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3章 蒯家
多日时间过去,刘琦诗魁的名声彻底遍布荆州,多有青年才俊仿照刘琦的词句来“以词竞志”,大大鼓舞荆州青年之志气。加之刘琦募兵令的发布,多有年轻人前来攸县投军,其中更有世家子弟,其中有一人却让刘琦属实意外——濡须口,朱家子弟,朱然。
朱然,原名施然,字义封,丹阳故鄣人。吴国名将,毗陵侯朱治的外甥。
史上夷陵之战中,与陆逊合力大破刘备,拜征北将军,封永安侯。魏国趁机攻吴,朱然坚守不出,曹真、夏侯尚、张郃等魏将围攻江陵六月之久,朱然从此“名震敌国”。之后,朱然先后攻打江夏和樊城,都未成功;而两次出征中均有所斩获。最后官至东吴左大司马、右军师。赤乌十二年,朱然病逝,年六十八。孙权为其素服举哀。
眼下的朱然和刘琦一般大,不过十四岁,却是生的身形健硕,颇带点婴儿肥。
除了朱然之外,也有一个名人投奔而来,王肃之子王虔,家中排行第三,此人史上没什么名气,但其父亲王肃实在是才名俱佳。
王肃,字子雍,东海郡郯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经学家,司徒王朗的儿子、晋文帝司马昭岳父。
王肃出身东海王氏,师从大儒宋忠。早年任散骑黄门侍郎,袭封兰陵侯。历任散骑常侍、秘书监、崇文馆祭酒,屡次建议时政,外任广平太守、河南尹。
齐王曹芳被废,迎接高贵乡公曹髦继位。帮助大将军司马师平定毌丘俭之乱,把女儿嫁给司马昭。累迁中领军、散骑常侍。甘露元年,王肃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获赠卫将军,谥号为景。
此外,王肃遍注群经,对今古文经学加以综合。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借鉴《礼记》、《左传》、《国语》等,编撰《孔子家语》宣扬道德价值,将儒家精神理念纳入官学,其所注经学被称作“王学”。唐代时,作为“二十二先贤”配享孔庙。宋真宗时,追赠司空。
可惜,目前送来的第一批一千多人的兵源名单中,刘琦只看到这两个自己还算知道的人。因为这一千多人大都是攸县本地,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刚好在攸县附近的人。吩咐徐健,这两人一旦到了营地,务必要禀告他一声。
……
刘琦在攸县的动静,每日皆被有心人形成抵报,送向荆州治所而去。而荆州各方掌权者也默默关注着刘琦的所作所为。
以工代赈四个字,确实在荆州引起了不小的动静。
蒯家府邸。
蒯良、蒯越两兄弟面对而坐,饮茶沉思,相比于蒯良恩遇百姓,守成求稳的主要策略来说,蒯越要更为激进。此前,在蒯良的谋策下,认为刘表乃守成之主,加之其年岁渐老,两名后续继承人乃是一般庸主,恐难有所作为。
故而蒯家并未表示对两名候选继承人的支持,对此蒯越也无意见。
如今刘琦自诗词大会之后,声名鹊起,加之在长沙攸县的种种作为,可谓是锋芒毕露,甚是符合蒯越的胃口。
今日,他特地找来兄弟蒯良,再次讨论对刘家是否支持。
“子柔,长公子琦近日于长沙动作连连,其先收服黄忠,整顿军营,强硬铲除金洋,事权从一,更有容人之能启用张羡之子张泽。
用黄忠,是有识人之能;杀金洋,是有雷霆之威;招张泽,是为胸襟广阔;以工代赈更有借势之智。诸般雷霆动作,颇有雄主之风。我观其多有韬略,假以时日,日后世子之争,刘琮必不是对手。”
蒯越将近日刘琦动作一一阐述分析,他的看法使得蒯良一阵沉吟。
蒯良起身踱步几许后道:“我等且不必过于着急。待他一统荆南,再行支持不迟,一切以顺应时局,保全家族为重。不过话说回来,公子琦仿佛脱胎换骨一般……”
蒯越饮了一口茶水,道:“所谓厚积薄发也。我认为,此前琦公子是为藏拙!毕竟他年弱势单,如今通过诗词大会一举成名,当即抓住机会外出攸县掌握万人兵权,而且据我所知他背后并无高人指点,也就是说,这一切都是琦公子自己争取而来!如今他雄心壮志之下,自然不用再行隐藏,一朝勃发也!
兄长嫁女为蔡瑁之弟,此为联姻。你自是向着二公子。但以我看,主公已有立长公子琦为世子之意。否则,如何能封其为长沙校尉,一力承担募兵之事?此乃主公阳谋,为长公子培养羽翼也,同时也是在观察我等,究竟如何选择。
如果我们一意孤行,恐怕主公便要出手了。既如此,我以为兄长支持二公子,而我相助于长公子,无论如何,蒯家皆立于不败之地。”
蒯良自然明白兄弟的意思,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所有豪强大族的共同选择。无论哪方诸侯摘得胜利果实,都不会使家族断绝,反而使得家族得以绵延,各分支总有一支能够押中!
蒯良思索一番,点头应允,而后问道:“你如何辅佐?”
蒯越笑了笑,道:“既要辅佐于长公子,自然是要拿出我的诚意。如今长公子在长沙募兵,最为缺少钱粮,我欲先行增其三十万石粮草,而后将长沙南溪之处的铁矿赠送给长公子,并亲往攸县辅佐之。”
“莫非,弟如此看重琦公子?”
蒯良颇有吃惊,蒯越哈哈一笑,道:‘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便像琦公子的词句一般,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蒯越也未必不能择一雄主,助其争霸天下!再说,琦公子之气魄厉伟,古今罕有。便是失败了,不过一死耳,何足惧哉!’
蒯良曾向刘表建议:治平者先仁义,治乱者先权谋,主张仁德收服人心,权谋稳定荆州。此为守成,虽然帮助刘表巩固了统治,却也埋下了隐患。
而蒯良擅长权术,主张武力镇压地方势力,如剿灭宗贼。奈何刘表无用人之能,黄忠、李严、霍峻等善战之人,并未启用。反而被本土豪强逐步侵蚀了军中中层军官之位,比如金琁、金洋之流。蒯越心中主张未得明主所用,内心颇多郁闷。
而刘琦的诗词,完全使蒯越本已逐渐冷却的热血再次激昂,从刘琦的词句中,蒯越看到了刘琦的雄心壮志,从刘琦的所作所为中,看到了刘琦的雄才伟略!刘琦这般年纪,便展现出这般英姿,他蒯越自会抓住这个机会,而且,他对自己的识人本领也相信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