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涛说大秦(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举荐伯嚭 孙武

阖闾杀吴王僚时表现得阴险狡诈,但他确实有水平,也会用人。他知道,治国必须得用伍子胥这样的人。于是,在当上吴王的第一年,阖闾就任命伍子胥为行人,参与国政。

行人是个什么样的官职呢?按照《周礼》的解释,行人有大行人和小行人之分。“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小行人掌邦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者。”简单来说,伍子胥的本职工作就是全面主管吴国的外交。

其实,伍子胥既管外交,也管内政。阖闾让他当行人,主要是为了让他有一个参与国政的名义。再说,之前帮助阖闾的爷爷寿梦训练军队的屈巫之子,也担任过行人一职。据说,那位行人在几年之后就拜相了。阖闾未尝不是对伍子胥有此期待。

伍子胥也没有辜负阖闾的期望,一上任就推荐了两个人。这两个人对吴国及伍子胥个人后来的命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们就是伯嚭和孙武。

伯嚭是楚国名臣、太宰伯州犁的孙子,本来很有希望成为楚国政坛的后起之秀,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这件事跟阖闾推翻吴王僚发生在同一年,同样是因为费无极引起的。

费无极是楚平王的亲信,在楚平王活着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哪知楚平王只在位十三年就去世了。这下子,费无极可慌了神,必须马上寻找新的靠山才行。继位的楚昭王是孟嬴的儿子,年纪还小,掌握实权的是令尹子常。怎样才能赢得子常的欢心呢?说来也巧,出身王族的子常有个非常明显的缺点——为人特别贪婪。因此,费无极没费什么力气,就成了子常的亲信。

如果费无极只想通过迎合子常继续过好日子,也没什么,也算人之常情,可他并不满足于这些,还想在楚国政坛兴风作浪。楚平王在世时,他就陷害了太子建和太傅伍奢父子,现在他又准备陷害跟他意见不合的大夫郤宛(郤宛是伯州犁的族人)。

费无极虽然人品极差,但智商很高,很快就想到了办法。某天,他先跑到子常家,对子常说:“郤宛要请您去喝酒。”随后,他又跑到郤宛家,对郤宛说:“令尹大人说,想到您这里喝酒。”

郤宛一听,大感惶恐。他知道子常职务高,胃口要求更高,就对费无极说:“我家什么都没有,拿什么来招待大人啊?”

费无极笑着说:“令尹大人喜欢铠甲和兵器。您把家里的铠甲、兵器都拿出来,我来帮您挑选一下。”

郤宛为人宽厚,听了费无极的话,也没多想,立即把家里的铠甲和兵器都搬过来,请他帮忙选选。费无极很快挑选了五件铠甲、五件兵器,并对郤宛说:“令尹大人看到这几样东西一定会很高兴。您先把这几件东西放在门边,令尹大人来了,就会看见。”

等到宴请那天,郤宛就把选好的几样东西放在门边的帏幔里,然后站在门口迎候子常。

费无极又来到子常处。子常正准备出发到郤宛家做客,费无极说:“令尹大人,您还没有去真是太好了。刚才我过去看了,郤宛那家伙不是好人,他已经准备好了,门边都埋伏了甲士,正等您过去。您还记得前次跟吴国的大战吧?郤宛因为受了吴国的贿赂,所以在吴国大败之后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宣布撤军。他撤军的理由是趁别国发生内乱去进攻,太不吉利了。这个理由成立吗?以前吴国就是趁我国操办国丧时进攻我国的,咱们趁吴国发生内乱进攻吴国,又有什么不对?”

子常一听,觉得有道理,就派人去郤宛家侦察。结果,侦察人员发现,郤家门边果然摆满了精良的铠甲和兵器,马上就跑回来报告。子常一听,立即派鄢将师率兵去攻打郤氏,还要烧掉他家的房子。

郤宛是个老实人,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就自杀了。可鄢将师本身与郤宛有隙,又怎肯放过郤宛的家人。鄢将师让楚国百姓放火烧郤家的房子,百姓都不肯。鄢将师下令:“不烧郤家,与其同罪。”百姓们纷纷把引火之物拿走,火没有烧起来,但鄢将师最后还是纵火烧了郤家。在子常的授意下,郤宛的族人几乎都被杀光了,只有跟郤宛同宗伯氏的儿子伯嚭逃了出来。

郤宛家破人亡,费无极觉得很爽。哪知他没高兴几天,子常就派人把他抓了起来。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郤宛一族灭门的事情在楚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知道郤家是被冤枉的,纷纷向令尹子常进谏。其中,以沈尹戌的谏言最为中肯。

