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社区规划设计案例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案例2
吉林省公主岭市大岭镇黄花村村庄规划

1.项目概况

黄花村隶属吉林省公主岭市大岭镇,位于长春都市圈西侧,东距省会长春市20 km,北距大岭镇核心区10 km,地处北松辽平原东部高平原,地势平坦。黄花村村域共有3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屯,总人口2768人,共计997户(图1.2-1)。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高,以君子兰种植业为特色产业。

图1.2-1 黄花村现状

2.规划思路

2.1 优化产业布局

以村内君子兰种植为基础,增加种植类型,形成“花海”,提升景观风貌,推动经济增长;结合物流产业,延长商品产业链,大力发展特色种殖业;加快君子兰产业基地建设,并吸纳全村各屯村民加入,打造成国家级优质君子兰生产加工基地。

2.2 完善黄花村基础设施

提高乡村服务能力,增强乡村吸引力。除村民日常生活所需的教育、交通等基础设施之外,要强化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农田水利设施等,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条件。

2.3 提高乡村用地布局的生态化联系度

加强生活斑块、农业斑块、生态斑块用地完整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现状村庄由于土地零散导致排水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难以完全覆盖,进而导致部分生产、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河道,造成水质污染;同时,煤炭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污染较为严重,乡村生态环境遭到威胁。因此,需要重构“三生”(生产、生态、生活)空间结构,以产业发展为基础,考虑基础设施配置的联系性,同时加快以生态基底管控、生态要素保护和乡村环境整治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改善。在保障生态适宜性的基础上,整治“三生”空间。

3.规划要点

3.1 村庄用地布局规划

规划形成“一轴、两带、多点”的空间结构,依托现有公共服务设施,沿南北向对外道路建立对外服务中心轴,打造两条东西向发展轴带,并布置游客服务中心、君子兰展览中心、村委会等设施(图1.2-2)。利用现有资源,多点激发村庄活力,主要涉及居住用地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生产设施用地规划、物流用地规划、商业用地规划以及留白用地(图1.2-3)。

3.2 道路设施规划

开展乡道、主村道和次村道3个等级的道路设施规划,在019乡道两侧发展中心村商业,车行道两侧设置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相结合的慢行道,并结合产业布局规划村主道与次道,着力提升村道景观(图1.2-4,图1.2-5)。

3.3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主要包括行政管理设施规划、教育机构设施规划、文体科技设施规划、医疗保健设施规划、商业服务设施规划以及老年人社会福利用地规划(图1.2-6)。

图1.2-2 黄花村空间布局结构

图1.2-3 黄花村土地利用规划

图1.2-4 黄花村道路交通规划现状

图1.2-5 黄花村道路交通规划

图1.2-6 黄花社区居民点整合规划

3.4 居民点规划与节点设计

优化调整居民点各类用地布局,统筹安排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科学布局“三生”空间,统筹优化城乡空间和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图1.2-7)。

3.5 建筑风貌管控引导

延续北方农村传统民居的建筑文脉,形式简洁、大方,整体凸显北方乡村纯朴、雅致并具有现代感的风貌特色。建筑平面,尊重村民意愿,注重使用功能;建筑细部,提取建筑要素,秉承东北特色;建筑布局,尊重传统格局,延续乡土特征。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院落以及周边空地,发展特色庭院经济,提高土地和空间利用率,利用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劳动时间,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活跃和丰富城乡市场,改善农村环境,达到助农增收、美化家园的目的。

