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汉籍与中越文学交流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上编:典籍篇

第一章 越南经学典籍考述

经学是中国学术最重要的门类之一,六经与礼乐文明不仅是中华文明渊薮之所在,也同样极大地影响了属于汉文化圈的越南。远古时代的越南北部地区被称之为“交趾”,《墨子·节用》曰:“古者尧治天下,南抚交趾,北降幽都,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1]此类记载还见于《尚书大传》《淮南子》《吕氏春秋》《史记》《大越史记全书》《钦定越史通鉴纲目》等中越典籍。从秦始皇公元前214年平定岭南,设象郡,至公元968年丁部领建立大瞿越国,北部越南一直作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而存在;开宝八年(975),宋太祖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从此越南历代都对中国封建王朝“修臣行礼”,中越两国建立了长达近千年的宗藩关系。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政治关系,为经学在越南的传播奠定了社会基础。历史文化上的同源关系使得越南经学实际上已成为中国经学的一个分支。对此,朱云影《中国经学对日韩越的影响》、王小盾《越南所存的汉文经学古籍》等文已经做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2]本文拟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中越文化交流为背景,对包括喃文古籍在内的越南经学典籍再做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