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鸳鸯烽火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识英杰和尚偷稚子 做游戏顽童学武功

二赖子出生做三朝时,屋场里来了个穿一身黑长袍的和尚,此人五十来岁,长得瘦骨伶仃,清癯的下巴上蓄一缕长须,手里提一面铜锣,后背还背了个大大的黑包袱。

此人一见二赖子,就脸有诧色,手指掐算着,口中还念念有词,好一会对闾有福说:“这孩子既是文曲星又是武曲星,好好调教,将来必堪大用。”

那时候,闾有福正沉浸在有了儿子的喜悦中,听那和尚一说,虽然觉得那和尚是在有意奉承,但却叫人特地为和尚摆上一桌独席,只是都是素菜。

和尚大叫道:“你这个施主好无道理,大家都大鱼大肉的,为何却叫我吃素!”

闾有福说:“你不是和尚吗?和尚是吃斋的呀!”

那和尚道:“我是不吃斋的和尚,我要跟他们一样。”

闾有福见此人是个不吃斋的和尚,又见此人其貌不扬,身上还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心中十分不喜,皱皱眉头,说道:“你要吃便吃,不吃算了。”

闾老太爷得了孙子,自然喜不自胜,听那和尚说孙子是文曲星武曲星,将那和尚的话听进了耳中,便呵斥闾有福道:“大师乃方外之人,你怎可如此不敬,还不快快换了酒宴!”

闾有福不敢违逆,叫人重新换了一桌酒席。

闾老太爷拄着拐杖,端着一杯酒来到和尚面前,将酒杯举了起来,对和尚说:“大师,今日为我的小孙子做三朝,老夫敬你一杯酒。”

和尚身也不起,随便举了举,将酒往口中一倒,咕隆一声就喝干了。

闾老太爷在和尚身边坐下,道:“大师乃高人,既然大师看出我孙儿是文曲星武曲星,烦请大师为我详解一二。”

和尚并不作答,只顾大口喝酒,大块吃肉。

吃得酒足饭饱了,又沉思良久,这才说道:“请抱贵龙孙一观。”

闾老太爷赶紧叫五嗲抱来二赖子,很是奇怪,二赖子本是哭啼不休的,可一见了那和尚,竟然不再啼哭,反而将一双如点漆似的眼睛骨碌碌地望着那和尚。

那和尚站起身来,仔细观看良久,又伸出瘦骨嶙峋的手摸了摸闾克强的头骨、脸面、肩膀和小手,这才坐下,手指又是一番掐算,口里叽里咕噜不知说了些什么,许久方说道:“此子文曲星武曲星无疑,只是此子不宜在父母身边,我与此子有缘,如施主信得过,我可收他为徒,带在身边。”

闾有福一听,眉头一皱,说道:“伢子才丁点大,当什么徒弟。”

闾老太爷一听,自然也不愿意。不说二赖子尚在襁褓之中,难以割舍,也不说这和尚放荡不羁,来历不明,和尚收徒,难道也要我孙儿当和尚?我闾家人丁稀薄,跟着你当和尚,我闾家还如何延续香火?便笑道:“孙儿尚小,不便离开母亲,还请大师见谅。”

那和尚也不多言,站起身来,口中念了一句偈语:

富贵本无根,

六岁离双亲;

飘蓬十余载,

一朝建功勋。

言毕,头也不回就走了。

听得众人莫名其妙,闾有福道:“莫听,这是个疯和尚。”

人们本以为那和尚走了,不久就发现他在一个废弃了的茴孔(各家储藏红薯的土洞)里安了身。他时不时会来屋场里转一转,来了,只去闾有福家看二赖子,去闾有福家时也不说话,只是细细地端详着二赖子,时而摸摸二赖子的头骨,时而摸摸二赖子的下颚,脸上露着满意的笑。

闾有福甚是讨厌那和尚,但也无可如何。他是个知书达理的读书人,要他疾言厉色地呵斥人,他做不到。

后来和尚从茴孔里消失了,人们还以为他离开了屋场,可不久他又出现了,而且每次来,仍然会去闾有福家看一看,看到了闾克强就马上走。

从那以后,和尚隔三岔五会来毛栗屋场一趟,每次来只是去二赖子家看看二赖子,看完了就走。

屋场里的人这才知道那和尚并没走,只不知那和尚住在什么地方。有心人探查过,但不得要领,思忖他也许是住到某一个金洞里去了,因为毛栗屋场左近这块地方,自古以来就有人淘金,那些淘金洞在地下纵横交错,谁也不敢进去,怕洞子塌陷,也怕进去了迷失方向出不来。

