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2章 嬴政的崛起,杀袁术,灭袁绍(2)
淝水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王翦便命大军稍作休整,即刻挥师东进,剑指合肥。两万五千秦军如黑色洪流,裹挟着得胜之威,直逼合肥城下。城楼上,袁术部将刘勋望着旌旗招展的秦军,额角渗出冷汗,慌忙命人紧闭城门,将滚木礌石尽数搬上城头。
崔浩与许锦天瑜并辔立于阵前,摊开羊皮地图。崔浩指尖点在合肥西侧的山道:“此路虽险,却是守军防备薄弱之处。“许锦天瑜抚须颔首,当即调遣徐红根率三千骑兵绕道山后,伺机而动。蒙恬则亲率五千精锐,扛着云梯逼近南门,战鼓如雷中,箭矢似蝗群般朝着城头倾泻。
刘勋指挥守军拼死还击,滚烫的金汁从城墙上泼下,秦军士卒惨叫着跌落。但蒙恬麾下皆是百战之士,前排倒下,后排立即补上。激战正酣时,徐红根的骑兵突然从山后杀出,高喊着“秦军破城“的口号,绕城奔驰扬起漫天尘土。守军以为腹背受敌,顿时人心惶惶。蒙恬抓住时机,亲自举盾冲锋,终于撞开了合肥城门。
巷战中,潘岳挥舞圣火麒麟戟左冲右突,戟影所至血肉横飞。李继勋的长枪专刺守军咽喉,每出一枪必有人倒地。刘勋拍马迎战潘岳,双刀劈出寒光,却被潘岳戟杆横扫,震得虎口开裂。慌乱间,秦易的长枪如毒蛇出洞,直取刘勋面门,刘勋仓促格挡,被潘岳趁机一戟斩断马腿,摔落尘埃后被乱军踩成肉泥。
合肥沦陷的消息传回寿春,袁术怒砸玉盏:“传令下去,将寿春城防再加三倍!“他集结十万大军,在寿春城外三十里处扎下连营,誓要与秦军决一死战。
王翦的大军抵达时,正逢暴雨初歇。泥泞的战场弥漫着肃杀之气。崔浩望着袁军绵延数里的营帐,对许锦天瑜道:“袁军虽众,但连营过长,首尾难顾。“两人商议后,决定采用声东击西之计。
蒙恬率五千骑兵佯攻袁军左翼,战鼓声中,袁军大将纪灵旧部张勋立刻率军迎击。与此同时,王翦亲率主力直扑袁军中军。潘岳舞动圣火麒麟戟,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敌阵,戟尖挑飞一名袁军将领的头盔。东皇太一的东皇枪上下翻飞,所过之处无人能挡。赢天玄的长枪更是神出鬼没,专刺袁军要害。
袁军中军大乱,袁术急命右翼部队回援。就在此时,徐红根率骑兵从侧面杀出,阴阳八卦镗舞动间,将袁军阵型搅得支离破碎。荆嗣、李继勋双枪齐出,在敌阵中左冲右突。潘美挥舞大刀,连斩数将,刀锋染血。
混战中,张勋与蒙恬狭路相逢。两人皆是当世猛将,兵器相撞声震四野。张勋力大,刀法刚猛;蒙恬技精,长枪灵活多变。百余回合后,蒙恬突然变招,长枪如灵蛇般绕过刀光,直刺张勋咽喉。张勋仓促间不及闪避,被一枪贯喉而亡。
袁术见大势已去,率领亲卫拼死突围。王翦见状,命赢天玄、秦易率骑兵追击。暮色中,赢天玄一枪挑落袁术的头盔,秦易的长枪抵住他后心:“袁公路,还不束手就擒?“
袁术勒住马缰,望着四周如铁桶般包围的秦军,长叹一声,缓缓丢下手中长剑。寿春城外,“秦“字大旗猎猎作响,王翦站在高处,望着落日余晖下的袁军残部,眼中闪过一丝冷峻——这淮南之地,终入大秦版图。
寿春新立的府邸内,青铜烛台将嬴政玄色冕旒的剪影投在蟠龙柱上。阎象、袁涣、杨弘、袁崇焕四人被引入时,正见嬴政握着一卷竹简临窗而立,案头摆放着淮南各郡县的舆图。
“诸位可知,朕为何将都城定在寿春?“嬴政忽然转身,冕旒晃动间,目光扫过四人紧绷的脊背,“昔日楚国郢都失守后,寿春便是淮水之南的咽喉。如今大秦要坐稳江南,需得让淮南人心归服。“他抬手示意内侍赐座,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阎象垂首不语,指节捏得发白。他曾是袁术帐下主簿,深知这位年轻君主的手段。袁涣却坦然起身行礼:“陛下既以寿春为都,当广施仁政,减免三年赋税,以安民心。“杨弘微微颔首,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
