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经验心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十六节 癫狂

癫为颠倒错乱,狂为狂妄躁扰。癫证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为特征;狂证以精神亢奋,狂躁刚暴,喧扰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因二者同属精神失常的疾病,且可互相转化,故常癫狂并称。

癫狂须与痫证、谵语、脏躁等病证相鉴别。癫狂的治疗,在于祛除导致阴阳失调、神明逆乱的病因,如气滞、痰结、火郁、血瘀等。相当于西医的躁狂抑郁型或混合型情感性精神障碍等病。

一、病因病机

癫狂的发病,总的来说是由于阴阳的偏胜偏衰,即重阳者狂,重阴者癫。导致此种变化的机制,多与七情内伤有关。进而产生气滞、痰结、火郁、血瘀等,蒙蔽心窍而引起神志失常。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讨论如下:

1.情志失调

七情内伤是引起癫狂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恼怒惊恐,损伤肝肾,致肝肾阴液不足,木失濡润,屈而不伸,则默默寡言,痴呆,语无伦次;若喜怒无常,心阴耗伤,致心阴不足,心火暴张,则狂言狂语,骂詈不休,逾垣上屋;或所欲不遂,思虑过度,损伤心脾,心虚则神耗,脾虚则不能生化气血,心神失养,神无所主;或脾胃阴伤,胃热炽盛,则心肝之火上扰,神明逆乱。如此等等,均能导致癫狂病。

2.痰气上扰

由于痰气上扰清窍,蒙蔽心神,神志逆乱,致狂躁不宁,歌笑骂詈,逾垣上屋而为癫狂。痰气内郁有因长期忧思郁怒,气机不畅,肝气犯脾,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的,也有因脾气素弱,升降失常,清浊不分,浊阴蕴结成痰者。无论何因造成痰气内郁,总由于痰气上扰清窍而病癫证。另外,因五志化火,不得宣泄,炼液成痰;或肝火乘胃,津液被熬,结为痰火;或痰结日久,郁而化火,致痰火上扰,神志迷乱,也可发为狂证。

3.气血凝滞

气血凝滞脑气,使脑气与脏腑之气不相连接,而出现哭笑不休,骂詈歌唱等病态证候。

4.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机体由于气、痰、火、瘀造成阴阳的偏盛偏衰,使阴阳平衡失调,不能互相维系,阴虚于下,阳亢于上,心神被扰,神明逆乱而发病。

二、辨证论治

癫狂而有面色暗滞,或症状之轻重,一般与妇女的月经、产后有明显关系,经血紫黯有块;或舌质紫而有瘀斑,脉弦者乃气血凝滞使脑气与脏腑气不相接续而成。癫狂由于气郁、痰火,或气郁与痰火互结,扰乱心神。治疗:属实者以理气开郁,去痰清火;属虚者以养心益脾,安神。

(一)癫

1.痰气郁结

证候: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语无伦次,或喃喃独语,喜怒无常,不思饮食,舌苔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开窍。

方药:顺气导痰汤加减。

橘红10g,茯苓15g,姜半夏9g,甘草6g,胆南星10g,木香10g(后入),香附10g,枳实10g,远志10g,郁金10g,石菖蒲10g,柴胡10g,白芍30g,神曲10g,竹茹10g。

2.心脾两虚

证候:神思恍惚,魂梦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饮食衰少,舌色淡,脉细无力。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养心汤加减。

黄芪30g,白茯苓15g,茯神15g,姜半夏9g,当归10g,川芎10g,远志10g,肉桂6g,柏子仁15g,酸枣仁15g,北五味子10g,太子参30g,甘草6g,白芍15g,陈皮10g,柴胡10g。

(二)狂

1.痰火上扰

证候:病起急骤,先有性情急躁,头痛失眠,两目怒视,面红目赤,突然狂乱无知,逾垣上屋,骂詈叫号,不避亲疏,或毁物伤人,气力逾常,不食不眠,舌质红绛,苔多黄腻,脉象弦大滑数。

