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章 骑马出行,清舒山馆
回到狮子园后院的弘时,端坐在假山水池边的凉亭内,旁边一个老嬷嬷和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奴婢恭敬的站着。
弘时端起茶杯,轻轻呡了一口后又放了下来。他微微撇了撇身旁的老嬷嬷,心思不由得再次动了起来。
想要改变弘时的命运,单单这一次露脸还是远远不够的。
这段时日以来,他已经很认真的思索过,原本历史上的弘时之所以会有那样的结局,固然有着其本身性格不羁少谋且颇为乖戾的原因,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淡漠了亲情!
既然给康熙留下了好印象,若不趁热打铁,岂不是傻瓜?
据他所知,原本历史中,康熙驾崩前,他的诸多儿子中有胤祉、胤禛和胤祺封了亲王。
而这三个亲王中,康熙又将其中两个亲王的长子(胤祉的长子弘晟,胤祺的长子弘昇)册封为世子,表示他们将成为未来的亲王继承人。
此时的胤禛,只有两个儿子,次子弘昀和他。弘昀乃是与他一母同胞的兄长,年龄也比他大两岁。但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弘昀也将于一年多后病亡。
从那时起,弘时便成了胤禛事实上的长子。
可康熙却没有封他为世子,从始至终甚至连个贝子都没有被封,其根源,想来就是因为他几乎从未与康熙接触,康熙对他也几乎没有祖孙之情。
在这几个成长于康熙后期的皇孙中,毫无疑问弘皙是最受宠的,可以说他与其父一样,都是被康熙一手带大的。
正因如此,即便胤礽被废,康熙对弘皙的喜爱也未曾减少。
想到这里,弘时站起身便往外走去。走到胤禛的书房外不远处,便看到狗儿猫着腰满脸奉承的笑着跑来,随后扎下千去。
“奴才请三爷大安”狗儿扯着嗓门给弘时请安。
“起喀吧,阿玛是否在书房?”弘时淡淡的问道。
“禀爷,戴先生刚从京城赶来,主子爷正在见他。”
狗儿的嗓门洪亮,此处离书房近十余米,按说早就被书房里听到。若胤禛没有什么机密之事,定会让他进去了。
“是弘时来了吧,进来吧。”果然,胤禛的声音传来,狗儿利落的一个侧身,让开了路。
弘时一进书房,便看到一个三十岁左右之人已经扎下了千去,口中还说道:“戴铎请三爷安。”
弘时对戴铎并不陌生,此前几个月里,已经见过数次,也知道此人乃是胤禛的幕僚,便抬了抬手,说道:“起喀吧。”
弘时饶过书桌,走到胤禛身旁,轻轻的拉住胤禛的胳膊,语气稚嫩而又有些恳求的说道:“阿玛,这狮子园里太闷了,孩儿想出去玩,请阿玛允准。”
胤禛看着弘时那巴望的眼睛,虽然他对家里的规矩很严,但毕竟只是一个六岁的孩童,有点玩性,也属正常。
便开口说道:“好,就让狗儿带几个护卫陪着你吧,不过,不准你进入围场内,记住了。”
听到这话,弘时顿时开心起来:“孩儿遵命,谢谢阿玛。”
说完,便不待胤禛再吩咐什么,一蹦一跳的跑了出去。
始终站在书房门口的狗儿自然听到了胤禛的话,也随即一招手,便带上了两个护卫,跟了上去。
弘时出了狮子园,便看到一辆马车已经停在了门口,他的随身嬷嬷和奴婢以及两个护卫已经站在了马车旁。
弘时眉头微挑,随即淡淡的说道:“今日不坐车,骑马。”
一听这话,那老嬷嬷脸色一变,便对着弘时跪了下去,语气恳求的说道:“主子爷,万万使不得啊,您可是万金之体啊。”
说完,老嬷嬷还连磕了三个头。
她是王府里的嫡福晋乌拉那拉氏点头,侧福晋也就是弘时生母李佳氏派来专门照顾弘时的贴身嬷嬷,若是弘时没被照顾好,出了差池,她可担待不起。
但弘时没理会她,而是转头勾了勾手。
狗儿机灵得很,顿时便猫着腰贴了上来。
弘时轻声吩咐了几句,他眼睛一亮,便躬身后退,很快便消失不见。
仅仅半刻钟后,狗儿便亲自牵了一匹通体毛发黝黑发亮的骏马过来。
事实上,清朝皇家子孙的教育极为严格,年满六岁后,便开始读书、学习骑射。
真正严苛的是,年幼及尚未开府而住在宫里阿哥所的皇子,每日寅时便要出现在指定的书房里开始读书,每天要读书三个时辰。
三个时辰后,便是骑射训练两个时辰,包括马术、射术及武术等,每天两个时辰。
每天晚上睡前一个时辰,还要再习诗文,甚至是公文或奏折的写作等等,如此循环往复,全年仅有五天的假期。
寅时,那可是早晨三点到五点,不管寒暑,每天这个时间必须早早的开始读书,想想就知道有多苦了。
雍王府的管教一向很严,对弘昀和弘时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一向对标宫里的时辰安排。
这几个月来,弘时早就有点受不了,尤其是每天起那么早。
不过这么严苛的规定下,他也收获颇丰,起码小小的身体已经学会了骑马缓行,不至于不会骑不敢骑。
弘时走到骏马旁,狗儿眼疾手快,三步并作两步过来,跪在骏马旁说道:“爷,奴才给您垫脚。”
弘时抬腿踩到狗儿的背上,狗儿双手撑地,缓缓站起了半尺有余。随后弘时双手一按马背,便翻身骑了上去。
马鞍和踏脚早已被狗儿换成了适合弘时这副小小身体的,弘时踩着踏脚,双手抓住缰绳一拉,双脚轻轻一夹马腹,马儿便缓缓向前走去。
没人知道弘时究竟想去哪里,只是以为小主子耐不住园子里的枯燥,想出来撒撒欢罢了。
可是走着走着,狗儿率先感觉到了不对。
他们一行人,不知不觉间竟然靠近了清舒山馆。这里可是皇十四子胤禵的住处。
狗儿连忙勒马,靠近了弘时,低声说道:“爷,前面便是十四爷的清舒山馆,咱们还是转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