图1.2-7 黄花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4.特色分析

4.1 产业布局优化

由于黄花村发展潜力一般,因此产业规划更加偏向于改善民生,为村庄居民提供就业岗位,防止人口流失,进而激活村庄内生发展动力。对于村庄最主要的产业——种植业而言,重点在于调整种植结构,发挥多样性优势,降低市场风险。首先,继续深入发展优质玉米等传统种植业,积极培植绿色无公害玉米、水果等项目,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其次,可以推广油菜花、向日葵、黄花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增加种植类型,形成“花海”,提升景观质量,推动经济增长。再次,对于特色产业——君子兰种植业应延长产业链,提升自身花卉品级,提升花卉单株经济价值。最后,应结合村内有机蔬菜、有机食品、经济作物等资源,筹建以君子兰花卉为主题的文化传播、科技培育、展览销售平台,变“通货输出”为“精品输出、技术输出”。

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重点在于提高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水平,提高村庄居民生活质量。同时,重点加快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建立和市场信息发布等经营性服务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传统种植业的发展。可通过认养农田、多媒体宣传、网上销售等多种形式提升绿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通过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以及君子兰产业基地知名度的提升,提高村庄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由于黄花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可以开发休闲旅游业,为游客提供休闲游览场所,利用现有君子兰产业资源,建设会展中心,举办君子兰展览,在村内建设民宿接待区,凭借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资源优势为人们提供垂钓、捕捞、加工等休闲项目(图1.2-8)。

图1.2-8 黄花村产业规划

黄花村近期产业发展目标主要为拉动内生发展动力,推动种植业规模化、农业产业化。初步完成特色产业、绿色产业的市场化。抓好君子兰的种植、销售,积极打造特色君子兰产业。积极培植绿色有机向日葵、玉米、油菜花、果林等项目,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牌。完善村庄各种基础设施,提高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水平,适当兴建旅游服务设施,如建设民宿试验点。到2025年,为村内解决就业机会500个,全村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942万元,人均年纯收入48000元以上。

黄花村远期产业发展目标主要为提高村庄外部吸引力,推动种植业机械化、产业链高端化。到2035年,全村实现农业耕种机械化,在黄花村实施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在农业生产中的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灭茬等全部实现机械化。大型农机具以村集体投资为主,产权归村集体所有,由村集体委托或承包经营。到2035年,建设完成君子兰展览中心、君子兰培育研究中心、民宿、幼儿园等附属设施,到2035年,为村民解决就业机会1500个,全村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00万元,人均纯收入100000元以上。

4.2 土地使用规划

(1)土地使用结构调整

“一轴”:沿村庄南北向主要对外道路,依托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对外服务中心轴,在该轴带上布置游客服务中心、君子兰展览中心、村委会等设施,提高对外服务水平。“两带”:依托村庄原有格局,建立两条东西向发展轴带,北侧为村民生活服务轴带,主要布置幼儿园、养老院、阳光浴室、村卫生站等生活服务设施;南侧为村庄产业发展带,结合西侧的君子兰展览中心,主要设施为君子兰养殖培育基地、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基地、景观作物观赏基地以及相应的农产品贸易中心。“多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共同的村庄记忆,对记忆地点进行激活再生,多点共同激发村庄活力。

(2)倡导土地流转,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村干部加大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力度,对村庄进行测绘,明确各户宅基地范围,对于部分“飞地”宅基地,通过规范的土地流转程序进行宅基地平移、置换,使村庄宅基地实现聚集化、整体化。建立土地流转奖惩机制,对于农民不愿耕种又拒绝将自己的土地经营权进行流转而造成的土地撂荒的情况,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规定收取相应数额的撂荒费,土地撂荒超过两年的,将由村集体收回并进行托管。

通过政府引导,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机制与保障机制,优化利益分配结构,使其向农民倾斜,有利于提高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引入市场方式,通过保险公司开发土地流转相关的保险产品,降低土地流转的风险。细化完善农民社会保险相关条例,提高农业人口社会保障水平,为失去土地经营权后又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的农民提供保险,以保障土地流转后万一发生失地、失业等情况时,农民的生活水平能基本保持稳定。同时由于外部租赁土地的资本高度分散,难以推动内生的产业结构优化,因此要引导村庄集体承包经营,防止“吃租经济”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