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叫我林小猪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8章 暖冬记事

金陵十一月底的雨,下得人骨头缝里都渗着寒气。林潇竹蜷缩在别墅客厅的羊毛毯里,活像只冻僵的鹌鹑,连鼻尖都泛着青白色。

“我受不了了——“他突然从毯子里弹起来,声音带着东北汉子特有的悲愤,“这哪是冬天?这分明是冰箱冷藏室!我要退学!我要回东北!“

厨房里传来“咣当“一声,乔墨溪端着马克杯探出头,银发乱蓬蓬地扎成丸子头,身上套着林潇竹的加绒卫衣,下摆垂到大腿:“大清早嚷嚷什么?“

“暖气!我要暖气!“林潇竹挥舞着温度计,“室内12度!这在东北是要出人命的!“

楼梯上一阵踢踏声,方雪晴裹着羽绒被挪下来,黑发间还别着睡觉用的发夹:“空调除湿模式开到最大了...没用...江南的冷是魔法攻击...“

齐铮最后一个出现,这位平日一丝不苟的航天工程高材生此刻形象全无——穿着三层毛衣,脖子上挂着暖宝宝,手里还抱着笔记本电脑:“查过了,金陵冬季平均湿度85%,体感温度比实际低3-5度。“

“我有个主意。“林潇竹突然正色,“咱们垒个火炕吧?“

三双眼睛齐刷刷看向他。

“我好想念“林潇竹比划着,“下面烧火,上面睡人,热乎得能烙饼...“

“你知道火炕怎么砌?“乔墨溪挑眉。

“呃...看姥姥家砌过...“林潇竹底气不足地缩了缩脖子。

方雪晴把羽绒被裹得更紧了些:“比在这冻死强。“

齐铮已经调出建筑结构图:“别墅一楼西侧储藏室,面积12平米,混凝土承重墙,适合改造。“

三小时后,四个穿着雨衣的身影出现在郊区砖厂。林潇竹正跟老板比划:“要那种青灰色的,老式炕砖...“

“现在哪有人用那个?“老板叼着烟,“都是水泥板搭搭...“

乔墨溪从钱包抽出一叠钞票:“加急,双倍价钱,今天就要。“

老板眼睛一亮:“仓库倒是有批老货...三十年陈砖,够结实。“

装车时出了意外。林潇竹逞能非要自己搬,结果被一摞砖砸了脚趾,抱着脚在泥地里单腿跳,活像只滑稽的丹顶鹤。乔墨溪笑得银发乱颤,摸出手机连拍十几张丑照。

“林小猪!你前世可是太医院林家传人,现在被砖头打败了?“

“请不要叫我林小猪!“林潇竹涨红着脸,“还有那都是上辈子的事...“

回程的皮卡车上,四人挤在驾驶室,浑身是泥。方雪晴突然轻声哼起《梅花三弄》,乔墨溪跟着打拍子,齐铮则用平板计算着什么。林潇竹望着窗外细雨,恍惚想起千年前某个雪夜,四人也是这样挤在草堂取暖...

“到了。“齐铮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卸砖又是一场灾难。雨越下越大,四人像四只落汤鸡,在院子里传递着砖块。乔墨溪的银发沾了泥水,结成一绺一绺;方雪晴的羽绒服彻底报废;齐铮的眼镜上全是水珠;林潇竹更惨,新买的球鞋成了泥塑作品。

储藏室清空后,真正的挑战才开始。林潇竹凭着模糊记忆画出火炕结构:灶口、烟道、炕面、烟囱。齐铮立刻指出十七处设计缺陷。

“烟道这样走会回流...炕头炕尾温差至少20度...燃烧效率不足30%...“

她打开CFD软件开始模拟:“需要优化热力循环...增加导流板...烟气二次燃烧...“

乔墨溪和方雪晴则研究起和泥巴。按照抖音教程,黄泥要掺稻草才有韧性。乔墨溪自告奋勇去小区绿化带“借“了点土,结果挖到蚂蚁窝,被追得银发飞舞。

“这比绣花难多了!“她看着盆里稀溜溜的泥浆哀叹。

林潇竹接过盆,突然福至心灵:“试试加点儿洗衣粉?我姥姥说这样不容易裂...“

方雪晴若有所思:“古法造纸也加类似成分...可以改变黏土结构...“

四人跪在地上和泥巴的场景,活像一群过家家的孩子。只是这群“孩子“一个能用流体力学计算烟道走向,一个精通古代织物工艺,一个懂声学共振原理,还有个...呃,林潇竹至少会讲冷笑话。

