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研究基础:物产文献的数字化与体系化
古代物产研究,主要存在物产文献的“资料离散”和“时空分离”两大难题。记载物产信息的载体多种多样,并且分布在不同的存储单元中,这就导致物产资料会分散于各地,出现“同类异处”和“异类分隔”的问题。其一,方志“据地以书”,具有“越境不书”“全国通典不录”的地域性特点,无论是以行政区划作为记录范围,还是根据记录内容形成专类志书,都是以特定区域、特定内容作为记述体例,如此就会导致物产资料存放于不同地区当中。其二,由于不同的书写群体受到地域间习俗、民风、语言等因素的影响,在记载物产条目时,往往会出现“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等问题,即相同的物产会有不同的名称,不同的物产可能有同一个名称。其三,物产信息会被记录在地理志、食货志和历代农书、字书、本草、私撰地记、地理总志、方志、图经以及笔记小说等不同的著作中,导致由于知识分类或信息载体的不同,物产知识被隔绝在不同的知识领域中。
文献是“记录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6],这些知识和信息在数字人文研究中可称之为数据。数据是数字人文研究的基础,充分获取和占有某一领域的事实、数据和文献对人文研究来说显得尤为关键。[7]因此借助数字人文技术解决古代物产研究两大难题之前,必须先做到物产文献的体系化和数字化,保障充分的数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