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资源城市产业转型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是在培育和发展接续产业的同时,积极改造提升原有资源产业。以往的转型研究主要是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展开的,而对于资源较丰富的城市主动转型的研究仍需进一步强化。本书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经验,探究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榆林市主导产业的选择、转型路径及优化策略,以期进一步完善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理论。

1.2.2 实践意义

1.有助于促进产业的低碳化发展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类社会在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发展经济的同时,向自然界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如CO2、CH4等,进而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的低碳经济模式,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刘文玲、王灿,2010)。而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伴随产生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因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通过摒弃传统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培育和发展低碳产业,从而降低碳排放强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赵欣,2015),有助于促进产业的低碳化发展。

2.有助于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大幅调整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特别是1978年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的发展模式不能适应新时期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要求,导致“四矿问题”(矿山、矿业、矿产、矿工)和“三危现象”(经济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日益显露。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技术创新不足、国际市场不景气,进一步加剧了资源型城市发展困境,尤以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最为突出。因此,寻找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路径,既可以实现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又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资源型城市摆脱新困境提供经验借鉴。

3.有助于实现榆林市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典型的成长型资源城市,榆林市虽未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但受国内经济新常态的影响,存在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低迷的困境,进一步影响其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深入分析榆林市产业结构转型及优化路径,对榆林市做出合理的转型方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