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重生1997:决战科技巅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0章 量子的轨迹

“叮铃铃——”

这次是座机。

“周周。”是姐姐的声音,“爸刚做完化疗,有点累,不过医生说指标还不错。他一直念叨着你的比赛,让你别太操心他……”

“替我告诉爸,让他安心养病。”林述周一边系鞋带一边说,“我这边很顺利。”

挂了电话,他抬头看看墙上的日历。距离全国决赛 25天。时间就像一根绷紧的弦,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容浪费。

“滴滴滴——”

BP机又响了。

林述周找了个电话回过去。

张杰兴奋地说道:“老大,我们讨论出解决方案了。”

“说说看。”

“首先调整温度补偿系数到 0.0018,然后……”

听着电话里张杰详细的分析,林述周不由得想起了父亲。那个总是站在车床前反复调试的老钳工,现在也一定为儿子感到欣慰吧。

“方案很好。”他看看表,“先试两台,我马上要去实验室了,有问题 BP机联系。”

此时,实验楼的灯已经亮了。今天要完成的实验,或许能证明他的理论优于 Johns Hopkins团队。

人生就是这样,越是关键时刻,所有的事情都会纷至沓来。但这一次,他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

“加油。”他轻声说,不知是在给远方的维修团队打气,还是在给自己鼓劲。

阳光穿透实验楼的玻璃窗,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实验室门“吱呀”一声打开。林述周闻到一股熟悉的臭氧味,混合着已经凉透的咖啡香气。

“这才多久?维修的事处理好了?”陈教授从示波器后面探出头。

林述周放下背包,取出那本已经翻得起毛边的笔记本:“他们进步很快,张师傅说连轴承的游隙都调得比我细。”

“小伙子,”陈教授笑着摇摇头,“你倒是会给自己分忧。不过现在可要专心,Johns Hopkins那帮人的理论可不是那么好推翻的。”

“教授,您觉得如果从波函数的几何特性入手……”

实验和讨论渐入佳境,窗外的天色不知不觉暗了下来。校园里的路灯次第亮起。

“滴滴滴——”

BP机在口袋里震动起来。

“不用管,”林述周调整着示波器的参数,头也不抬地说,“温州那边的事,他们能搞定。”

“年轻真好啊。”陈教授端起早已凉透的咖啡,“还记得我当年在普林斯顿做博士后,也是这么熬过来的。”

夜色渐深,整栋物理楼都陷入沉寂。凌晨两点,示波器的屏幕在黑暗中发出幽幽的蓝光,映照着他略显疲惫却依然专注的面容。数据曲线在屏幕上缓缓流动,仿佛在诉说着量子世界的神秘规律。

林述周盯着示波器的屏幕,眼睛已经有些发花。这些实验步骤他早已烂熟于心。在他的前世记忆中,Johns Hopkins的量子相干理论在 90年代末一直是主流观点,直到 2002年 Princeton大学的 Anderson教授通过一系列高精度实验,才开始动摇这个理论的基础。只是现在,实验室的设备精度远不如那个时代,他必须另辟蹊径。

“要不要休息一下?”郑阳从电脑前抬起头,推了推已经滑到鼻尖的眼镜。这位来自宁波的编程高手正在调试他的数据处理程序,“我刚改进了算法,也许……”

“不用。”林述周摇摇头,又灌了口已经凉透的咖啡。这是晚上从物理楼小卖部买的最后一瓶。他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设备的采样率太低,很难捕捉到量子态衰减的细节。但只要调整采样时间,或许能找到突破口。

“郑阳,能不能让程序每隔 50毫秒采样一次?”

“50毫秒?”郑阳愣了一下,“这么密集的话,数据量会很大……”

“试试看。”林述周坚持道。他记得 Anderson的论文里提到过,关键的量子态跃迁就发生在这个时间尺度上。这个节点如此重要,以至于五年后整个物理学界都为此争论了三年。

沈明轩正在一旁仔细记录着实验参数。作为杭城二中的理科第一,他对每个实验细节都一丝不苟。而陈教授则站在实验台前,目光始终没离开示波器。

就在这时,屏幕上的曲线突然发生了预料之中的变化。

“等等!”陈教授的声音有些发颤,“周周,你看这组数据!”

林述周屏住呼吸。这就是他等待的时刻——在这个特定的采样频率下,量子态的演化轨迹完全偏离了 Johns Hopkins的预测。

“量子态相干时间!”沈明轩倒吸一口冷气,放下手中的记录本,“比预测值整整高出 15%!这……这不可能啊!”

“为什么不可能?”陈教授的眼镜在镜片后闪着光,“量子力学最迷人之处,不就在于它总能挑战我们的想象力吗?”

林述周静静地看着那条曲线。在斯坦福的量子实验室里,他不知道看过多少次类似的数据。这一次,他要赶在父亲的病情恶化前,完成这个足以改变命运的发现。

“我们需要更精密的设备来验证。”陈教授很快冷静下来,“这个发现太重要了,每个细节都要确保无误。”他思索片刻,“实验中心新到了一台高精度示波器,我去找吴老师要钥匙。”

“这么晚了……”郑阳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

“先休息一下吧。”陈教授说,“楼下小卖部应该还没关门,去买点吃的。这一晚怕是要熬到天亮了。”

几个人走下楼梯。深夜的物理楼格外安静,只有楼道尽头小卖部的灯还亮着。这是省队集训基地的好处之一——为了照顾熬夜做实验的师生,小卖部总是开到很晚。

“阿姨,泡面和咖啡还有吗?”郑阳探头问道。他那台老式笔记本刚才处理数据时都快冒烟了,显然这一晚还有更多程序要写。

老板娘递过来几包泡面和速溶咖啡。她早已习惯了这些挑灯夜战的学生。老板娘专门为物理队的学生多进了些咖啡和方便面。

小卖部外有张长条桌,平时是给学生们看书用的。此刻,四个人围着桌子,泡面的热气在深夜的凉风中袅袅上升。

“说真的,”正在敲代码的郑阳突然开口,“为什么是 50毫秒?你是怎么想到这个采样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