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5G技术背景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是模拟式通信系统,模拟式是代表在无线传输采用模拟调制,将介于300Hz到3400Hz的语音转换到高频载波上。模拟通信时代的典型终端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大哥大”。当时一部“大哥大”的售价为21000元,除了手机价格昂贵以外,手机网络的价格也让普通老百姓望而却步。当时的入网费高达6000元,每分钟通话资费也有0.5元。
从1G到2G的分水岭是从模拟调制进入数字调制,第二代移动通信具备高度保密性的同时能够提供多种业务服务,从这一代开始手机也可以上网了。第一款支持无线应用通信协议(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WAP)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手机是诺基亚7110,这标志着手机上网时代的开始。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3G)由国际电信联盟发布,存在4种标准模式:CDMA2000[1]、WCDMA[2]、TD-SCDMA[3]、WiMAX[4]。在3G的众多标准中,CDMA这个字眼曝光率最高,并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
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4G)包括TDD-LTE[5]和FDD-LTE[6]两种制式,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音频、视频和图像等内容。4G能够以100Mbit/s以上的速率下载,此外,4G可以在DSL[7]和有线电视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
第五代移动通信标准(5G),即4G之后的延伸,按照业内初步估计,未来5G将在以下3个方面有重大提升。
(1)提供更多的业务场景
相比于4G以人为中心的移动宽带网络,5G网络将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从人与人通信延伸到物与物、人与物的智能互联,使移动通信技术渗透至更加广阔的行业和领域。
(2)提供更强的网络承载能力
相对4G,5G主要采用了更大的频谱宽度(100MHz),通过引入高阶调制、大规模天线技术(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assive MIMO)、面向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LDPC)等手段,整体频谱效率提升了3倍。
(3)更安全开放的行业专网服务
由于引入了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NFV)、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 ned Network,SDN)等技术,5G相关网络功能可以对外开放各种能力,实现行业对自身通信业务的连接管理、设备管理、业务管理、专用网络切片管理、认证和授权管理等,可以更好地支撑行业对公网业务的运维管理。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如图1-1所示。

图1-1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
[1]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
[2]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
[3]TD-SCDMA(Time Division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
[4]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全球互通微波访问)。
[5]TDD-LTE(Time Division DupLexing-Long Term Evolution,时分双工长期演进技术)。
[6]FDD-LTE(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Long Term Evolution,频分双工长期演进技术)。
[7]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