这和尚甚是奇怪,来到毛栗屋场后,并不与人交集,就是有人主动与他搭话,他也爱搭不理,有时还会对搭话的人翻白眼。他只对二赖子好,开始时喜欢摸二赖子,后来也不摸了,只是瞅一眼就走。

夏天里,他用稻草绑扎出一个个稻草人搁在田地里,然后他会提着那面铜锣敲打着,驱赶偷食的雀鸟;冬天里有麻雀子偷食麦子,他也会敲着那面铜锣驱赶。他做这些事从不征求别人的意见,就好像是他自己的事一样。

但淳朴的毛栗屋场的人是不会无缘无故得人好处的,家里宽裕的人会给这和尚一块两块银元,不太宽裕的人就给他米粮菜蔬,所以,这和尚日子倒也过得自在。

是和尚必定会做道场,无论哪里做道场,无论是祈福道场还是度亡道场,这和尚必定会不请自来。他穿着自己带来的大红袈裟,双手合十,跟着众和尚大声诵经。诵经时他中气十足,声音洪亮,别的和尚声音渐渐低了下去,只有他依然声如洪钟,穿云裂帛,好像不知道疲倦似的。

见这和尚道场做得好,再后来,不但有主家相请,就是桃林寺和杨爷庙的和尚也会邀请他。

这和尚透着古怪,有一次一家人家的女人即将生产,从下午就肚子痛,和尚路过时,听见女人的痛叫,停了一下,口里念道:

周岁檐前死,

明日午时生。

说完,头也不回就走了。

这家人家知道这和尚古怪,听了这话,赶忙追了过去,拿出二十块银元,求他消灾弭祸。可他理也不理,大步走了。

那女人难产,直到第二天午时果然生下一个男孩。

因为是男孩,这家人大喜,不但热热闹闹做了三朝,第二年又热热闹闹做周岁。可是他们忘记了这和尚的谶语,小姑子抱着男孩在屋檐下看热闹,不提防屋檐上掉下一块瓦来,正正砸在男孩囟门上,哭都没哭一声就死了。

大家这才知道,这和尚其实是个高僧。

有人说他原本就是某名山上的高僧,因为行事乖张怪诞,与住持不合,就做了游方和尚,这话也不知是真是假。

这和尚还透着古怪。夏天里穿一件棉长袍,不见他流汗,冬天里穿一件单长衫,也不见他发抖。他脾气甚大,稍不如意,就会跳脚大骂。有次一个伢子看他提着铜锣来看二赖子,就喊道:“打铜锣洛!”他一听勃然大怒,将铜锣掼在地上,一边用脚使劲踩,一边骂道:“打你娘的逼!”几脚将铜锣踩得四分五裂,方才作罢。

人们思量他不会再来打铜锣了,因为在当地很难买到铜锣,而且铜锣也很贵,他应该没钱能买得起。可奇怪的是第二天他又提着一面铜锣在田地里敲打着,驱赶着雀鸟。

从此后毛栗屋场的细伢子就喊他“傻子和尚”,一来二去,“傻子和尚”就成了他的名字。

到了二赖子两岁的时候,闾有福家发生一件十分奇怪的事。

一天晚上,万氏醒来,不见了二赖子,立刻吓出一身冷汗,惊慌地大叫起来:“有福,二赖子不见了!”

闾有福爬起来一看,二赖子果然不见了。

一家人惊慌不已,赶紧四处寻找,哪里没找过,可二赖子还是不见踪影。

二赖子失踪了。

只是等大家遍寻不见无可奈何地回到家里时,万氏和闾有福发现,二赖子还好端端地躺在床上。

万氏赶紧将二赖子抱起来紧紧搂在怀里不放,生怕二赖子又不见了。

再以后,万氏和闾有福到了晚上不敢合眼,两人轮流照看二赖子,生怕一个不留神,二赖子又不见了。

如此过了四五天,晚上再没有出现失踪的事。

只是一天上午,二赖子又不见了,闾有福发动全屋场的人找,屋场的角角落落,前山后山找遍了,就是不见二赖子。

可是,就在人们以为再也找不到二赖子的时候,二赖子又好端端地回到家里。

闾有福家加强了对二赖子的看管,只是无论如何看管,二赖子仍然会时不时消失几个时辰。

一天是这样,十天是这样,一个月还是这样,慢慢地,闾有福家就不再对二赖子看管了。只是十分疑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时候人们发现,二赖子跟人打架不再是原来只是凭蛮力,而是很有法度,颇有点武术的意味。

