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对社会经济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提升创新能力成为世界各国和各地区普遍共识。我国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环境恶化、资源能源消耗过大等问题,以要素投入为主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因此科技创新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的根本力量。空间结构是社会生产在地域上的表现,创新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正通过聚集、溢出、关联等效应影响社会生产结构与空间结构的演化。随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增强,未来创新将成为塑造区域格局的关键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城市群日益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体空间单元。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群体化发展特征日趋明显。《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可见城市群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决定我国城市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在此背景下,从创新视角研究城市群空间格局,通过系统分析创新活动空间分布特征规律、揭示城市群创新活动空间形成演化动力机制,不仅有助于实现我国城市群协同创新、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而且有助于为我国日渐兴起的城市群规划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为进一步实施城市群战略提供科学支撑。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最具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城市群。同时,长三角城市群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区域,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三角城市群的战略定位是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在我国开展城市群创新活动实践研究,长三角城市群无疑是最具代表性和示范效应的选择。
基于此,本书通过基础研究_理论构建_实证检验,系统研究了城市群创新活动概念内涵及基本特性,揭示了城市群创新活动空间形成及其内在演化机制,并在探讨城市群创新活动空间分布测度指标及其方法的基础上,从城市个体、城市群体和城市群整体三个层面开展了长三角城市群创新活动空间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城市群创新活动在空间维度、时间维度以及影响机制方面具有规律性特征,这种规律性特征最终归纳为城市群创新活动空间理论模式。
本书是在我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首先感谢导师吴志强教授引领我致力于城市创新领域研究,并在书稿撰写中给予悉心指导。感谢山东建筑大学崔东旭教授、陈有川教授、赵亮教授等众多同人支持。感谢我的研究生赵静茹、周楚、徐会芝、禇晨晨、怀丽敏为本书插图和排版付出的辛勤工作。最后还要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王树通编辑对本书的认真编辑校对。
本书由山东建筑大学博士科研基金资助。
尹宏玲
202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