天黑时,地基总算铺好。齐铮用激光水平仪检查平整度,乔墨溪则突发奇想,把银发丝混入泥浆:“增加纤维强度!“

“你那头发...“林潇竹刚要吐槽,突然想起乔墨溪的银发确实不是凡物。

第一块砖落下时,四人莫名庄严起来,仿佛在进行某种古老仪式。方雪晴甚至弹了段《阳关三叠》助兴。林潇竹负责抹泥,乔墨溪递砖,齐铮校准,方雪晴...主要负责弹琴加油。

“左边高了0.3厘米。“齐铮像个无情的质检机器。

“您老这是造航天飞机呢?“林潇竹龇牙咧嘴地调整,“差不多得了...“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齐铮推眼镜,“热效率会下降7%。“

乔墨溪的泥巴突然糊上林潇竹的脸:“林工头,专心干活!“

混战一触即发。等四人回过神,储藏室已经变成泥巴战场。方雪晴的黑发间挂着泥点,齐铮的眼镜片斑驳陆离,乔墨溪成了银毛泥猴,林潇竹最惨——裤子里都被塞了泥巴。

深夜,筋疲力尽的四人横七竖八倒在客厅。火炕才完成十分之一,但某种奇妙的成就感充盈在胸间。林潇竹望着天花板,突然轻笑:“你们说,千年前我们要是有这手艺,草堂会不会暖和些?“

片刻沉默后,乔墨溪的泥巴手拍在他脸上:“少肉麻!明天还得早起和泥巴!“

连续三天的阴雨让工程进度严重滞后。院子里堆着的青砖长了青苔,和好的泥浆也反复干湿开裂。第四天清晨,林潇竹顶着鸡窝头冲进厨房:

“有了!我梦见姥爷说要用米汤和泥!“

正在煮粥的方雪晴手一抖,半锅小米粥贡献给了建筑事业。效果立竿见影——掺了米汤的泥浆柔韧度翻倍,乔墨溪甚至能用它拉出细丝。

“这可比绣线粗多了。“她试着在砖面上“绣“了朵梅花,被齐铮严肃警告不准浪费材料。

烟道搭建是最考验技术的环节。齐铮设计的双螺旋结构让传统瓦匠看了都要摇头,但理论上能提高30%热效率。林潇竹负责狭窄处的施工,整个人蜷缩在半米高的空间里作业,出来时腰都不会动了。

“哎哟...我这老腰...“

“千岁的老人家了,悠着点。“乔墨溪一边毒舌一边给他揉腰,指尖不经意划过某个穴位,林潇竹顿时嗷一嗓子弹起来。

“你会点穴?“

“刚百度的。“乔墨溪晃晃手机,“中医APP。“

方雪晴正在调试烟囱的声学结构。根据她的计算,特定频率的声波能减少烟气阻力。于是院子里出现诡异一幕——每当她弹奏某个音符,烟囱就配合地吐出一股青烟,活像只训练有素的巨龙。

第五天,炕面铺设遇到难题。传统方法要用石板,但临时找不到合适的材料。齐铮提出用耐火水泥加钢筋网,但林潇竹坚持要有“炕味儿“。

“没有石板的火炕是没有灵魂的!“

争吵间,乔墨溪突然灵光一闪:“学校雕塑系!他们有种新型陶土板!“

一通电话后,雕塑系主任亲自带着样品上门。老教授看到四个泥猴般的少年和半成品火炕,眼镜都惊歪了:“你们...这是...“

“非遗实践课题!“林潇竹脸不红心不跳地扯谎,“北方传统民居技艺传承。“

老教授居然信了,不仅免费提供材料,还派了两个研究生来指导。这下工程进度突飞猛进。只是研究生们总感觉背后发毛——每当他们提出专业建议,那个银发女孩的眼睛就会诡异地亮一下,然后问题就神奇地解决了。