袁崇焕始终按剑而立,铠甲缝隙间还沾着未洗净的血迹。嬴政踱步至他面前,太阿剑出鞘三寸,寒光映照着袁崇焕警惕的面容:“听闻袁将军在淝水之战中,连斩我三员偏将?“殿内气氛骤然凝固,却见嬴政突然将剑横递过去:“此剑名为太阿,昔日楚王铸剑,天下威道尽在其中。朕赠此剑,望将军为大秦执威道于江南。“
袁崇焕瞳孔骤缩,指尖在剑柄上颤抖。他想起袁术临终前那句“吾不如秦皇“,喉头滚动咽下满腔不甘,终是单膝跪地接过剑:“末将...愿为主公效命。“
三日后校场,王翦与蒙恬正在演练新募的淮南士卒。盾牌阵与长矛方阵交错,尘土飞扬中,嬴政带着四位新降的将领缓缓走来。吕不韦与李斯分立两侧,前者手持竹简记录政务,后者目光如炬审视军容。
“袁将军既投大秦,可愿与蒙恬将军切磋一二?“嬴政负手而立,嘴角带着试探的笑意。袁崇焕解下披风,抽出太阿剑的瞬间,蒙恬已持枪冲来。枪剑相击声震云霄,两人你来我往三十余回合,竟难分高下。
“好!“嬴政抚掌大笑,“淮南健儿经两位将军操练,定能成大秦精锐!“他转身看向阎象、袁涣与杨弘,“三位可助李斯梳理郡县赋税,吕不韦将在寿春开办官学,日后淮南子弟亦可为官。“
暮色渐浓时,嬴政登上寿春城楼。远处淮河波光粼粼,新立的“秦“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他身后,袁崇焕擦拭着太阿剑,阎象等人已开始讨论治政方略,王翦与蒙恬则在商议明日的训练计划。嬴政望着这片新纳入版图的土地,眼中燃起比烛火更炽热的光——这只是开端,大秦的威德,终将远播四海。
随着暮色渐沉,嬴政转身走下城楼。当夜,寿春议事厅内烛火通明,李斯与吕不韦展开密谈。嬴政亲拟的政令竹简在案上铺开,开篇便是“开垦荒田,兴修水利“八个朱砂大字。
三日后,寿春城门处贴出告示。告示写明:凡愿开垦淮南荒地者,可从官府处领取耕牛、农具,新垦田地三年内赋税减半;若有精通水利之人,可直接面见主事者。榜前围满百姓,白发老农颤抖着摸过告示,浑浊的眼中泛起泪光:“自楚亡后,淮南已十余年未见如此善政了。“
与此同时,寿春城外的荒地上,王翦、蒙恬率部众开拔。众人挥汗如雨,铲平荆棘、挖掘沟渠。袁崇焕主动请缨,带领麾下骑兵四处探查水源,在淮河支流上选定三处建坝位置。嬴政亲临工地,挽起衣袖与众人一同夯土,引得围观民众齐声叫好。
阎象、袁涣、杨弘三人也各展所长。阎象凭借对淮南地理的熟悉,绘制出详细的水利规划图;袁涣奔走各郡县,说服大户捐出闲置耕牛;杨弘则负责调配粮草,确保施工人员衣食无忧。吕不韦更是别出心裁,在工地旁搭建临时学堂,让工匠传授百姓建造水渠、制作水车的技艺。
半月后,第一座水利工程竣工。当清澈的河水顺着新修的水渠流入农田时,一位老妇人捧着浑浊的河水泣不成声:“老身活了六十载,第一次见到主事者为咱们百姓修水渠啊!“消息传开,周边百姓纷纷响应,扛着锄头加入开垦队伍。
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招贤告示也收效显著。一位隐居山中的老者带着自制的灌溉器具求见,其设计的“龙骨水车“可使灌溉效率提升数倍;还有擅长改良土壤的农师,提出用草木灰、畜肥改善土质的方法。嬴政亲自接见这些贤才,给予赏赐并委以重任,引得四方能人志士纷纷南下来投。
数月后,淮南大地焕然一新。曾经荒芜的田野上,麦浪随风起伏;新修的道路上,满载粮食的马车络绎不绝。寿春城门处,新的招贤告示再次贴出,这次所求的是精通律法、善理商事的人才。望着城中熙熙攘攘的人群,嬴政对李斯笑道:“当年商鞅变法强秦,如今咱们也要让这淮南之地,成为富足兴盛之所。“
夜幕降临,寿春灯火通明,学堂里传来朗朗读书声,农田间闪烁着巡夜人员的火把。嬴政站在高处,看着这片重获生机的土地,嘴角勾起自信的笑容——他的抱负,正从这片沃土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