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首语
本期《经济法论丛》荟萃诸多学界新锐,他们敏锐地发现了诸多新问题,所开展的研究颇具启发并饶富趣味。
在“基础理论”专栏,我国《宪法》规定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但在现行立法中专门的公共财产制度尚未建立,牛倩博士在《我国公共财产法律保护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针对当前我国公共财产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借鉴法国相关制度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市场规制法”专栏,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中的第三方评估》一文中,针对《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实施指南》第三方评估形式规定的单一性,黄彦钦博士从概念、委托主体、评估主体和评估客体四方面开展了细致剖析。兼具区域经济集聚功能与辐射功能的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是实现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目标的核心内容与主导要素,构建跨行政区划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则是确保此种区域性统一市场成型的前置条件。翟巍副教授的《跨行政区划公平竞争审查机制的构筑路径——基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视角》一文分析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跨行政区划实施的必要性,研究了跨行政区划公平竞争审查机制的建构模式,分析了区域协调发展视野下的跨行政区划公平竞争审查机制的豁免内核,并提出了跨行政区划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机制的构造,颇具启发意义。宽大制度的完善不仅应从“建构理性”的角度制定规则,还需站在施策对象的立场运用“经验理性”补强制度设计。在《反垄断法》修法之际,柳长浩博士的《论反垄断法宽大制度的完善》一文对完善宽大制度开展了延展性分析,基于我国宽大制度的实施现状提出了具体的完善建议。转基因食品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也存在潜在风险。王红霞副教授等的《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的必要性及其建制》提出了转基因食品特殊规制的原则,分析了强制标识模式与转基因食品特殊性的契合性,反驳了自愿标识论,对我国当下的制度进行了检讨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围绕互联网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期特别设立了“网络经济法”专栏。廖建求副教授等的《网络干扰行为类型化与法律适用——基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一文,以104份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为基础,运用类型化的分析方法,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的理解与适用展开了研究,得出了若干重要的结论。王悦莹研究生的《网络互助的法律规制研究——以“相互宝”大病互助计划为例》一文聚焦网络互助这一实践中的新问题,以蚂蚁金服旗下的“相互宝”大病互助计划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与现行保险规范的冲突,并提出了网络互助的规制路径。
本期论丛还设立了“相关研究”专栏。艾滋病的不可治愈性与高死亡率造成了全社会的恐慌,治疗艾滋病产生的高额经济成本迫切需要其他群体进行分担。范志勇博士提出,以权利保障理念进行审视,保险风险分类需要经过反歧视标准的考量,艾滋病病毒检测造成了对部分社会群体的歧视,不具有正当性。在其《商业保险法视野中的艾滋病风险保障》一文中,范博士研究了商业保险保障艾滋病风险的可行性,并探索了保险保障艾滋病风险的合理方式。王琦博士的《资管业务中受托人信义义务的内涵与功能》分析了资管业务的基本属性,研究了资管机构信义义务的产生基础、义务内容,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资管机构信义义务功能实现的基本路径。预算绩效管理对于遏制财政资金浪费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生陈九龙的《基于财政信托理论的预算绩效责任构建研究》一文从传统行政公产理论及其局限性出发,引入财政信托理论,并在其指导下分析了预算绩效责任的构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系统部署,着重强调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包括经济法在内的法学各领域正在掀起新一轮的制度研究高潮。期待更多优质的、有价值、接地气、对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作品在《经济法论丛》中呈现。
王红霞
2020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