沈尹戌没有一味地指责,而是帮子常分析了郤宛事件对于子常的危害。他郑重地指出,费无极是个众所周知的小人,接连陷害朝中重臣,蒙蔽君主的耳目,鄢将师敢于假传令尹的命令杀害楚国的栋梁,而且吴国新君阖闾正对楚国虎视眈眈,如果令尹不除去费无极和鄢将师两个佞臣,不仅会危害令尹自身,还会危害大楚的安危。

子常听了沈尹戌一番中肯的分析,发现自己被费无极当枪使了,异常愤怒,就下令把费无极和鄢将师抓起来处死。

这时,伯嚭已经逃出楚国。他在全家被害之后,最想做的就是找楚国报仇。这个目标与伍子胥高度一致。于是,他决定跑到吴国来投靠伍子胥。伍子胥一见伯嚭,当然高兴,便把他推荐给吴王阖闾。据说,吴国大夫被离看到伯嚭之后,就劝伍子胥不要跟这样的人共事。可伍子胥不听,这为他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跟后来恩将仇报的伯嚭不同,孙武是一位专心于业务的军事家。

孙武本来是齐国人,整个少年时期都在齐国度过。他长大成人之时正是齐景公执政中期。当时,齐国高层矛盾重重,孙武觉得在齐国没有什么发展,就跑到了吴国。伍子胥很快就发现了孙武的才能,便把他推荐给阖闾。孙武这时已经写好了那部著名的《孙子兵法》。

某天,阖闾会见孙武。他对孙武说:“先生写的兵法,寡人已经都拜读了。不知道是不是可以演练一下?”

孙武回答:“当然可以。”

阖闾又问:“女人也行吗?”

孙武说:“当然可以。”

阖闾一听说孙武居然能训练娘子军,一时好奇心大胜。于是,他下令把宫里的一百八十名美女叫到现场,自己则坐在高台上看孙武怎么操练。

孙武不慌不忙,把这些美女分成左右两队,每队九十人,然后任命阖闾的两名爱妾为队长。随后,孙武叫她们都穿上军装、拿起武器,吩咐她们站好队列,反复讲解训练的内容,并叮嘱她们按照鼓声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在她们都熟悉这些内容之后,孙武下令击鼓。

传令兵发出了向右的指令,可美女们听到鼓声之后,根本没有动作,反而大笑起来。要知道,平时她们在宫中只围着吴王一个人转,哪里用得着什么鼓声?又什么时候需要多人执行同一个口令?

孙武却没有笑。他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没有让大家熟悉指令。于是,孙武又对指令反复强调。随后,传令兵又发出了向左的指令,可美女们听到鼓声之后,还是大笑如故,如同没有听到一样。

孙武大怒。在他看来,既然自己已经反复强调,这群美女还不执行指令,那就是队长的职责了。他的原话是“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于是,孙武准备斩杀左右两队的队长。

阖闾正在台上观看。他看到孙武之前还跟他保证,女人也可以训练,结果孙武在场下喊得嗓子都快破了,那群美女就是不配合,自己也感到很有趣。哪知他还在看好戏,就见孙武要把他最宠爱的两个小妾杀了,顿时慌了起来,连忙派人对孙武说:“孙先生,寡人知道您的领兵才能了。寡人没有这两个爱妾,真的连吃饭都不香了,还请您刀下留人。”

孙武的脸还是冷得要命:“既然大王已经任命臣为大将,那军中的事还是让臣自己来做主吧!还是那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现在我不能执行您的命令。”这就是那句很有名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来历。不过,孙武的原话是“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说完,孙武就下令把两名队长杀掉。随后,他又任命了两名新队长继续操练。

美女们虽然爱笑,可在血淋淋的事实面前终于不敢再笑了。孙武要她们往西,她们就认真地往西;要她们往东,她们绝对不敢转头看西边。整个队伍立马军容整肃起来。

孙武对阖闾说:“娘子军训练已经成功,现在把她们交给您。您让她们赴汤蹈火,她们绝对不敢后退半步。”

阖闾心头乱得要命,哪敢再试,就对孙武说:“将军命令她们解散休息吧,寡人不想下去检阅了。”

孙武冷冷一笑:“原来大王只是喜欢臣的兵法,并不能用臣的兵法去练兵啊!”

阖闾听后非常惭愧,收起了游戏的心态,郑重地任命孙武为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