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自我与社会:教育戏剧的育人之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天然联姻:戏剧与教育的相遇

教育戏剧在西方大致经历了前研究阶段(古希腊时期—1911年)、理论初创阶段(1912—1969年)、纳入学制阶段(1970—2005年)和蓬勃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四个时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教育戏剧概念、功能和教学方式三大研究领域。教育戏剧在中国起步较晚,但也大致经历了前研究阶段(1984—1996年)、萌芽阶段(1997—2004年)、探索成长阶段(2005—2013年)和蓬勃发展阶段(2014年至今)四个时期。[1]

从一个宽泛的视角来看,教育戏剧的发展历程相当悠久,在西方世界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相对而论,教育戏剧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比较短,大致起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但在这个较短的发展历史中,中国的教育戏剧研究仍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并逐渐在本土转化层面展开积极探索。

“教育戏剧概念是在戏剧概念基础上延伸出的一种专业概念,在西方和中国研究界均呈现出狭义取向和整合取向两大流派,理论界尚存在一定争议。”[2]对于教育戏剧这样一个戏剧学与教育学相遇并孕育而成的研究领域,其涉及的学科基础众多。即使单独研究“戏剧”或者“教育”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而二者联姻并交融形成的“教育戏剧”,对其展开研究的难度不言而喻。面对此研究主题,我们首先需要从中西文化和中外语境中剖析戏剧的初始含义和基本意涵,方能从词源学的意义上阐明教育戏剧的母体之一——戏剧的本原之义,从而为戏剧与教育的相遇和联姻找到可能的基础。在理解中西文化中戏剧所蕴含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我们将从教育学的层面探析戏剧与教育能够联姻的基础。由此,我们将围绕生命关怀、情感涵育、对话交往以及表演呈现四个主题来具体分析和阐释两者的联姻条件。当我们从多重的视角看待教育戏剧的联姻基础时,我们会发现戏剧与教育从其关切的核心、展开的形式以及呈现的方式等方面均存在许多根本的共通之处,正是这些内在关联将二者融为一体。

教育戏剧在中国的研究是伴随着其被引介到国内以及尝试在部分学校开展实践的基础上兴起的。教育戏剧作为一个源起于西方教育话语中的概念,在将它融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时,必然要经历一个本土转化的过程。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和有必要检视中国已有的教育教学方式本身所蕴含的教育戏剧思想。如中国诸多中小学开展的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社团活动以及情境教育等,其设计理念和运作方式与教育戏剧理念都有许多契合之处。通过剖析和揭示这些共通点,不仅能让更多的中小学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接纳教育戏剧,同时也能为教育戏剧在中国的本土转化和落地生根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