治法:镇心涤痰,泻肝清火。

方药:生铁落饮加减。

天冬10g,麦冬10g,浙贝母10g,胆南星10g,橘红10g,远志肉10g,石菖蒲10g,连翘10g,茯苓15g,茯神15g,玄参30g,丹参10g,姜半夏9g,竹茹10g,炒枳壳10g,甘草6g。

2.火盛伤阴

证候:狂病日久其势渐减,且有疲惫之象,多言善惊,时而烦躁,形瘦,面红,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二阴煎加味。

生地黄15g,麦冬10g,酸枣仁15g,生甘草6g,玄参15g,黄连6g,茯苓15g,木通10g,炒栀子10g,淡豆豉10g,白芍30g,柴胡10g,炒枳壳10g。

三、临证权变

癫证因痰气郁结致病者,重证可以控涎丹除胸膈之痰浊;倘痰浊壅盛,胸膈瞀闷,口多痰涎,脉象滑大有力,形体壮实者,可暂用三圣散取吐,劫夺痰涎,惟药性猛悍,用之当慎;吐后形神俱乏,应以饮食调养。如神思迷惘,表情呆钝,言语错乱,目瞪不瞬,舌苔白腻,为痰迷心窍,宜豁痰宣窍,理气散结,先用苏合香丸芳香开窍,继用四七汤加陈胆星、郁金、石菖蒲、远志之类,以化痰行气。如见不寐易惊,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脉滑数等症,系痰气郁而化热,痰热交蒸,上扰心神所致,宜清热化痰,可用温胆汤加黄连合白金丸。神志昏乱者,用至宝丹清心开窍,如逐渐高声吵嚷,动手毁物等症,为火盛欲狂之征,当从狂证施治。

癫证属心脾两虚型,也可用养心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用于癫证悲伤欲哭,精神恍惚等。

狂证痰火上扰,舌苔黄腻甚者,为痰火壅盛之征,除以生铁落饮为主方治疗外,可同时用礞石滚痰丸泻火逐痰,再用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若脉弦实,肝胆火盛者,可用当归龙荟丸泻肝清火。

狂证火盛伤阴患者,除以二阴煎治疗外,亦可用《千金》定志丸调治。

涌吐与攻下,涌吐是祛除胸膈痰涎壅盛的方法,治癫证或狂证初起形神未衰者,宜首选用此法。涌吐能使阻塞于胸膈之痰涎,一涌而出,癫狂皆可用之。常用瓜蒂6g,防风6g,藜芦3g,捣成粗末,先煎三五沸,取汁300~500ml徐徐灌服,以吐为度,不必尽剂。瓜蒂、藜芦之类,皆属剧毒之品,切勿多服,以免中毒。吐后形神俱乏,当以饮食调养,亦可用人参30g以扶正。

通泻是荡涤痰食积滞,峻泻实热的方法,多用于狂证。常用药物有大黄、芒硝、牵牛子、芦荟等。也可用甘遂末1~3g装胶囊内清晨空腹吞服,使大便保持在1日3~5次为佳。

无论涌吐或攻下,皆不宜久服,应中病即止,免伤正气,吐法性剧烈,更宜慎用。

四、调护

癫狂病多因七情内伤致病,故应注意精神调摄。医护人员要正确对待患者的病态表现,应持关心态度。对其不合理要求应耐心解释,不得讥笑、讽刺。对有打人、骂人、自伤、毁物等证候的重症患者,应采取防护措施,派专人照顾,并将危险品如刀、剪、绳、药品等严加收藏,以防止意外。

癫狂患者应有良好的睡眠,失眠常可促使病情加重,应保持环境的安静。

饮食以普食为主,应无骨无刺为宜,食具应用坚固不宜破损。躁动抢食或拒食者,应重点照顾,保证适当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