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低碳经济提出背景
1787年瓦特发明蒸汽机,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资源能源被大量开发利用,以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氟利昂类物质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迅猛增加,大气温室效应进一步显现,全球气候呈现变暖趋势。气候变暖引起的极端天气现象不断增多、生物多样性快速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全球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增加
从建立二氧化碳含量统计的1750年至2010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总计增长36个百分点,年均增速1.5%。近年来,由于全球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大幅度攀升。2013年全球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已达到361亿吨,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前4位的国家或地区依次为中国、美国、欧盟28国、印度,其排放量达到208亿吨,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57.62%(澎湃新闻,2014;见表1-1、图1-1)。尤其是我国,近些年来尽管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下降,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快速增加,从2005年的52.34亿吨增加到2013年的97亿吨,年增速达到8.02%(见表1-2)。从人均水平来看,2013年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达到7.4吨,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表1-1 2013年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情况一览


图1-1 2013年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情况示意
表1-2 2005~2013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情况一览

续表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逐年大幅度增加,导致大气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全球气候不断变暖。根据仪器记录,1860~1900年,全球气温平均上升0.75℃;特别是1979年以来,气候变暖趋势十分明显(陆地温度上升幅度约为海洋的2倍,陆地上升0.25℃,海洋上升0.13℃)。进入21世纪以来,最热单年纪录不断刷新(见图1-2)。

图1-2 全球气温变化
资料来源:曹清尧,2012。
(二)全球气候变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依据全球气候变暖趋势,预计到2100年全球气温还将上升1.8℃~6.4℃。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面上升18厘米,按照未来的气温变化趋势,预计到2030年海平面还将上升20厘米,至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65~100厘米。海平面上升首先会使沿海低地和相关岛屿被淹没,据模拟实验测算,若全球海平面上升30~50厘米,全球沿海国家70%的海岸线将被淹没,30多个海岛国家的生存发展将受到直接威胁。海平面上升引起海水倒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继而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最终影响农业生产;海平面上升会影响水产养殖,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会被损坏;海平面上升还会影响航运等。
2.对冰川雪线的影响
据科学调查,20世纪60年代以来高山地区雪线升高,全球被冰雪覆盖的面积已减少10%左右。与此同时,“四极”冰川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北极冰川范围缩小;南极边缘冰断裂逃离,2002年南极半岛的“拉森B”陆缘冰出现了大面积坍塌,35天时间内损失冰川面积达到3520平方公里;乞力马扎罗山冰川面积已由1912年的26平方公里减小到2000年的12平方公里,《科学》杂志的研究报告预测其冰川到2020年将全部融化;喜马拉雅山冰舌底部海拔高度不断提升,东绒布冰川和中绒布冰川消融加剧,出现了明显的退缩,冰川底部海拔高度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5400多米升高到20世纪80年代的6500米,升高了近1100米。冰雪覆盖面积快速减少不仅对河流补给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也进一步减少了世界可用淡水资源的数量,影响人类经济社会环境健康发展。
3.对极端天气的影响
大气温室效应增强,造成“厄尔尼诺现象”增强,导致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繁,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影响。例如,1998年我国遭受的洪涝灾害死亡3000余人,倒塌房屋497间,经济损失近2000亿元。
4.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1)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极端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出现频率高,致使患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死亡比率大幅度提高,同时还引起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使一些疾病生成新的变异品种,并激活新病毒。例如,2014年在西非四国(几内亚、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出现的埃博拉病毒。气候变暖改变极端天气的频率或强度,造成相关人员直接死亡、受伤、心理紊乱,公共健康设施破坏(洪涝、风暴)等。
(2)加速物种灭绝过程。不同物种有不同的适应能力,从而形成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竞争力。气候变暖可以使某些物种的栖息地增加,竞争力增强,种群数量急剧扩张,乃至出现泛滥的情况;与此同时,竞争对手和天敌无法适应相应的环境,竞争力减弱,种群数量快速减少,乃至从地球上消失。
5.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1)对农业的影响。气候变暖将使温度带(北半球)北移,使热带北缘的天然橡胶、咖啡等植物不再遭受冻害,使高纬地区作物生长季节延长,产量增加。与此同时,气候变暖将使热带干旱区土壤变干,温带谷物带农业病虫害加重、生产潜力不断下降、作物产量下降,除冲抵高纬地区的粮食增长量之外,还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最终导致全球粮食总产量不断下降。
(2)对工业的影响。气候变暖减少了高纬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但低纬地区和夏季的制冷能源消耗则更大,远超过高纬地区减少的能源消耗。与此同时,排放温室气体的工业活动将承受越来越多的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节水节能、耐高温耐干旱的培育技术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