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7章 朔北风云,狼旗漫卷
秋意渐浓,北方草原仿若一幅金黄与苍褐交织的巨毯,向着天际无尽延展。劲风呼啸而过,草丛簌簌作响,似在低语着即将到来的风暴。在这片广袤大地的核心之处,皇太极的王帐傲然矗立,金顶在日光下闪烁着冷硬光芒,仿若草原霸主的锐利目光,俯瞰着四方。
帐内,温暖的炭火盆驱散了秋寒,却烘不干空气中弥漫的紧张与肃杀。皇太极身披一件黑色貂裘,身姿笔挺如松,他深邃的眼眸紧盯着墙上那幅巨大的羊皮地图,手指沿着山川脉络缓缓游走,似是要将每一寸土地都镌刻进心底。
“大汗,我军在先生的妙计辅佐下,这一年多来战果赫赫。”鳌拜阔步踏入帐内,单膝跪地,抱拳行礼,身上厚重的铠甲随着动作发出沉闷声响,“如今,外兴安岭之外、蒙古各部皆已拜服在大汗的铁骑之下,我大金的疆域前所未有的辽阔。”他声音粗犷,带着几分沙场征伐后的豪迈与骄矜。
皇太极微微颔首,目光未从地图上移开:“此乃众将士用命、先生智谋之功。”言语间,透着沉稳与内敛。
自上次与大明交锋受挫,皇太极痛定思痛,深知若想真正逐鹿中原,单凭武勇远远不够。恰在此时,洪承畴归降,这位深谙中原权谋、兵法与民生之道的汉人,仿若为后金开启了一扇通往胜利的新窗。在洪承畴的建议下,后金效仿大明设立六部,军政诸事得以迅速理顺,国力蒸蒸日上。
“大汗,如今六部运转顺畅,”洪承畴一袭青衫,儒雅中透着精明干练,上前拱手说道,“征集兵源、打造军械、储备粮草诸事皆有条不紊。我大金人口增长、兵力强盛,已然具备了再次南下的实力。”
皇太极转过身来,目光扫过帐内众人,缓缓开口:“此次南下,于我大金而言,有两大缘由。一则,上次兵败,我等折损诸多将士,此仇不报,何颜面对死去的英灵!我定要让崇祯小儿知晓,我皇太极的铁骑绝非轻易可败。”他眼中燃起熊熊怒火,仿若能将空气点燃,“二则,我大金虽占北方广袤之地,可子民大多过着游牧生活,缺衣少食,冬日苦寒尤甚。反观南方,大明治下,农耕技术发达,工坊林立,各类精美器物、充足粮草应有尽有。我等若想子民富足,国势昌盛,非得夺取南方不可。”
这番话掷地有声,帐内众人纷纷点头,眼神中满是认同与狂热。
帐外,校场上八旗子弟兵正在操练。战马嘶鸣,声震云霄,骑手们身姿矫健,驾驭着骏马风驰电掣般穿梭,手中长刀挥舞,寒光闪烁,仿若一道道银色闪电。步兵方阵则整齐划一,长枪如林,随着口令或刺或挑,动作刚劲有力,喊杀声此起彼伏,惊得附近的飞鸟纷纷逃窜。
“大汗,听闻那陈星在东北苦心经营,防线固若金汤,”多尔衮牵着马缰走进营帐,身姿矫健敏捷,眼神灵动狡黠,仿若一只时刻准备捕猎的猎豹,“还屯驻了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孙传庭的神机营,又有郑芝龙的海军从旁策应,我军强攻怕是不易。”
皇太极微微皱眉,踱步沉思片刻,看向洪承畴:“先生有何高见?”