“你们美术生都这么...特别吗?“研究生甲偷偷问林潇竹。

“她吃维生素比较多。“林潇竹面不改色。

炕面完工那晚,四人开了瓶香槟庆祝——虽然只有方雪晴到了合法饮酒年龄。微醺的乔墨溪非要表演“炕上芭蕾“,结果被未干的陶土板粘掉了拖鞋。林潇竹笑得太大声,被三人联手塞进了还没接烟囱的灶膛。

“谋杀亲夫啊!“他灰头土脸地爬出来。

“谁是谁亲夫?“乔墨溪的银发炸开,一杯香槟全泼在他脸上。

齐铮冷静记录:“酒精导致体温流失加快,建议立即点火烘干火炕。“

第一把火点燃时,四人围着灶口像原始人崇拜太阳。柴禾是跟小区园丁买的梨树枝,据说烧起来有清香。但现实很骨感——浓烟倒灌,整个储藏室瞬间仙境缭绕。

“咳咳...齐工程师!说好的...咳咳...二次燃烧呢?“林潇竹泪流满面。

齐铮淡定地调整某个隐蔽风门:“CFD模拟不可能100%准确...需要现场微调...“

三小时后,在消耗完半瓶眼药水和两大包纸巾后,火炕终于开始正常工作。热流顺着双螺旋烟道均匀扩散,炕面温度逐渐上升。方雪晴的古琴监测显示,烟囱共振频率完美符合设计。

“成功了?“乔墨溪小心翼翼地把手贴在炕面上。

下一秒,四人同时欢呼着扑向温暖的石板,活像四只找到热源的流浪猫。林潇竹甚至感动得亲了一口炕面,结果被烫到嘴唇。

“还差最后一步。“齐铮变魔术般掏出一袋红薯,“炕土豆,东北传统项目。“

于是当晚的菜单是:炕土豆、炕鸡蛋、炕苹果派...以及不小心炕糊了的林潇竹的袜子。

夜深人静时,林潇竹独自坐在已经温热的火炕上。胸前的梅花胎记微微发热,与炕面的温度产生奇妙共鸣。他轻轻摩挲着砖缝——那里有乔墨溪故意留下的银发丝痕迹,有方雪晴用琴弦压出的纹路,有齐铮刻下的微型导流槽...这座火炕就像四人共同的作品,凝聚着跨越千年的默契。

“睡不着?“乔墨溪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穿着草莓图案的睡衣,银发在月光下泛着柔光。

“在想...“林潇竹轻声说,“如果千年前我们有这样的火炕,是不是就不会...“

乔墨溪突然把冰凉的脚丫塞进他怀里:“少矫情!暖脚!“

林潇竹被冰得一激灵,却乖乖捂住那双玉足。两人静静坐在炕头,听柴火偶尔的噼啪声。某种比火炕更温暖的东西,在胸间悄然流淌。

火炕正式启用仪式定在周六。四人邀请了雕塑系的研究生和小区里帮忙的园丁,乔墨溪还特意烤了个“炕形“蛋糕。林潇竹负责写对联,挥毫写下:“炕头温暖如春,灶前笑语生辉“,横批“四个火娃“。

方雪晴调试着她的声控系统——现在只要对智能音箱说“点火“,鼓风机就会自动启动;说“熄火“,烟道风门随即关闭。齐铮给这套系统加了双重加密,防止被黑客入侵变成“烧烤模式“。

“来!尝尝正宗的东北炕桌菜!“林潇竹端着酸菜白肉锅爬上炕,差点打翻在乔墨溪刚铺好的绣花炕单上。

“林小猪!我绣了三天的梅花!“

“请不要叫我林小猪...哎哟!“

打闹间,客人们陆续到来。小小的储藏室挤满人,大家盘腿坐在炕上,惊叹于均匀的热度和完全没有烟味的空气。研究生甲甚至掏出激光测温仪,记录下惊人的数据:“炕头炕尾温差仅1.5度!这热效率...“

“商业机密。“齐铮推眼镜,“已申请专利。“

酒过三巡,园丁老李讲起他年轻时在北大荒见过的火炕,引得林潇竹乡愁大发,即兴表演了一段二人转,踩得炕面咚咚响。乔墨溪笑得直捶地。

夜深人散后,四人横七竖八地躺在炕上。林潇竹躺在方雪晴的腿上,乔墨溪枕在林潇竹的肚皮上,这是自打五岁起三人开卧谈会的标准摆设。

齐铮也学乔墨溪把头枕在林潇竹的大腿上,赤裸的脚丫翘的高高的调试着温度监测系统:“目前稳定在42度,预计保温8小时。“

“比电热毯舒服多了...“乔墨溪像只餍足的猫蜷着身子,慵懒的说“有地气!”

