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章 凌普调兵,康熙布置
雅尔江阿和鄂伦岱大踏步进入殿内,行了大礼后,便由鄂伦岱大声说道:“皇上,奴才接到急报,凌普带着几千兵马进驻行宫了,值防之人说他奉的是太子的调兵手谕。”
“事关重大,奴才并未接到让凌普进驻的旨意,不敢耽搁分毫,恰好今夜是简亲王爷亲自领班宿卫,奴才便拉着他一起来了。”
听到这些,康熙双眼狠狠的一眯,蹭的站了起来。
“什么,凌普的兵马现在何处?”康熙急声问道。
“被前锋营拦在了围场之外,可他们人多,凌普又握有太子手谕,臣恐他会强闯进来,奴才麾下的人马拦不住。”鄂伦岱答道。
鄂伦岱的话,结结实实的给凌普上了一次眼药。若是其他时候,康熙定然能够听得出来。
可眼下,这是什么,是兵马调动!
对凌普来说,是奉太子手谕。
可对康熙来说,在这个节骨眼上,就是兵变,是谋逆,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可能容忍丝毫的。
康熙最怕的就是自己老来地位不保,落得个唐高祖或唐明皇的下场,听到这样的禀奏,内心早已失去了平时对党争的分辨能力。
要说鄂伦岱这个人,也是一个奇人,他是康熙母族佟佳氏出身,镶黄旗满洲的大贵族,承袭了他爹佟国纲的一等公爵位,可他却妥妥的是个混不吝,曾当众要跟佟国纲干架。
偏偏这样一个人,却深受康熙宠信,让他担任了领侍卫内大臣,可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是,他却是个地道的八爷党。
康熙对此定然是清楚的,只不过都没有说破罢了,可依然宠信他。
正因为这样,在这样的机会面前,鄂伦岱自然要给凌普甚至太子上眼药,哪怕事后被康熙琢磨出味道来,也无所谓,毕竟凌普带兵前来是事实。
听到凌普的兵马被前锋营稍稍阻挡,康熙提着的心总算放下了一些。
他也立刻恢复了冷静,冷声说道:“鄂伦岱,朕命你持金牌令箭,统掌前锋营和善扑营,前去挡住凌普的兵马,无朕亲笔手谕,不得放进来一兵一卒。”
“简王,朕亲笔写一道手谕,你持手谕去热河行营,传令狼瞫,带领全部兵马进驻八大山庄,接掌那里的一切防务。”
康熙一手执笔,快速的写出了一道手谕,李德全也已经取出了金牌令箭,其上如朕亲临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正对着鄂伦岱。
随后康熙取出随身印玺,盖在了手谕上,将他交给了简亲王雅尔江阿,并示意李德全将令箭交给了鄂伦岱。
两人当即跪下领命,恭敬的磕头之后,起身便离开了大殿。
康熙再次缓缓站起身,他双眼微眯,眼中寒光四射。
突然,他再次说道:“李德全,召张廷玉。”
李德全领命躬身退去,仅仅盏茶功夫,他便和张廷玉一起快速的走进了大殿。
“李德全,速派人去传朕口谕,着随扈而来的所有皇子皇孙,立刻前来戒得居,违者,以抗旨论。”康熙冷冷的说道。
尚未喘口大气的李德全面色也是严肃不已,他连忙再次躬身退出了大殿,召集太监们,分头去传皇帝口谕。
“张廷玉,拟旨。”
“第一道旨意,传谕随扈各军和京城各部,着即停用太子一切印信。太子所有的批谕,一律停发,由南书房重审并请旨后再做斟酌。”
“第二道旨意,着即晋封直郡王胤禔、诚郡王胤祉、雍郡王胤禛,为亲王。”
连下两道旨意后,康熙终于放心了下来。这两道旨意只要传出去,大局可稳。
张廷玉不愧是四品的值南书房事,他也是运笔如飞,在康熙表述完旨意的意思后,两道文辞丰润的圣旨也一蹴而就。
康熙看过后,取出印玺,亲自加盖了上去。
随后,康熙暗暗舒了一口气,又看向一直默默站在一边的锡保,说道:“锡保,稍后他们都到来后,朕命你统领所有御前侍卫,护持众人,撤往八大山庄,不得有误。”
锡保当即双膝跪地,说道:“主子,护驾乃是奴才应尽职责,奴才万死不辞。只不过,奴才只是二等侍卫,恐难统御所有御前侍卫。”
康熙眼神微闪,这才想起了锡保的确只是区区二等侍卫,的确无法统领所有的御前侍卫,毕竟,外面还有两个一等侍卫和诸多二等侍卫随扈。
不过,眼下是紧要关头,康熙心中信任锡保,自然不会被这些情形困住手脚。
他当即下旨,擢升锡保为御前一等带刀护卫,临时统领所有侍卫,护驾前往八大山庄。
一份谕旨,再次从张廷玉笔下诞生,在康熙看过后,当即便给了锡保。
至此,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几乎所有随扈之人,都被惊醒,并在各自上官一道道的命令下,快速的运转起来。
很快,所有的皇子皇孙都被带到了戒得居,但却还没来得及问清缘由后,便先见到了宣旨的李德全和张廷玉。
乍逢大变,大部分人都惊愕不已,不知究竟发生了何事。
唯有胤禛、胤禩和胤禵知道个大概。
一个时辰后,康熙和诸多皇子皇孙被护卫着来到了八大山庄,在得知狼曋统领的骑兵已经驻防到位,康熙终于真正的放下心来。
康熙冷眼看了看自己的儿子们,此时的他,心中冰冷无比,对这些儿子们,不由自主的审视起来。
“胤禔,派人去将胤礽胤祥给朕找来,去,马上。”康熙突然冷声说道。
胤禔心中一凛,连忙领命后退了出去。
“张廷玉,立刻传朕旨意,命凌普束手就擒,由鄂伦岱押来见朕,若胆敢反抗分毫,以谋反论,杀无赦。记住,让鄂伦岱将那张调兵手谕拿来,若有差池,他也不用回来了。去吧。”
康熙再次下达了一道旨意后,才坐了下来,并挥了挥手,将一众皇子皇孙赶出了大殿。
弘时自从梦中被突然叫醒,一路匆匆忙忙的来到这里后,就在默默的聆听着康熙的每一句话,每一道旨意。
他心中惊讶的发现,自己原本认为的一些情形,与眼下的实际情形,还是出现了不小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