再后来,就连屋场里的大孩子也不是二赖子的对手,往往只要一招半式就将对手撂翻在地。

而且二赖子会劈叉,会金鸡独立,会竖一字。竖一字时他一条腿独立,将一条腿上伸紧紧贴住头部,或者后伸向上,使其也紧紧贴住头部。他还会翻空心筋斗。二赖子翻空心筋斗能前翻后翻侧翻,一翻就是好几十个。

于是人们更加肯定,有人在偷偷教二赖子武术。只是人们还是不知道是谁在教二赖子武术。闾有福联系到傻子和尚曾经要收二赖子做徒弟的事和傻子和尚以前隔三叉五就会来他家看二赖子而现在不来了,就怀疑是傻子和尚,但也没有证据。

只有二赖子知道是傻子和尚干的,傻子和尚每天都会来他家,只是傻子和尚每次来都不是光明正大的,而是偷偷摸摸地将他抱走。

无论闾有福家对二赖子看管有多严,傻子和尚总是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二赖子抱走。到二赖子三四岁时,二赖子就自己偷偷摸摸地跑到傻子和尚的住处去。

二赖子第一次被傻子和尚抱到他的住处时,发现傻子和尚抱着他进了后山,钻进密林深处,然后跳进一个洞子里。那洞子很深,二赖子感觉像是腾云驾雾,许久才到底。

这洞子纵横交错,地上湿漉漉的,洞壁还渗水,傻子和尚抱着二赖子沿着一个岔洞进到深处,慢慢的地上干爽了,也宽敞了,宽敞得足有毛栗屋场门前的地坪那么大。

别人不喜欢傻子和尚,二赖子却甚是喜欢。二赖子睁着骨碌碌的眼睛,四处张望着山洞,问傻子和尚:“光脑壳爷爷,这是哪里?”

二赖子叫傻子和尚“光脑壳爷爷”,这要是其他细伢子如此大不敬地叫他,傻子和尚必定会大发雷霆,奇怪的是二赖子如此叫他,他并不生气,反而笑嘻嘻地说:“这是淘金洞。”

二赖子不知道淘金洞是什么,就问:“什么是淘金洞呀?”

傻子和尚就解释说:“这世上有一种东西比钱还值钱,叫金子,金子是埋在土里的,人们挖出土用水淘洗,就洗出了金子,挖着挖着就挖出了一个个洞子,这些洞子就叫淘金洞。”

二赖子口里“哦”了一声,又指着洞壁上一个铺着被褥的小山洞问:“光脑壳爷爷,你就睡在那里吗?”

傻子和尚说:“是呀。”

二赖子像猴子一样一下就蹿了上去,躺在傻子和尚的铺上翻滚着,欢快地叫道:“好舒服喔!”

跟二赖子呆在一起时,傻子和尚就像变了一个人。他喜笑颜开,快活得就像一个孩子。他拿出自己做道场时收藏的点心给二赖子吃,自己则在一旁笑盈盈地看着二赖子吃。

他原本是想将二赖子正式收为徒弟带在身边的,这样,二赖子的人生将是另一个样子,只是二赖子家里不依,这是命数,他也没法,只好用这种偷偷摸摸的办法教习二赖子,因此,他就没有要二赖子行拜师之礼,也不要二赖子叫他师父。

等二赖子吃完了,傻子和尚就说:“祥康,我们来做游戏好不好?”

做游戏是细伢子最喜欢的,二赖子当然也喜欢,在家里他就经常跟母亲万氏做游戏。现在傻子和尚说要跟他做游戏,二赖子高兴极了,连忙说:“好。”

傻子和尚同二赖子做的游戏很奇怪,不是老鹰捉小鸡,不是跳房子,也不是捉迷藏,而是跟二赖子比用腹部呼吸吐纳,看谁呼吸吐纳得好。

二赖子看傻子和尚口里喊了一声“呼”,肚子就渐渐瘪了下去,又喊了一声“吸”,肚子就渐渐鼓了起来,这时候傻子和尚闭住气气沉丹田足有五分钟方才徐徐吐了出来。

二赖子很聪颖,有样学样,傻子和尚一教他就会。

开始二赖子闭气只能闭一两秒钟,慢慢的,他练得能闭两分钟。

看二赖子会呼吸吐纳了,又跟二赖子比站桩,看谁站得好站得久。

二赖子虽然年幼,身体柔韧,站桩的姿势也标准,可就是不能持久,站了一会,就觉得无趣,不想站了,但傻子和尚说要比谁站得久。

傻子和尚这么一说,他就坚持着。

如此站了一个月,二赖子由开始的半个时辰到能坚持一个时辰甚至两个时辰了。

等二赖子桩站好了,又跟二赖子做肩、臂、腰、腿的游戏。其实这些游戏要是其他细伢子未必喜欢,可二赖子却喜欢,二赖子的膂力好体力好耐力好,无论做什么游戏无论傻子和尚要他做多久他都能坚持下来。

