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历数功绩,简在帝心
康熙豁然转身,看向弘时,眼神中闪过一抹隐晦的惊喜。
虽然不知道自己这个小小的孙子能不能说出真正的道理,但此刻,他也只是需要一个人率先开口反驳,给他一个台阶而已。
康熙自然也看到了走上箭楼的诸人,但他没有在意的挥了挥手,便免了诸人的行礼之事。
就在这时,因弘时出声而心中震惊一瞬的胤禛终于反应过来,他转过身,双手按住弘时的双肩,语气略带气急的说道:“放肆,小小年纪,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还不坐下。”
但弘时又岂会平白浪费了自己等待许久的机会,他倔强的强撑住胤禛下按的力道,眼睛却直勾勾的盯着康熙。
康熙终于开口了,“胤禛,你松手。”
胤禛闻言,也只能松开手,双眼却微眯,瞪了弘时一眼,好似在警告弘时,休要再胡言乱语。
弘时完全忽视了胤禛的眼神,仍旧直勾勾的看着康熙。
“来,来。”康熙对弘时招了招手。
弘时走了出来,走到高台之下,仰头扛着台上已经站在边缘的康熙。
“若朕没有记错的话,你是四阿哥家的弘时吧。弘时,你倒是说说,王公的话,哪里不对?”
康熙微笑着盯着弘时,面容上尽显慈祥之感。
弘时心中激动,随即便将自己早已腹稿了无数遍的话语说了出来。
“禀汗玛法,王公说,不忍杀生是仁慈之心,那么汗玛法一生射杀了那么多猎物,就没有慈悲心怀了吗?是故孙儿认为王公说的不对。”
此言一出,场面顿时再次变得针落可闻。
众人纷纷面色微变,尤其是土谢图汗,面容一紧,太阳穴直突突,心中甚至暗骂自己活了一把年纪,竟然干了如此愚蠢之事,拍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忘记了这位高深莫测的皇帝才是狩猎真正的喜爱之人。
还有胤禛,面容震惊,因为弘时这些话,不知道暗中得罪了在场多少王公贵胄,即便他身为冷面郡王,也有点冒冷汗。
胤禛顾不得其他,连忙起身,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弘时身旁,一把就把站着的弘时压的跪了下去。
“放肆,弘时,你给我住口,谁教你说这些混账话的?”胤禛强压嗓音,在弘时身旁呵斥道。
弘时虽然没压的跪了下去,心中却没有丝毫惧意,甚至还有点暗乐。
自己这个便宜老爹,也不叫自己哈哈子了,而是叫自己的名字,看来是被自己的话语吓的不轻。
“你住口,谁说弘时说的是混账话?你给朕下去。”
康熙双眼一瞪,对胤禛呵斥道。
胤禛无奈,只得磕了一个头,起身返回了自己的座位。
康熙再次恢复了慈祥的微笑,当着所有人,再次问道:“弘时,你说的有道理,你知道汗玛法涉猎多少猎物咯?”
弘时的小脸蛋上没有任何变化,可心中却大喜,来了,终于能够堂而皇之且理直气壮的拍康熙马屁了,于是毫不犹豫的说了出来。
“孙儿知道。汗玛法已经射杀了135只老虎,132头野猪,96只狼,25只豹,20头熊,10只猞猁狲,还曾经一天之间射死三百一十头猪,其余哨获之鹿,不计其数。”
弘时的话语再次如同大锤一般,敲击在现场每个人的心坎上。
尤其那些皇子皇孙,他们自问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出如此精准的数目。
康熙嘴角微微翘起,眼中的精芒一闪而过,却还是压住了自己的情绪继续问道:“你记得不错,那你倒是说说,汗玛法射猎这么多猎物,是对还是不对啊?”
弘时再次毫不犹豫的说道:“当然对,因为天生万物,本来就是供人取用的。我大清先祖们以涉猎为生,就像中原的汉人以耕田为生一样,都是上天教给我们的谋生之道。”
康熙对弘时的话满意至极,但看弘时小小年纪却镇定自若,丝毫不曾慌乱,心中顿时有些好奇,便再次起了考校之心。
康熙缓步走下高台,来到弘时面前,看着弘时说道:
“可是汗玛法已经御极天下,握有四海,用不着以涉猎为生了啊。”
“这是汗玛法不忘本。汗玛法如果没有射杀这么多猛兽的本领,又怎么能平三藩,收台湾,平定蒙古叛乱?汗玛法是我大清的第一巴图鲁!”
弘时铿锵有力的将自己心中的话尽数说出,到了此时,也终于暗暗松了一口气。
弘时心中暗道,前世之时,自己最喜欢二月河老先生的《雍正皇帝》一书,根据这本书改编拍出的电视剧《雍正王朝》,也是他最喜欢看的。
里面的剧情,他早已烂熟于心,此时此刻,剧里的一些话语,终于被他套用在了弘时身上。
直至此时此刻,他终于让康熙皇帝记住了自己。
“第一巴图鲁?”
“哈哈哈哈......”
“朕一生封了多少人为巴图鲁,还是第一次听说朕是巴图鲁,而且还是第一巴图鲁。”
“朕的这个称号,居然是朕的孙儿当面封的。”
“哈哈哈哈......”
康熙再也压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大笑着对左右两列王公贵胄说道。
“弘时啊,既如此,那你认为,这柄如意,该赏给谁?”康熙皇帝开怀大笑之后,对弘时提出了最后的灵魂一问。
弘时依旧是没有丝毫犹豫的开口说道:“狩猎之始,汗玛法便已有明谕,此次狩猎所获最多者,得此如意。孙儿认为,无论是谁,无论何种缘由,都不能违背汗玛法的谕旨。故而此如意应赏给所获最多的十三叔。”
弘时的面容坚定不已,所说的话语,再次骚中了康熙的痒处。
没错,康熙早就说过赏赐的规则,这个规则既然是他说出的,便是金口玉言。
这普天之下,无论是谁,都得遵守。
弘时如此说,既当众维护了康熙的威严,又能将自己深深刻进了康熙的心里,所以他无论如何都会如此说。
而有些人,以为耍一些小手段,便想瞒天过海,逼康熙自食其言,其心可诛。
这也是土谢图汗说出应赏给八阿哥时,康熙心中顿时不悦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