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唐诗三百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岑参

岑参

岑参(715~770),唐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唐太宗时功臣岑文本之孙。天宝三载(744)进士,天宝八载(749)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又随封常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至德二年(757)与杜甫等五人授右补阙,后出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卒于成都。岑参之诗,长于七言歌行,现存诗360首,尤以边塞、军旅诗为佳作,风格近于高适,后世称“高岑”,有《岑嘉州集》行世。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11

注释

①薛据,河东宝鼎(今山西万荣)人,唐玄宗开元进士。天宝六载(747),登“风雅古调”科,历官司议郎、祠部员外郎、水部郎中,后隐居终南山。能诗,与王维、杜甫等友善,约卒于大历初年。慈恩寺:旧址在陕西长安东南曲江北,今位于陕西西安南郊,唐僧玄奘曾住于此。浮图:即塔,即今慈恩寺大雁塔。②蹬(dèng)道:即塔中的阶梯。③神州:原指中国,这里指京都,左思诗有“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之句。④峥嵘(zhēng róng):高耸的样子。⑤驰道:驰马所行之道,这里指御路。⑥关中:函谷关以内,即今陕西中部地区。⑦五陵:即汉五陵,包括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西安北部。⑧净理:清净涅槃的佛家道理。⑨胜因:佛教用语,即善因,智顗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中说:“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藉(道路、凭藉)。”⑩挂冠:即辞官归隐。语出《后汉书·逢萌传》:“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11觉道:悟道。

赏析

岑参在唐代,以七言歌行最为出名。除七言之外,五言诗亦别有气象,超群拔俗。《全唐传》岑参小传中说:“参诗辞意清切,迥拔孤秀,多出佳景,每一篇出,人竞传写,比之吴筠何逊焉。”

慈恩寺大雁塔在唐代是文人萃集的地方,进士题名在这里被认为是一桩盛事,而文人登高览胜,南瞻终南、太白,回望五陵、北原,友朋联袂,实属快事。这首诗是岑参与友人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大雁塔时写的。“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这两句是诗人未入塔之前,从下面仰望大雁塔的情形,“涌”和“耸”两字则形象地说明了大雁塔拔地而起,气势不凡。紧接着诗人叙述了进入塔中以后的感受,同时也说明了大雁塔的高峻,“出世界”、“凌虚空”,这样的想象手法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突兀压神州”到“万古青濛濛”这一大段文字主要描写的是登上大雁塔后的所见所闻,由近及远,先后描写了塔身、驰道、连山、北原,整个长安城及其周边都涌现在诗人的眼前。在这美景的召唤下,诗人突然了悟,心灵也达到了一种灵澈的境界,或许只有挂冠学佛才能让诗人永久地享受在这美景中的怡悦。

全诗气势磅礴,层次分明,由上及下,由近及远,所见所闻,包揽无遗,情景交融,针严线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物我两忘的感觉。同时也反映出了岑参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