林潇竹说:“这火炕怎么好像变聪明啦!”

三人齐刷刷看向他。

“就是...昨晚我明明没添柴,半夜却自动升温了...“林潇竹摸着炕面,“而且烟气总在我快被呛醒时突然变向...“

四人面面相觑。齐铮第一个行动起来,拆开智能控制板检查;方雪晴拨动琴弦测试声波反馈;乔墨溪的银发无风自动;林潇竹则摸着胎记感受能量流动。

结果令人惊讶——火炕里残留着四人施工时无意间注入的特殊能力:乔墨溪的银发丝能感知湿度变化,自动调节通风;方雪晴的琴纹引导烟气共振;齐铮的导流槽形成微型气流循环;而林潇竹的胎记能量则像温控开关...

“我们造了个...魔法火炕?“林潇竹目瞪口呆。

“科学解释,“齐铮推眼镜,“是纳米级材料与声热力学的不寻常耦合效应。“

乔墨溪已经掏出手机:“这能卖多少钱?“

“等等!“方雪晴按住她的手,“这种技术一旦公开...“

四人同时想起清流司和周清雅。兴奋的情绪顿时冷却。林潇竹摸着砖缝里的银发丝:“所以...这是我们专属的?“

“就像《梅鹤谱》一样。“

乔墨溪一偏头就咬在了林潇竹的肚皮上,随着林潇竹一声惨叫,战火瞬间燃起。

林潇竹的惨叫声还没落地,三双纤纤玉手已经同时袭向他身上最脆弱的位置。

“等、等等!君子动口不...嗷!“乔墨溪的银发丝不知何时缠上了他的手腕,方雪晴的琴弦捆住了他的脚踝,齐铮甚至用上了航空工程学的关节锁技巧。

“谁是旺仔?嗯?“乔墨溪骑在他腰上,手指威胁地悬在他肋骨上方。

“我错了我错了!是...是蜜桃!水蜜桃!“林潇竹扭得像条上岸的鱼。

方雪晴冷笑:“晚了。“她冰凉的指尖突然钻进林潇竹后衣领,精准找到那个千年不变的敏感点。

“哈哈哈...方雪晴!你...哈哈哈...偷看我把脉图!“林潇竹笑得眼泪狂飙,在炕上扑腾得像只翻壳的乌龟。

齐铮推了推并不存在的眼镜:“根据《人体经络学》,还有三处笑穴未开发。“她学术派的表情配上正在挠痒的手,形成强烈反差。

“你们...哈哈哈...三个女魔头...哈哈哈...“林潇竹的挣扎把炕面拍得咚咚响,发带早不知飞哪去了,黑发乱得像被雷劈过的草丛。

乔墨溪突然俯身,银发垂落成一道帘幕,把两人与外界隔开。在方雪晴和齐铮看不见的角度,她贴着林潇竹通红的耳垂轻声道:“再说一遍,是什么?“

林潇竹的呼吸突然滞住。月光透过银发缝隙,在乔墨溪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那双琥珀色的眼睛近在咫尺。

“是...“他喉结滚动,“是...啊!“

话没说完,方雪晴的琴弦突然收紧,齐铮同时戳中他腰侧某个穴位。林潇竹像被电到的鲤鱼般弹起来,额头狠狠撞上乔墨溪的鼻梁。

“呜!“乔墨溪捂着鼻子滚到一旁,眼泪汪汪。

场面瞬间寂静。三双眼睛齐刷刷盯住罪魁祸首。

林潇竹僵在原地,额头还留着乔墨溪鼻尖的微红。他缓缓伸手摸向自己额头:“那个...我...“

“揍他!“乔墨溪带着鼻音一声令下。

三具温软的身体同时压上来时,林潇竹恍惚想起千年前被敌军围攻的场景。只是这次的“敌人“会用银发丝给他编小辫,会故意避开他刚被砖砸的脚趾,会在打闹间隙偷偷把暖宝宝塞进他后腰。

当四人终于精疲力竭地瘫成一片时,火炕的温度悄然上升了两度。林潇竹感慨道:“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才是我林某人想要的生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