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涛说大秦(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齐国助燕

到了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齐国的霸主地位已经相当巩固。就在这一年,北方的燕国却派使者来向齐桓公禀告,现在山戎正对燕国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燕国危在旦夕,请求齐国出兵援救。

对于山戎,齐国君臣并不陌生。早在先君齐僖公在世时,山戎就曾越过燕国,跟齐军在齐国境内打过一场。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山戎这次没有挑战齐国,却把接壤的燕国作为蚕食的基地。

面对燕国的求救,齐桓公第一反应就是等等再说。他现在正想跟牛气哄哄的楚国较量一下,打服不把他这个霸主放在眼里的家伙。齐桓公为什么要找楚国的麻烦呢?

原来,此时距离齐桓公称霸已经十几年。齐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又是帮助各国解决内忧外患,又是严格讲究诚信努力树立大国形象,终于把东边的诸侯都拉到自己身边。春秋第一霸主终于大获成功,但仍然有诸侯不服。是谁敢捋齐桓公的虎须呢?楚成王。

为什么是楚成王,而不是秦成公(秦穆公的哥哥)呢?这是有原因的。秦国在西边,又是新兴诸侯,跟东方诸侯往来很少,向来只集中精力在西边拓展自己的地盘,对其他诸侯没有什么威胁,这就使得很多诸侯这时还不把秦国当一回事。楚国就不一样了。楚国不但幅员辽阔,而且向来奉行强硬的对外政策,还是第一个敢于向周天子挑战的诸侯,最出名的特点就是蛮横。

楚国有多大呢?到楚成王的时候,楚国已经拥有江汉之地,并定都于郢,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国。尽管如此,楚国却在政治上有个极大的劣势,那就是楚君的封爵并不高,只是子爵(诸侯的第四等)。

开始时,楚国人很自卑,老老实实地履行义务,可后来很快就发现,只要实力雄厚,根本就不用怕,于是心态急剧膨胀,也不再向周天子进贡了。

那时周王朝还是比较强盛的,周昭王一看楚国不履行义务就生气了,带着军队准备把楚国猛扁一顿,哪知最后反而被人家痛扁一顿,就连周昭王自己也死于非命。

周王室很要面子,对周昭王南征又死于非命的事一直不好意思明说,只是在大事记里写上“南征不复”之类的字样。从此之后,周王室就不敢再找楚国的麻烦了。

楚国尝了那次甜头之后,就更牛气了。到了周夷王时,楚君熊渠干脆封自己的三个儿子为王,让儿子跟周天子处于同一个级别。至于他本人,则是王的父亲。不过,熊渠也不是一味胡来,而是有自己的理论基础。熊渠到处叫嚣:“老子就是蛮夷,根本不用遵从中原的习俗。”

此后不久,周夷王去世,周厉王继位。周厉王虽然是著名的暴君,但军事才能不一般,很快就把周边几个长期不把王室放在眼里的诸侯好好地修理了一番。熊渠一看,觉得自己再嘚瑟下去,恐怕要吃亏,就自行取消了王号。

周厉王虽然很牛,也是个敢于杀人的暴君,但绝对不是傻瓜,他很清楚,要是真的去跟楚国打仗,也不容易赢。现在熊渠既然自己认错,那是最好不过了,因此也不再追究下去。

虽然楚君在周天子面前认怂,但楚国扩张的野心并没有消停。取消王号的熊渠和他的后代们拼命吞并周边的小国,做大自家的蛋糕。据有关部门统计,本来大周旗下的诸侯有一百七十家,但在档案里只找到一百三十九家的确切地址。司马迁在《史记》里面只记载了鲁、卫、齐、晋、楚、宋、郑、秦、陈、蔡、曹、吴等十二个比较重要的大国。至于其他诸侯国,早就被这几个大国吞并,成为它们的一部分了。

仍然据有关部门统计,几个牛气大国收编小诸侯的成绩如下:

楚并国四十二;

晋并国十八;

齐并国十;

鲁并国九;

