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装脏法开始民俗游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6章 刻痕界碑 镇河铁牛

这个功能自然是《埋葬志》的留言版,又或者更直白一点,这是个贴吧。

但这里也有特殊之处,那就是这里的内容都是真的刻痕保留,那些文字,全是石刻的手书,文字的样式很有特点。

“庚字的前一万有人去过了吗?那里的武学是什么样的?”——求剑客。这个字迹行云流水。

下面有回复展开:“去过,玄妙至极。”——周侗。这个字迹苍劲而老练,十分有阳刚洒脱的韵味。

“求解,人在甲字二万三千左右,有个叫江河君的河伯神让我跳庐山瀑布,怎么破。”——赶潮人。

这个字迹一板一眼却又不算工整。

“建议买好保险。”——柳敬亭,这个字迹有些飘逸,但是很好辨认内容。

………………

留言颇多,陆安生一时之间翻不太完,不过他又很快通过一个随心的想法发现,这界碑上面的内容居然自带搜索功能,所以还算好翻阅。

“戊字,戊字……”陆安生看向了自己用想法锁定的内容范围中,弹出的记录,只扫了几眼,游戏感扑面而来。

有人广告里套广告。

“戊字一万九千埋葬地出产的刑具,对妖邪特改,正在大龛铺火热上线,是兄弟就来买我(常爷广告设计,值得值赖)。”——不是皋陶

有呼唤大神的菜狗。

“戊字的两万五千级埋葬地,一个纸人喜媒婆,正在准备把本人卖去给阴山花鬼当压山鬼妻(本人男),求救,有没有大佬,菜菜,求捞。”——祁连山车神。

有看热闹不嫌重大的。

“大佬这边建议享受呢。”——崔判。

可以说,比大龛铺那边还有游戏的感觉了。

到最后,陆安生翻界碑用了不算短的时间,发现了几个重要信。

一,主流零梯队攻略组的速度,比他们两个快个三五次任务,不过大多数人探索的埋葬地都还在二万号级别,只有少数人可以进入一万多号的埋葬地。

四位数的埋葬地,则基本没人接触或者进入过。

这件事让陆安生松了一口气:“这样的进度差,还有的追。”

二,俗神的名号曝出来无所谓,然而十位主事仙神的名号,还有各庙系的全名,似乎不太能曝露。

估计,是有什么保密机制,陆安生没法依靠这里获悉十位主事俗神的名字。

这一点,开记录也是一样,看看这里的文字没有用,买龛铺的东西是行,但他现在有的一千九百藏尘买不了几件。

那些低价批发的,要么是垃圾物件要么就是失败的个人制作品,反正都是开不了记录的东西。

不过,在这些东西之外,还有第三个收获。

他在这些记录中,确认了戊字的特性。和他想的一样,是旧俗,禁矩。

关于戊字的那些个记录,不是关着天残地缺的人,用命杀妖怪的血腥镇妖塔,就是腐败官府治下的危城,就是妖邪作祟,人命艰苦的灾年之地。

反正都是受到重压,人们的生命,身体,思想受到禁锢的环境。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幕后黑手。

“所以,这个埋葬地的问题,应该也就在那水里的家伙身上了。”

陆安生观察着,竹竿一撑,前方大概几十米,乌篷船在河面上来来往往,青石板铺成的地砖连成了平整的地面,杨柳依依,白墙灰瓦,那便是江阳镇。

………………

陆安生他们在镇上住下了,依旧是类似未来的大车店的大通铺,不过这倒无所谓,只是这一次,可能要稍微待的久一点。

原因也很简单,陆安生他俩降了那第九路外道,混世泥龙。

那头大娃娃鱼早就已经让他们吃的空了五脏,缺了下少肉,但头和大部分的躯干骨骼还在,也就足够交差,可以领赏金了。

古时候捕快官兵人数有限,追缉之类的事又复杂,于是乎悬赏一事一直很兴盛,从专业的捉刀人,乃至那些个“侠客”,不少人江湖上的人就赖悬赏为生。

混世泥龙大鲵精,因为背了一堆黑锅顶到了第九路位置的外道,悬赏不菲,足够陆安生两人收获一大笔银两。

“杀了邪道之后,收获归杀妖者所有,这边好像是这么规定的,所以不用担心我们藏那些东西受到他们追查。

那些个乡里人家,本来大多以为自家东西永远回不来了,要么就是已家破人亡,没人来要,我们交的那些金银杂物,已经够交差了。”

陆安生听着小李打听到的事:“好,那么,老规矩,分头行动。”

江阳县这里已经是江苏境内,环境自然和徽洲有异,李杭箫有自己的草药要采,陆安生,则要去进行自己的探索。

江阳镇已属扬洲境内,距离扬洲城仅有几十里距离,在那南北商场大力的荫蔽之下,这镇上屋舍俨然大宅居院不少,比前几个村镇可要繁盛不少。

大概也正是因此,这里的信仰状态都因为人而复杂了不少。

本地的土地庙似乎在之前的桥神庙事件中被冲垮了,土地神的事情,对于这个时代的社会无论心理还是物理之上都是件大事。

一个村子如果没有土地神在保佑,那么这里的人是绝对不会心安的,所以这一年半载之中,土地神庙没有被修好,但是其职能,加诸在了河神庙上。

而这里除了河神庙,还有半废弃的桥神庙,以及一座观音庙。

陆安生早确定那河神庙不对劲了,自然不可能去那,至少不会第一时间去,因为那娃娃鱼精,他的第一站,是那座曾经被他短暂占据的桥神庙。

江阳镇这里的淮水河段不算很宽,又因为临近扬州,比较富,所以这里曾经有座两拱的大石桥,叫镇河牛桥。

名字来源,是中间那个桥墩子下面修建的一座伏身铁牛。

来到这淮水埋葬地之后,陆安生接触到的第一个记录是[龙王翻水],和这个东西相似,人们把洪峰,看作是蛟龙走水。

于是为了防止走蛟水灾,各种地方,都有建金铁之物以镇蛟的习俗。

有铁牛,也有经典的桥下悬剑,他们沧城的铁狮子,镇海犼,其实也是这么个作用。

这座桥下的铁牛显然也是为了这个,不过很显然失败了,那一场大水过后,江阳镇南岸大半被淹,无数镇民家破人亡。

现在往那边看一看其实还能看到不少的废墟,只有部分重建了,那土地庙就是还没有重建的建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