换言之,执政党制定的政策、发出的指令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很大程度上由本国公民的政党认同决定。“缴纳税款,遵守法律,愿意在战争中做出牺牲,这在很大程度上同全体人民或某些集团中通行的感情、价值观和其他态度有很大关系。”[14]执政党制定的政策如果能够得到民众的理解和认同,那么,不需做很多的动员和宣传,政策就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即使国家遭遇严重困难和重大挑战时,甚至其中有些问题是由于执政党的失误造成的,但只要执政党真正以人民为中心,勇于为了人民坚持正确的、纠正错误的,人民群众也会心甘情愿与执政党一起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共渡难关。相反,腐败就像一堵无形的墙把政党和民众隔开,把民众推向对立面,使政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对于一个贪污腐败的执政党,它所推出的政策能得到民众的普遍认同和全力配合吗?执政党能取得令人信服的执政业绩吗?美国学者希尔斯曼的解释则很有说服力地回答了上述问题,“即使在行政系统,总统制定政策也不能仅仅依靠他们自己发号施令就能使政策得以贯彻执行。他们必须取得他人的合作和支持,获得某些人的赞同,另一些人的默许,还有一些人的热心帮助”[15]。这充分说明了掌握权力是施政的前提,但是执政绩效的优劣却是由民众的支持与否决定的。最后,在政党政治中,选民投出的选票为政党认同做出权威评判。腐化堕落的政党必然衰败,政党衰败导致执政能力低下,进而引发民怨载道,降低政党认同,削弱政党的竞争力,政党认同危机不断发展的结果就是选民最终将执政党抛弃而将选票投给其他政党。
政党认同对于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政党认同是党长期执政的现实要求。在内忧外患、危机深重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主动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取得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谱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壮丽的篇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再次雄辩地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并将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长期执政,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只有得到人民的认同与支持,我们党才能长期执政。人民的认同也意味着党可以利用的执政资源的增加,意味着党能够游刃有余地使用各种执政资源,更好地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通过领导广大人民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而取得的;又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下长期执政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全力支持,是党执政的强大社会政治基础,是党的力量源泉,更是我们党宝贵的执政资源。党的执政地位并非与生俱来,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失去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全力支持这一最宝贵的执政资源,党执政的合法性就会丧失,执政地位就会动摇。所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不断提高政党认同,依靠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更好地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其次,政党认同是降低执政成本的现实条件。在政治实践中,每个执政党都必须考虑执政成本。一个忽视执政成本的政党很难取得理想的执政绩效,最终也难以逃脱被民众抛弃的命运。一个政党为实现自己的执政目标而付出的全部人力、物力、财力,都属于执政成本。倾听群众呼声,广泛收集民意,准确反映群众要求,进行利益表达,需要支付成本;把群众意见和要求通过分析综合进行利益整合,需要支付成本;通过政治录用把精英人才吸引到党内来,储备人才,向政权机关推荐人才,需要支付成本;动员舆论,宣传教育民众,动员民众为实现执政党提出的目标而奋斗,当然也需要支付成本。既然执政必须付出成本,毫无疑问成本越低,效益就越高,同时也意味着执政绩效越优。政党认同提高,党在执行路线方针政策时遇到的阻力就会很小,进展就会比较顺利。我们党从成立之初起,就把自己定位在代表民意、引导民意、实现民意的政治组织上。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党用行动证明自己确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因而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这种政党认同,无疑大大降低了党的执政成本。最后,政党认同顺应了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选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民主意识、自主意识在不断增强,利益诉求、政治参与意识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也在与日俱增。[16]这就要求执政党必须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使治国理政全部工作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发展规律、体现人民愿望,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与腐败现象做坚决斗争,严厉惩治贪官污吏,特别是着力防范脱离群众的危险,实现长治久安。
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清除身上的“病毒”,这是提高政党认同的必然要求。我们党代表人民执掌政权,党的全部活动都是为了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一切腐败行为都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与党的性质和宗旨格格不入的。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严重腐蚀党的干部队伍,削弱党的战斗力,危害党群关系,最终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大量事实告诉我们,作为执政党,经济搞不好会垮台;经济搞上去了,如果腐败现象泛滥,贪污贿赂横行,严重脱离群众,丧失人心,同样也会垮台。根本原因就在于,腐败现象侵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使他们对政党失去信任和信心,也使政党认同丧失殆尽。一言以蔽之,腐败是使政党认同降低的毒瘤。
我们党以零容忍态度反腐败,说到底,就是为了在新形势下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人民群众的政党认同,真正赢得人民的心、守住人民的心,使我们党更好地完成肩负的时代使命。人民群众最深恶痛绝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基础的最大威胁。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意志,是我们党有信心、有力量的表现,这将有力地提高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