宋并国六。

一看这个成绩单,大家就知道楚国现在的实力有多强了。楚国的现任国君楚成王继承了历代先君的传统,对周边国家继续采用蚕食政策。这样,与楚国边界相邻的郑国处境就很悲惨。

郑国虽然先后出现了郑庄公、郑厉公这样的杰出君主,但此时的实力明显不如楚国。所以,楚国一咳嗽,郑国就发抖。楚成王六年(前666),楚国令尹子元就曾率军大举伐郑。

楚国的行径让齐桓公很不舒服。此前郑国的先君郑厉公曾参加过齐桓公主持的鄄地之盟。郑国是齐国的盟国,楚国进攻郑国,就是不给齐桓公面子,必须教训一下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正在这时,燕国使者来到了齐国,请求齐国出兵援救。

面对燕国的求救,齐国高层的意见不一致。齐桓公认为,山戎就是纤芥之疾,完全可以等教训完楚国再说。管仲则认为,应该先救燕国。

管仲当然知道,要是彻底把楚国打倒,肯定心情很舒畅,可楚国那么好搞定吗?要是真正开战,多半就要打持久战,那时燕国很可能就已经挺不住了。山戎要是吞并了燕国,后果就严重了。

众所周知,山戎是有名的好战分子。从先君齐僖公时代过来的人都清楚齐国和山戎那场大战。要是山戎占领了燕国,且不说它从国土面积到人口数量立马壮大了无数倍,那时山戎和齐国将直接接壤,再也没有缓冲的余地。如果齐国正在跟楚国咬牙死磕,突然后方被山戎袭击,那可就有亡国的风险了。因此,必须先打败山戎。

更重要的是,打败山戎还有两个好处:一是从此之后燕国也会成为齐国的粉丝,加入以齐国为首的诸侯联盟;二是巩固齐国的霸主权威,让加盟各国对齐国更加信赖和顺从。

齐桓公一听,仲父分析得太有道理了,于是就听他的,发兵援助燕国。

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冬,齐国起兵助燕。在齐鲁边界的济水,齐桓公遇到了鲁庄公。自从齐桓公确立霸主地位之后,鲁国一直扮演着亲密支持者的角色。这次,一听说齐国要去进攻山戎,鲁庄公马上就跑到齐鲁边境来见齐桓公。

史书并没有明确记载这次会见的内容,但结果很明白,齐国独自踏上了平定山戎的征程。也许鲁庄公提出了出兵请求,齐桓公没答应。毕竟齐国的实力已经空前强大,根本不需要鲁国的帮忙。不过,更有可能的是,齐桓公牢牢记住了管仲的分析,让燕国成为齐国的粉丝,这要是鲁国半路插一杠子,燕国不也得回报鲁君的情谊?

山戎虽然让燕国全国上下无不惊骇,但在齐国面前却不堪一击。两军一交战,山戎就被齐国一阵痛扁,立马大败,向北狂逃,一直逃到孤竹国。一看山戎逃跑了,齐桓公下令追击,于是大军向孤竹国开过去。

孤竹国国君答里阿派大将黄花跟山戎首领密卢一起迎敌,结果被齐军打得大败。这时,孤竹国君臣才知道齐国军队的实力,真是不能硬碰硬。于是,两人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计策。

齐军打赢了到孤竹国的第一战,觉得孤竹国也不过如此,估计再加把劲儿很快就可以消灭山戎和孤竹国了。这样一来,连高贵的王室后裔燕国也要跟鲁国一样成为齐国的铁杆粉丝了。

要知道,燕国的国君是召公的后代,召公的历史地位仅次于鲁国的祖先周公啊。以前,周公和召公都是周王朝的执政大臣,比周天子威望还要高。现在,他们的后代全都成了齐国的粉丝,其他国家还有什么话说?

齐桓公一想到这些,就很兴奋,恨不得马上打垮孤竹国。哪知道还没等他下令冲锋,就有人来禀报,孤竹国大将黄花求见。

齐桓公觉得很奇怪,两军交战,黄花来做什么。

“报告国君,就他一个人。他说,他是来投降的。”

齐桓公叫人把黄花带进来。

黄花进来时,一脸的笑容,手里提着一颗人头。

黄花说:“这是山戎首领密卢的头,是我砍下来的。我为什么要杀他?我早就劝我们国君不要跟山戎一起跟您作对,他就是不听。上次吃了败仗之后,他还决定穿过瀚海去请救兵。我劝他,他仍然不听,半夜里已带着全城的人出去了。我没有办法,就砍了山戎首领密卢的头前来投降。以后,我就当您的部下了。”

