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制造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东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也是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制造业的转型发展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内容,前人对制造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已经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对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尚未真正开展研究。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推动东北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实现持续发展,笔者试图通过对东北地区部分制造业企业的走访调研,深入研究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的形成背景、着重分析制造业传统发展模式面临的困境及其内在机理,并且提出促进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的有效路径,以期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重要的理论素材,进而促进东北地区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和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目前,有关学者只针对个别省份的制造业转型进行分析,并未对整个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加以深入探究。对制造业的整体研究表面化、泛化,对东北地区制造业的实践指导缺乏可操作性,因而有必要通过对比分析区域观念、习俗、政策、法规等因素对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影响,聚焦于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进一步扫除制约东北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制造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地区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完全消散,世界制造业格局调整步伐进一步加速,我们需要审视国内外产业发展的新环境,不断探索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的方向。“十三五”时期,东北地区仍处于工业占主导地位的发展阶段,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攻坚时期,积极推进制造业发展模式的转型,是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在整合与被整合的过程中,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应适时进行调整,突破资源环境这一瓶颈,实现制造业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型。
长期以来,由于东北地区无法摈弃既有的资源优势,继续沿用粗放型发展模式,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2014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要求抓紧实施一批重大政策举措,巩固扩大东北地区振兴发展成果、努力破解发展难题、依靠内生发展推动东北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家先后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的若干意见》《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以及我国实施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必将为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创造新的机遇。笔者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为“十三五”时期东北地区制造业持续发展,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