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过程、环境认知与意象表达:中国古代绘画的历史地理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彩陶艺术与地理环境

陶器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突破,体现了原始先民对火的认识和利用。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人们在泥坯上绘制图像并烧制而成的生活器皿。彩陶由器形和图像构成。常见的器形都是生活日常用品,有盆、瓶、罐、瓮、釜、鼎等,只有在半坡遗址中曾发现埋葬小孩的瓮。

今天能见到的最早的彩陶出自8000多年前的秦安大地湾文化遗址。全国很多地区都能见到彩陶的踪迹,东至黄海之滨,西到帕米尔高原,南到岭南,北到内蒙古和东北,最集中的地区为黄河中上游。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到青铜器时代,彩陶一直在黄河上游地区盛行,它不仅是人类有文字记载以前最重要的造型艺术,而且它本身从产生到衰落的历史也超过了有文字记载的人类文明史。在史前社会,彩陶作为人类最主要的文化创造,除了作为日常器物之外,还是祭祀仪式、原始宗教、图腾崇拜、族类标志等精神领域的实用器物,记载了史前社会人类经济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并在发展过程中,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改进工艺技术,成为丰富多样、实用与审美兼备,代表那个时代人类物质和精神方面最高成就的结晶。

彩陶图像是指在陶器表面,用天然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成色成分,入窑烧制后,在器物表面形成的美丽花纹和图案,是器物的装饰内容。彩陶图像是中国绘画起源阶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创作手法是在陶器上用彩绘兼刻画的方式形成图像。由于图像附着于陶器,所以并不是很典型的平面性绘画,其构图和形式必须适合器物的形状,与器物的造型风格一致。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在图案表现和艺术手法上的成就使其在装饰艺术史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