洪承畴轻抚胡须,沉吟道:“大汗,强攻实非上策。依微臣之见,不妨双管齐下。一方面,派遣精锐细作潜入大明境内,扮作商贩、流民,混入辽东、直隶等地。一则探听明军虚实,二则散布流言,言说大明气数已尽,我大金天兵将至,扰乱其军心民心。”
“另一方面,”洪承畴顿了顿,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加强与蒙古各部的联络,用我大金的盐铁、丝绸,换取他们的战马、皮毛与粮草。蒙古铁骑纵横驰骋,可为我军先锋,助我大金一臂之力。待时机成熟,再集结大军,多路突袭,直击大明要害。”
“好!先生所言,正合我意。”皇太极眼中精芒一闪,当即下令依计行事。
数日后,一队队后金细作仿若幽灵般潜入大明边境。他们或挑着货担,在集市上叫卖着廉价的皮货,眼睛却暗中留意明军的粮草囤积处、兵营换防规律;或蓬头垢面,扮作流离失所的难民,穿梭于街巷,逢人便哀叹大明的腐朽,吹嘘后金的强盛。
与此同时,蒙古各部的使者络绎不绝地往来于后金营帐。他们带来大批膘肥体壮的战马,整车的优质皮毛、风干耐储的牛羊肉,换取后金的精美丝绸、锋利的兵器与珍贵的盐巴。双方在营帐内把酒言欢,盟约在杯盏交错间愈发稳固。
此时的大明,表面繁华依旧。紫禁城歌舞升平,后宫妃嫔们争奇斗艳,为了博得皇帝欢心各施手段;朝堂之上,大臣们却为了些许利益争得面红耳赤,政令在扯皮推诿中难以有效施行。而民间,南方水患频繁肆虐,百姓流离失所,赈灾银粮却被各级官员层层克扣,所剩无几;苛捐杂税繁重如山,压得百姓苦不堪言,怨言沸腾。
皇太极通过细作源源不断传来的情报,仿若看到了大明这棵参天巨树内部的腐朽中空。“崇祯啊崇祯,你空有这锦绣江山,却无力守护,实在可悲。”他站在帐外,望着南方,目光冷峻而又带着几分悲悯。
随着冬日的初雪飘落,北方大地银装素裹。皇太极的营帐内却热气腾腾,将领们齐聚一堂,共商南下大计。
“大汗,我军战马养精蓄锐,粮草堆积如山,此时不攻,更待何时?”多铎挥舞着马鞭,激动地叫嚷道,他满脸通红,眼中燃烧着征伐的渴望。
“且慢,”皇太极抬手制止,目光沉稳如渊,“虽说万事俱备,但此战关乎大金的兴衰荣辱,不可有丝毫轻忽。”他转头看向范文程,“范先生,你再讲讲明军的详细布防。”
范文程展开一幅详尽的大明军事地图,手指点着关键之处:“大汗请看,陈星在东北布下重兵,吴三桂的关宁铁骑装备精良,擅长骑射,机动性强,是我军的一大劲敌;孙传庭的神机营驻守蓟州,火器犀利无比,一旦开火,可对我军造成巨大杀伤;郑芝龙的海军封锁沿海,谨防我军绕道突袭……”
众人围拢过来,眉头紧锁,仔细聆听,脑海中仿若浮现出战场上的硝烟与厮杀。皇太极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仿若在权衡利弊,谋划着最完美的进攻方略。
“大汗,依微臣之见,可先遣一支奇兵,佯装全力攻打东北,吸引明军主力驰援。而后,我军主力绕道蒙古,从宣府、大同方向突破长城防线,直捣大明心腹之地。”洪承畴目光深邃,提出了自己的计策。
“妙啊!”众人纷纷拍案叫绝。皇太极眼中闪过一抹赞赏之色,点头道:“就依先生所言。此战若胜,先生当居首功。”
计议已定,全军枕戈待旦。八旗子弟们日夜操练,打磨兵器,检查盔甲,力求每一个细节都臻于完美;牧民们驱赶着成群的牛羊,为大军提供充足的肉食补给;工匠们在作坊里忙碌不休,打造着锋利的箭矢、坚固的盾牌与攻城器械,火星四溅,仿若锻造着胜利的希望。
与此同时,皇太极也没有忘记攻心为上。他命人精心撰写檄文,历数大明的昏庸统治、官员的贪腐恶行、对百姓的苛待,派人秘密潜入大明境内张贴、散播。檄文中言辞犀利,仿若一把把利刃,直刺大明的要害,引得不少百姓对朝廷心生怨怼,人心惶惶。
冬去春来,草原上冰雪消融,嫩绿的草芽破土而出,仿若大地复苏的希望。皇太极站在王帐前,望着生机勃勃的大地,心中豪情万丈。“传令下去,三日后,大军南下!”他的声音仿若春雷,响彻整个营地。
三日之后,晨光熹微,后金大军在草原上集结完毕。马蹄声如雷轰鸣,旌旗蔽日,刀枪如林。皇太极身着戎装,头戴金盔,跨上他那匹通体乌黑的战马,手中高举马鞭,向着南方一指:“出发!”
大军仿若汹涌的潮水,滚滚向南而去。所过之处,飞鸟惊起,烟尘漫天。他们仿若来自北方的风暴,即将席卷大明的江山,改写这天下的格局。而此时的大明,能否在陈星的带领下,抵御住这来势汹汹的外敌?紫禁城的朝堂之上,又将掀起怎样的波澜?一切,都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