齐桓公听了之后半信半疑,就叫人来辨认那颗人头,确认是山戎首领密卢的头颅。随后,他们又发现,果然城也空了。于是,黄花提议,由他做向导带领大家去追杀孤竹国的国君答里阿。齐桓公觉得没毛病,就同意了。于是,齐军就在黄花的带领下开始了新一轮的追击。

很快,黄花就带着大军进入了一个叫“迷谷”的地方。哪知道一进迷谷,全军马上就乱了套,分不出东南西北了。管仲叫人把黄花找来,可那个家伙早就溜走了。管仲意识到上当了。

齐桓公一看,在这个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里,估计过不了几天,大家都得渴死,怎么办才好呢?管仲一言不发,默默地想着对策。他知道,如果现在他也跟齐桓公一样慌了手脚,自己这一行人就死定了。所以,他必须冷静。

齐桓公看到仲父站在那里,面对滚滚风沙,一脸的苍凉和肃穆,只觉得问题更加严重了,就对管仲说:“仲父,你千万要想出办法啊!”

管仲四处找出路,可四周的景象都是一样的,好像哪里都是出路,又好像哪里都不是。风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冷。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他们敬爱的管仲。管仲在大家的目光下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智商受着严峻的考验!连马儿都已经受不住了,在风中发出长长的嘶叫声。

管仲看到马儿,脑海里突然灵光一闪,虽然自己这些人没有到过这个地方,一时又找不到向导,但这些马中有很多是这次北征缴获的,它们肯定到过这一带。

于是,他马上下令,找来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大军前面走,它们往哪儿走,大家就往哪儿走。这个办法果然大见成效,很快大家就回到了原路。

黄花做梦也没想到齐国军队会一个不少地活着杀回来。他吃了败仗之后,就知道,再打下去,自己肯定会死得很难看。于是,孤竹国君臣经过一阵密谋之后,达成了共识:不能硬碰硬,只能智取。具体做法就是,杀死山戎首领密卢,由黄花拿着密卢的脑袋诈降,骗取齐国的信任,然后把齐军带进沙漠。这样一来,人生地不熟的齐军很快就会全体死光。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们看到齐桓公和管仲双双上当,都以为大功告成了,结果齐桓公君臣硬是找到了出路。齐桓公和管仲带着军队回来时,发现到处乱糟糟的,很多百姓都在逃难,就派人过去问情况。百姓们把孤竹国君臣卷土重来的消息告诉了他们。

管仲马上派出了一支执行特殊任务的小分队,让他们化装成难民,然后混进城里,等大军攻城时,打开城门。而城中的孤竹国国君答里阿和大将黄花以为齐军已经全军覆没,正高兴着呢。

管仲的进攻命令是在半夜里下达的,大家从四面八方向城里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答里阿和黄花急忙起来,大喊关好城门,坚持到底。他们并不知道,管仲早已派人混进城里。

这时,事先潜伏的齐军小分队开始发挥作用,很快打开了城门。齐国大军一拥而入。答里阿和黄花都死在乱军中。此役之后,孤竹国从历史舞台上彻底消失。

山戎和孤竹国相继灭亡,让燕庄公松了一口气,他对齐桓公充满了感激之情。哪知道他还得到了更多的实惠。齐桓公把辛苦打下来的山戎和孤竹国地盘都送给了燕庄公。感激涕零的燕庄公舍不得离开齐桓公,到了燕齐边境都没有停下来,最后竟然送到了齐国境内。这下可麻烦了!

燕庄公只是过分殷勤而已,为什么会麻烦了呢?原来诸侯送别是有规定的,齐桓公就很清楚。他对高兴过头的燕庄公说:“按照周礼的规定,诸侯送诸侯不能过自己的国界。寡人不能对您无礼。”于是,齐桓公就下令开挖界沟,把燕庄公所到之处原属齐国的土地送给了燕国。

当然,齐桓公的这一着是一种“政治秀”,是做给诸侯们看的,想让大家看到霸主的风度。果不其然,诸侯们听说此事之后都对齐桓公异常钦佩,纷纷跟随齐国,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也更加巩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