傻子和尚其实是教二赖子练习武术的基本功。二赖子练基本功足足有半年之久,等二赖子的基本功练好了,傻子和尚就开始教二赖子武术。傻子和尚教的是少林派武术。

“天下武术出少林”,少林派武术刚中有柔、朴实无华、利于实战,招招式式非打即防,没有花架子。

傻子和尚教二赖子学的拳术是罗汉拳。罗汉拳是中国传统拳术中南拳之一,取十八罗汉之姿,故称罗汉拳。主要手法有隔、迫、冲、闪、点、举、压、钩、抄、抛。腿法讲究腾、滚、扫、弹。罗汉拳要求上下相随,步随手变,身如舵摆,灵活多变,劲力要求刚柔相济出手注意“夺中”和“护中”,攻中有守,是一门上乘武术。

罗汉拳讲究三正:手要正,身要正,马(即步)要正,这是基础功夫。练好“三正”,才能保持稳定,所以傻子和尚教二赖子练基本功时用了半年时间,为的是二赖子能做到“三正”,而二赖子也做到了。

罗汉拳中较大的套路有“六十八式罗汉”和“一百零八式罗汉”等。

二赖子学的是一百零八式。

这套拳术最适合二赖子,因为二赖子劲大力猛,又因二赖子聪颖,悟性好,故二赖子施展起来,一招一式,飒飒生风,却又刚柔相济,灵活多变。

傻子和尚看二赖子练拳,手捋长须,不禁微微颔首,虽然二赖子现在的拳术还很稚嫩,但假以时日,必定是此中高手。

傻子和尚深知鼹鼠五技而穷,艺多不养身的道理,所以只教了二赖子罗汉拳,再就是少林刀术和猿猴棍法,叫他每日里勤练不辍。

五嗲原本也是想教二赖子武术的,只是五嗲见二赖子跟人打架,很有章法,一招一式颇具功夫,就知教习二赖子的一定是个高人,自己的半瓶子醋不足以教习二赖子,所以,也就打消了教习二赖子的念头。

只是每日里,他必定抽出时间来跟二赖子对练,五嗲寻常时间对付三五个人不在话下,但跟一个尚不满六岁的细伢子对练,却也被弄得手忙脚乱,穷于应付。

当然,现在的二赖子是打五嗲不过的,因为他输在力道上。

但这样的对练对二赖子来说大有益处,他的拳脚功夫越来越熟练。

傻子和尚虽然名不见经传,但确是一代高僧,他虽为人怪诞,不喜近人,但看二赖子,却是越看越喜欢,他之所以没有继续云游四方,而是有意留下来,为的是将自己的平生所学传授给二赖子。

但他知道,自己跟二赖子缘分不深,到后来,不得不加快对二赖子的传授。

等到二赖子识字了,傻子和尚除了每天督促二赖子习武,还教二赖子读《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三十六计》、《鬼谷子》、《六韬》等兵书。

他知道二赖子是个习武的材料,也知道二赖子日后必定要遭历兵祸之灾,所以,他除了教习二赖子武术外,还教二赖子兵法。

傻子和尚不叫闾克强为二赖子,而是叫二赖子的字祥康,他对二赖子说:“祥康,一个习武之人必定要熟读兵书,一个人练好了武只是武夫,熟读了兵书而且能灵活运用是利用众人之勇,利用众人之勇排兵布阵,就能打胜仗,所以,古人是很重视兵法的,你要好好学习,勤加揣摩,务必掌握其精髓。”

二赖子虽然年幼,但很听傻子和尚的话,故而重重点了一下头,说道:“光脑壳爷爷,我记下了。”

傻子和尚从《孙子兵法》教起。傻子和尚说:“《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孙武所著,孙武被人尊称为兵圣,还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其最高法则是胜利,兵者诡道也,带兵打仗一定要灵活运用兵法,总之,《孙子兵法》是一本专讲兵法的奇书。”

然后,傻子和尚就一句一章地讲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