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新诗选本的初创与发展
在新诗发展史上,新诗选本与新诗创作有着紧密的关联。20世纪20年代,无论是新诗创作还是新诗编选都处于初创期,新诗在新/旧的二元对立中前行,新诗创作、理论批评与新诗编选主要是为争取新诗的合法性;进入30年代,当新文学已经初步站住脚跟时,新/旧框架就为诗/非诗的对立所取代,对于新诗诗歌体式的探索与建设成为此时的中心任务,新诗选本于是在新诗史与新诗经典化的视域中展开,新诗编选进入了百年历程中的第一个繁荣期。1937年“七七事变”给新文学带来巨大影响,新诗编选陷入沉寂,除了各类以反映现实、服务抗战为目的的选本外,此时的新诗编选更多地是个体性行为,呈现出较浓厚的个性风格。因此,民国时代的新诗选本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20—1928年,以《新诗集》(第一编)、《分类白话诗选》《新诗年选》(一九一九年)为代表;1928—1937年,起于卢冀野(卢前)编的《时代新声》,以朱自清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为主要代表;1937—1948年,以孙望、常任侠主编的《战前中国新诗选》《现代中国诗选》和闻一多编选的《现代诗钞》为代表。之所以止于1948年,是因为《现代诗钞》在闻一多生前未正式发表,它被收入《闻一多全集》于1948年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