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资源城市产业转型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资源型城市是利用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一类特殊性城市(李惠娟、龙如银,2013),其中资源开采和加工业所占比例较大。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指城市通过培育和发展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逐渐摆脱对传统资源型产业的依赖,从而形成多元产业体系的过程(李烨、曹梅,2015;钱勇,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受资源不可再生特性的影响,特别是资源产业进入开发的后期阶段,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单一结构容易导致区域经济下滑,甚至出现“矿竭城衰”的现象,因此,适时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新常态时期,促进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增长出现了下降趋势,人口、资源环境红利逐渐消退,使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煤炭需求增速下降、产能过剩问题凸显、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涂蕾,2016)。在此背景下,资源型城市不仅受粗放型发展模式的影响,环境承载力严重超标,导致区域内能源资源消耗剧增,生态环境问题恶化;还受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内煤炭市场不景气的影响,导致煤炭市场持续疲软,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迫在眉睫。201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鼓励发展服务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化解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提到要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通过推进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家“十三五”规划将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列为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2015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振兴司把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作为一个科学问题进行公开课题征集,得到了学者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资源型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课题,并得到了国家的高度关注。

当前国际能源局势日益紧张,我国能源战略重心不断西移,榆林市作为能源金三角的核心城市,已成为国家能源战略储备基地和承接区。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资源需求量持续增长,榆林市经济呈现跨越式的增长,并迅速崛起成为资源型城市。2015年,榆林市GDP达2621.29亿元,是能源开采初期(1987年)的374.5倍。能源产业的高回报产生的排挤效应,导致能源深加工产业发展不足。目前,榆林市采掘业对工业总产值贡献率超过57%,以初加工产品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加之受国内经济新常态的影响,榆林市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城市发展面临的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失业率不断上升等方面的困境进一步加剧,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在新常态背景下,如何运用科学的产业发展策略,促进榆林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